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这是正宫的格局。-20250206153725 ·  昨天  
岳阳晚报社  ·  事关楼市!岳阳新增12条措施 ·  昨天  
财宝宝  ·  阅读理解。 ... ·  2 天前  
植物星球  ·  立春,樱花初开,狼尾蕨绿 ·  4 天前  
财宝宝  ·  。 -20250204225107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招生简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24年心理学高级研修项目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 2024-06-13 20:00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部

2024年

筑基

项目

心理学基础研修



专业熏陶

开启人生新篇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懂点专业的心理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了解他人,搭建和谐的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

不论你是哪个阶段的人,心理学基础课程都能为你提供系统地帮助!

如果你是刚步入社会的青年

心理学基础课程能够助你了解自我,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关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你是希望晋升的职场人士

心理学基础课程都能帮助你提升职场竞争力,领导力,优化团队协作,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职场上的跨越式发展。



如果你是领导或管理者

心理学基础课程将教会你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激发团队潜能,提高团队执行力,让你的团队更加高效协作。



如果你是刚刚建立家庭的人士

学习心理学基础课程,你将学会如何化解家庭矛盾,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庭成为你心灵的港湾。



如果你是家长

心理学基础课程将引导你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亲子沟通技巧,让家庭教育更加科学、有效。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

心理学基础课程能够激发你的创新思维,提升你的教育教学能力,助力你成为教育行业的佼佼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是国家世界一流心理学科建设单位,唯一一个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心理学部建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



在这样的专业熏陶下,

你一定能够开启你的人生新篇章!





01

培训目标和特色



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课程标准体系,传授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心理学在脑科学和新科技中的应用等。帮助学员增强心理学的专业素养,能够将心理学融入生活和工作,通过心理学改善自我体验和人际关系,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增强工作的效能感。


项目课程三大特色:


(1)系统全面,夯实基础。 项目内课程设计系统全面,涵盖心理学入门各方向基础理论课程,构成规范、专业、完整、系统的心理学基础培训课程体系。

(2)注重理论,加强应用。 在内容设计和课程施教的过程中,注重理论搭建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同时提升心理学应用技能,帮助学员做到学以致用。

(3)师资阵容强大 项目阵容师资专业强大,聚集北师大心理学部的著名专家学者联合授课。









学习方式

02





1.课程模式: 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以线下课程为主,包含理论课程、实践技能、参观交流及沙龙活动,课程形式丰富多样;


2.小组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辅助,定期小组学习,共同分享讨论,巩固和吸收所学内容,增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3.学习时间: 2024年9月-2025年9月。拟定每个月集中一个周六日进行学习;


4.上课地址: 拟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EDP中心培训教室。(北京师范大学东门对面)。





03

课程介绍


心理学基础研修课程是由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部多位专家学者共同设计

总学时:45天(360学时)

具体内容如下:

(1)课程模块1

心理学基础知识(12天)


课程安排

走进心理学

1、概述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如何解释生活现象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初步了解何为真正的心理学,培养基本的心理学素养。

发展心理学

1、介绍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学习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发展的角度了解自己、他人的成长变化。

2、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特质和表现的因果关系,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还能将所学的发展规律运用于孩子养育过程。

认知心理学

1、介绍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了解信息加工的奥秘。

2、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加工方式,有效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更好地与人合作和沟通。

人格心理学

1、介绍多种人格的类型及其特征,人格的结构组成等。

2、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自己人格特点,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人格的特长。认识他人的人格特点,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变态心理学

1、介绍异常心理和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在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常见心理疾病以及应对方式,可以及时预防疾病发生,了解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社会心理学

1、介绍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

2、通过课程学习可以通过本课程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发生的群体事件、社会现象及学会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事件。



(2)课程模块2

心理学与健康(11天)


课程安排

临床与咨询

心理学

1、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咨询流派和咨询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能并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心理咨询

实践

1、心理咨询理论中重要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践可以更深入地掌握心理咨询中的常用技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提升自己的生活幸福感。

团体方案

设计

1、介绍如何设计、开展、带领团体工作坊。

2、通过本课程可以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团体方案、如何带领团体工作坊,拓展心理工作的范围。

箱庭疗法

实务

1、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箱庭疗法需要掌握的程序。

2、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箱庭疗法体验学习的机会。

正念减压

工作坊

1、介绍正念减压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实践和体验。

2、通过本次课程可以掌握正念减压疗法,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减压调节心情,还可以用于其他课程和活动帮助他人。



(3)课程模块3

心理学与教育 (7天)


课程安排

教育心理学

1、介绍教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情境中的心理规律等,了解心理学理论或研究成果如何应用于教育。

2、通过本次课程可以将心理学与教学结合起来,改善教学方法,用更好的方式传授知识,并且可以用心理学帮助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等。

学习心理学

1、从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入手,介绍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的研究历史及当前的发展现状,从行为、认知和社会的视角精选典型的学习类型。

2、介绍人与动物如何通过学习来适应环境,揭示各类学习所蕴涵的基本规律,并探讨如何将学习规律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如改善课业学习、维护心理健康、促进社会适应等。

教育心理学

与教育产品

设计


1、本课程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将其与教育产品设计结合。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设计、评估和改进教育工具和资源。

