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蓝博士
用生命影响生命,伴您找到内心的宁静和与人的和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哪吒的牙为什么破破烂烂的 ·  昨天  
周国平  ·  我们生活最内在的本质 ·  2 天前  
读书杂志  ·  《读书》首发|孙妙凝:神明也能标准化? ·  2 天前  
北京青年报  ·  “你就是开个集装箱回去,也会被塞满!” ·  4 天前  
北京青年报  ·  “你就是开个集装箱回去,也会被塞满!”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蓝博士

真正的沟通高手,都会记住这4点

海蓝博士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13 21:52

正文


1


《圣经·旧约》中有一篇讲了《巴别塔》的故事:

上帝造人之后,赐福于人,人们安居乐业。后来,有人突发奇想,要建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由于人类语言相通,同心协力,建成的高塔直插云霄,似乎要与天公一比高低。


上帝恐慌,不希望这个奇观建成,于是让人们分化成不同的语言,令其不能交流,之后,因为沟通不畅,工程被迫放弃,而且人类从此不再团结,因为语言不通而分化成不同部落,并由于沟通问题,经常发生战乱,因此再无力撼动上帝的权威。


2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也像一个国家,遍布边界和关卡。

语言,无论是否能够被流畅地说出,都会成为沟通障碍,我们不容易彼此听见,听见了也不容易互相懂得,懂得了也很难做到位。


一个朋友曾对我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前男友说,他不会哄人。我问,那你愿意为了更好的爱我,学习哄人吗?他说,愿意。然而真有事发生时,他很没耐心,根本不哄,我感到自己很不被爱,也不被在乎,于是产生了更多的怨恨。”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这段话:


从她的角度: 自己都和他提前“商量了”,他说愿意改。事实上,他说话不算数,是个不诚实的人,一个骗子,这样的人怎么能在一起!没得说,分手!

从他的角度: 她这是商量吗?简直绑架,她直接用“爱与不爱”的大帽子压下来,看起来是个选择题,实际上是个判断题!她咋不让自己改呢?

而若从理性的角度,将朋友这句话提炼,则是:你必须为我改变你;因为你没变,所以我不被爱。


这时,我们已经能看到这对情侣

沟通的实际内核:


第一,他和她相处的基础是:他必须要放弃自己,改变成她要的样子,否则就是他不爱她;


第二,她把对爱的感知,寄托在他的身上。就像遥控玩具一样,开关调到“他爱她”这个档位,她觉得自己值得爱,开关调到“他不爱她”这个档位,她会觉得自己不值得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她硬生生的把本该由自己负责保管的“遥控”交给了他,被他牵着鼻子走。


3


对朋友来说,这段恋情她没有得到想要的,也没有遇到对的人。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恋爱时,她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吗?他真的了解她的需求吗?


就好像现在有一个人对你说:“嘿,给我放一段音乐吧!“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


这个需求缺了很多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你喜欢谁的音乐?是要听什么风格?什么乐器演奏的?还要判断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什么状态,最后得出结论——对方,适合听什么? 这还在你懂音乐的前提下的情况。


差的情况是,你对音乐一窍不通,于是,尴尬,一脸懵圈。然后,对方会想:“放段音乐不是很简单吗?他怎么能不懂呢?”说不定,还要闹情绪。


还有一个问题:”用爱来压迫对方改变“,

这是求人正确的”姿势“吗?


求人,起码有一个“请求”的姿势,谁见过“请求”是能用“强迫”这种姿势真正得到的;另一方面,她有帮助他的责任,她要不断的帮助他、培训他,反复的沟通和反馈让他能正确理解“她的需求”——毕竟这不是他的需求,而是她的需求。 谁有需求,谁才会有动力。


在”请求“时,如果对方是个陌生人,你请ta帮忙,那么你会怎么做?事前:语言温和恳切、请客吃饭、各项配合、小心翼翼;事后:积极感谢、考虑如何回报……


如果换成爱人、父母或者孩子,画风就变了:“你为什么没有做好?我不是和你说过吗?你不是答应我的吗?行了行了,算了,这么点事,真没用……”



4


沟通中永恒的困境,总是这样——口不择言、词不达意、各说各话、沟而不通…… 我们该怎么办?


1)要做好至少沟通 4 遍的准备;

2)沟通有很多种方式,不能只靠一招鲜就能吃遍天;

3)确定沟通成功的标识;

4)如果事情有点大,那就切块,一步一步慢慢来……


除了学习沟通技巧,我们还可以向时时刻刻陪着你,对你不离不弃的“自己的身体”学习。


海蓝老师有个理论:人的行为是按照”身体—情绪—思想—行为“这样的顺序依次进行的。只是,传递的速度很快,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向身体学“的方案就是:把你的需求,感受到身体上来,觉察身体的需求,然后再“告诉”对方。


语言,不是唯一的沟通方式。人最喜欢的3种沟通方式是:和颜悦色(真诚的笑容)、柔声细语(好听的声音)、搂搂抱抱(身体的接触)。


当然,这个方法的前提就是:你能够有足够的“觉察力”,这是基础,训练的方式就是静观,而只有训练到足够长时间的静观,才可能有觉察力。


真正学会这个方法,一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如果你认为这个人对你很重要,是这辈子值得好好对待的人,就这样去做。 你只需要践行,需要去有耐心的、深入的了解,最终能否解决问题,看的就是“你”,你觉得这个人、这件事是否重要。


假如,和对方在沟通的时候,如果就是不能接受,无法进行到下一步,怎么办?只能等……一直不接受怎么办?你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如今的“我”还不具备能力。于是,成长自己就成为必由之路了,只能自己帮自己。


沟通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你面对的只有选择。我有一句话与诸君共勉:“如果不花时间搞定情绪,就要花时间被情绪搞定。”


请问,你想选哪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