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建设”与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在党政、时政文献中,“思想建设”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其中一种译法就是“ideological construction”。但对此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ideology/ideological一词,具有浓重的政治形态意识,放在这里不妥当。但是杜老师认为,ideology一词本身是个哲学词汇,并不具有政治性,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政治力量的变迁,才导致了词汇使用的变化。现在很多情况下,ideology还是可以使用的,如形容哲学上人的思想的形态体系,就可以用ideological system来表示。翻译中不可以一概而论,而要靠分清具体情况。
尽管当前各大时政党宣材料中,“科学发展观”都翻译成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将“观”翻译成“Outlook”。但对此,杜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Outlook”是指看到的景观,事物给人的印象,是总体的外像,与“科学发展观”想要表达的科学发展的角度方法并不十分贴切。杜老师比较推荐的一种译文是“scientific perspective on development”。“perspective”表示的是视角,观察的角度,与“科学发展观”之含义更为符合。
杜老师提到,语言是一种艺术,而中文则是艺术之艺术。汉语和英语英在表达上有不同的侧重点。英语更注重概括和抽象,对此,杜老师就举了个例子。“教育引导党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encourage Party members and officials to practice socialist views on honor and disgrace”。在这例子中,中文用了两个动词“教育”和“引导”,而英语只用了“encourage”一词,从这我们也能看出英语喜欢概括的特点。其次,汉语用了两个词凑成了四个字的原因,在杜老师看来,则是因为汉语一字一音,钟情于四字表达。四字表达有音韵有起伏,这也造就了汉语的审美观和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其次,用两个词也有利于补全语义。相比之下,英语则是可以用一个词,绝不用两个词,当然特殊情况下也有补充的。
在时政类英语中,最不少见的表达就是并列。杜老师给大家举了个例子,“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一个句子中有四大考验、如果我们按照字面直接翻译的话,就会造成“水土不服”的后果。即在外部语境下,既达不到汉语抑扬顿挫,充满气势的表达效果,还会让外国人觉得奇怪。因为这样的表达是不存在于他们的语言环境的。所以,对这样的并列,可以采用概括、提取公因数、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此外,杜老师也建议说,一般的并列,三个为最佳,多出来的则可以换种表达,添加逗号,给读者理解和思考的空间。对于本句,杜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译文“The Party faces compliated and servere long-term tests in exercising governance, carrying out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developing the market economy, as well as tests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最后,杜老师在讲课中也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翻译的建议。如:少用从句,多用介词词组来表达,也可以用动词的变化形式。很多情况下,从句带来了冗长的表达。而自然的语言先天都是有停顿的,因此,少用从句,适量用些逗号;其次,杜老师建议,翻译不只是要翻字面含义,隐含的意思也要表达出来,毕竟汉语是意会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隐含的意思很重要,这些信息才是英语读者需要了解的。
好了,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到这,相信这一篇满满的干货足够大家好好消化一阵啦~
如果广告看推送不够过瘾,想亲身加入课程当中,和杜教授以及其他同学一起攻克难题,敬请关注我们的二期课程开课通知哟~
课程客服:QQ:350491926(油泼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课程信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