本周乐评人:Gimmick
Gimmick, 97男孩。听说最近Trap很火?那就当我是个trap迷好了。这不是乐评,我只是个喜好分明的普通乐迷,有资格听没资格评。
No.1
和平和浪
浪
开头人声进入之前的riff,我都觉得太棒了!太好听太抓耳了!结果人声毁一切。谁来告诉我这个唱歌十分专业、略带颤音、像是运动会喊口号一样的人声是怎么回事?而且这个振奋人心、口齿清晰的声音一来就唱“脱掉内裤”????excuse me???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歌里第一句就脱内裤的。除了人声,我都挺喜欢的。
No.2
李泫憙
Catnip
本次榜单中最潮的歌?听听开头的auto tune和键盘音色,还有这种把自己当diva的R&B唱腔。制作没问题,很会赶潮流,但是缺乏真正想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跟FKA Twigs的区别:这首歌听一下就好了,也没啥可回味的。
No.3
布皮树乐队
林波港
最怕10分钟的歌,前一半唱,后一半听个广播剧讲个故事什么的。但我得承认,我蛮喜欢前一半的舒适感,浪漫诗意和优美旋律明显来源于声音玩具。我没兴趣了解这首歌创作背景是什么,又是怎样从报纸新闻中获得的灵感,但后一半的广播剧我理解不能,也无法欣赏。歌就是歌,为什么要硬是塞入人文主义情怀?如果造诣足够,歌词已经可以表达一切,无需旁白。广播剧之后竟然还有典型后摇式的推高潮段落,冗长累赘。这首歌有好听的动机,但编曲实在是欠考虑(或者是考虑过头了)。
No.4
树琳
小熊的尾巴尖端
作为流行歌来说无可指摘:吉他钢琴好听旋律和清新人声歌词,你还想从小清新流行歌中获得什么?好听就够了。遗憾的可能是人声辨识度不够高吧,声线条件很一般。
No.5
WARBLYJETS
Alive
是我喜欢的车库朋克,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听上去像是21世纪初那批后朋复兴有着抓耳hook的乐队,带一点Oasis式英伦摇滚遗韵。尽管记不住,但还是很好听的,可以算是本次榜单里我挺喜欢的歌了。
No.6
蛤小蟆
Love Peas(Prod.by College)
看音乐人的名字以为是个吉他清新民谣,结果完全不是,生活处处有惊喜啊。有点trip hop的阴暗感,音乐部分完全是西洋化的,歌词却十分传统,这种碰撞带来一种奇妙感觉。
No.7
柏林的雾
黄金时代
哈哈哈哈哈这个乐队的吉他手老师是我网友。但是我并不会因此吹捧的(严肃)。为什么要拖6分钟?!尤其是在前1分20秒都在循环的情况下,人声随时可以进入,但感觉像是在等什么,让人听起来有点不耐烦。毕竟在和弦走向和音色都没有过多变化的情况下循环段落就会让人产生听觉疲劳。我很喜欢3分半以后的吉他噪音,但是4分以后又是循环循环,根本没有必要拖到目前的时长。
No.8
温莎森林乐队
永恒仲夏夜
一看歌名和乐队名,就知道是受英伦摇滚影响深刻的音乐。旋律满分,但歌词有点过于中二了,适合当某个架空奇幻青春小说改编电影的主题曲。不过一想,如果把碎瓜的歌词翻译成中文,估计也这么酸我就有点释然了。
No.9
扭潮
Pains Goes Never End
如此机械的冷潮后朋舞曲,整体结构有点平铺直叙、没有层次。首先鼓点从头到尾都没变,然后合成器贝斯音色铺底加上时隐时现的键盘riff和平淡的人声,极简主义的过分,有点难以启齿了。合成器冷调后朋如果还没有一点戏剧冲突感和变化,那就只剩下难听的和弦了。
No.10
吴刚
蓝色双排
十分欣喜地发现现在还有人坚持做如此根源、接地气的摇、滚、乐!我一定要强调是摇滚乐,是因为找不到其他更具体的风格标签了。这种中国北方特色摇滚乐,通常具备一个粗犷沧桑的大叔男声,木吉他扫弦进电吉他solo出的桥段,然后主题得苦大仇深,让人觉得摇滚乐是件需要“坚持”下去的事。我能想象出歌手双眉紧锁凝视远方,风吹乱了他的(摇滚乐手的标志)长发,露出坚毅的侧脸的画面。诶?连歌手名字都这么配音乐,吴刚这个名字听起来和许巍、崔健简直就像是流水线量产出来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
/
Gimmick
收听本期歌单,请点击“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