2、将学习如何基于认知、情感和行为理论来创造促进学习的产品,例如教育软件、课程材料和互动学习模块。

智力发展

心理学

新进展

1、介绍智力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动向。将探索智力如何从婴儿期到成人期发展变化,包括遗传、环境因素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课程内容将涉及多种智力理论以及最新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成果。

2、通过阅读学术文章、案例研究和实验数据,学生将获得关于智力测评和智力发展干预策略的深入了解。

阅读障碍:

从评估

到干预

1、本课程专注于阅读障碍的诊断、评估和干预策略,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阅读障碍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学生将学习阅读障碍的类型,其神经心理学基础,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评估和诊断。

2、课程还将探讨各种证据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并分析案例研究来展示这些干预措施的应用。




(4)课程模块4

心理学与社会管理 (7天)


课程安排

管理心理学

1、介绍现代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发展概况和主要流派,而且更多地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等不同层次上介绍和探讨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组织行为、组织结构和组织发展的影响。

2、对有关团队管理、管理决策、跨文化管理和组织学习创新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也将进行介绍和讨论,并且适当介绍近年来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新进展。

职业心理学

1、职业心理学是以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2、职业心理学主要包括择业心理、从业心理和失业心理三方面,帮助丰富学生对不同职业阶段的相关知识体系,运用理论指导个人的职业生涯选择和转换。

决策心理学

1、研究方法和重要理论,了解常见的决策判断偏差以及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对日常的决策行为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指导。

2、了解决策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发现,以及各种心理效应如何帮助并改进人们的决策,培养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事心理学

1、这门课程将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组织中的人员问题,即怎样针对工作的差别和人的差异,更好地实现选拔、安置、培训、发展、评价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2、学习并掌握人事心理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人事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广告与消费

心理学

1、介绍现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需求与动机的基本理论,消费者决策过程与广告策略的影响等。

2、本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力方面的要求。

极端环境

心理学

1、了解环境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的影响,探索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改变,人类是如何认识和感知世界,人和人在交往中对环境的需求。

2、了解拥挤和噪声是什么,环境对人类行为活动、工作绩效甚至道德水平的潜在影响。




(5)课程模块5

心理学与未来 (4天)


课程安排

心理学与

脑科学

1、介绍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发展,了解最前沿的脑科学成果。

2、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从大脑的角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想法和行为,进而做出积极的改善和调整。

心理学与

大数据

1、介绍心理学与大数据相结合的社会科学、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2、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将心理学与大数据结合,使数据更具有可推广性。

心理学

与人工智能

1、介绍心理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工智能,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智能行为。

心理学

与用户研究

1、介绍心理学在用户心理画像、产品设计、消费心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学会运用心理学完善用户研究,给用户研究领域创造出更新的视角。




(6)课程模块6

活动体验 (3.5天)


课程安排

参访交流

参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实验室、附属中学、精神专科医院、高新企业等。

沙龙活动

1、影视中的人格分析。

2、社会热点现象分析。

3、如何应对乌卡时代。

班级活动

及小组学习

不计学时。

个人风格

测评

不计学时。




(7)结业(0.5天)


课程安排

结业汇报

及结业仪式

学员结业汇报及结业仪式。


专家介绍

04



以下师资为拟定师资,排名按照姓氏首字母,不分先后顺序,以实际安排为主。

陈宝国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领域:心理语言学。担任心理学部本科生《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所教授课程曾获国家精品课,北京市精品课等称号。现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蒋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潜心耕耘十多年,倾力打造了《心理学导论》《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获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教育建设与改革项目教学优秀奖。


柯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参与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等科技部、教育部及地方各类重大科研和服务项目数十项;主持3-10岁儿童动作发展评估中国常模建设工作。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院长。


李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央视阅读障碍三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学术顾问。


李非寒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讲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美国密苏里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李慧中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流动与阶层消费,消费者决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对外关系部主管。


李姣

加拿大毅伟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博士,北师大心理学学士、硕士领导力发展与组织发展专家;曾任京东方企业大学领导力学院副院长、阳光天女教育公司副总经理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心理学系行业导师。


林丹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林春梅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理与精神健康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局关工委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专家顾问。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林钗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注册督导师。美国心理学协会(APA)成员,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协会(AGPA)成员。美国普渡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


刘春荣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双创教育中心主任。《中小学社会情感学习系列丛书》课程主编,五个省市3万+的学生及教师开设相应课程并受益。


刘霞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青少年身心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刘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主讲心理学部本科生“心理学导论”等课程。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至2006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富布赖特项目高级研究学者,2013至2014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刘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服务设计人才培训与评定体系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CCF TCHCI)委员;人因工程学与人体工程学国际会议(AHFE)学术顾问。


刘朝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EDP中心课程设计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兼职督导,北京市海淀区家长学校特聘专家委员,北京市婚姻家庭建设协会理事,人社部青年教育指导培训师。


孟康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讲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领导力沟通认证讲师,曾任西肯塔基大学(WKU)商学院卓越领导力中心讲师、 WKU沟通系讲师, WKU组织领导力系讲师。


乔志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特聘专家。


王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前任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小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SSCI期刊〈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和〈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编委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


薛贵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中心PI。


徐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21-187),中国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哀伤学组(筹)委员。


孙晓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社会心理研究》主任,《社会心理研究》副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