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制图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龚维 制图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你像我这种中产阶级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学子或者农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2017年高考后,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番话引起了广泛热议,寒门是否真的难出贵子?
根据2017年的问卷调查,40名高考状元中仅有6名来自农村,其余85%的状元均为城镇户口。
出身于地地道道农民家庭的某省状元陈晨(化名)在接受澎湃新闻的回访时表示,“贵门”的孩子确实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机会多,“家庭背景好,父母学历高,孩子从小能够接受质量较高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在社会交往和兴趣特长方面,这也是我和这些同学的差距。”
但多数出身“寒门”的状元认为,因家庭出身产生的差距并非不可“弥补”。
“父母的学历和背景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无论出身于寒门还是贵门,成为‘贵子’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都是值得尊敬的。”河南省文科状元吴铮的父母皆在家务农,但她认为学习更看个人的主动性,成为“贵子”最大的困难仍在于能否坚持不懈地努力。
同样出身农家的湖南省文科雷咏荃则并不认同父母学历和背景会影响子女教育。“在同一个学校里面,平台都是一样的,家境上的区别就被弱化了。”在她看来,只要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老师教,自己学,就足够了”。
对此,调查数据显示,52.5%的高考状元都来自省级示范高级中学,浙江状元王雷捷、河南文科状元吴铮、海南文科状元李超富和某省状元陈晨等虽出身“寒门”,但其母校均是各自省份的重点高中。
父母亲硕士学历显著提升,全职妈妈职业位列第三
在家庭教育方面,2017年有10%受访高考状元的父母为硕士学历,相比于2016年受访高考状元的父母亲硕士学历占比4.1%,今年高考状元父母亲的学历有显著提升。
但2017年受访状元父母亲为本科学历的比例为35%,相比于2016年的46%,则下降了11%。专科学历2017年则为占比22.5%。
就父母亲职业而言,2015年、2016年两年的调查问卷显示,教师连续两年占比最高。但在2017年的调查中发现,公务员则取代了教师,成为状元父母职业占比最高的职业。其中35%的状元父亲为公务员;而在母亲的职业中,公务员以22.5%的占比与公司职员并列第一。
而父母亲为教师的占比仅为7.5%,其中父亲占比2.5%,母亲占比12.5%,相比于2016年问卷调查中母亲为教师的占比27.8%、父亲13.9%,有着明显下降,“老师的孩子成绩好”在2017年的调查中并不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母亲职业中无业的比例占了7.5%,排名第三,根据对受访状元回访的调查显示,无业中的母亲大多都是全职妈妈。江苏省文科状元李天宇的母亲,就是一名全职妈妈,“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位全职妈妈,平时就是负责照顾我。”
在“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干预程度”一问中,65%的受访状元们选择了“时常关心但不干涉”,这代表着状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基本处于关心却不过度的状况,更多的靠状元们的自觉性。
这种家庭自由在“平时与父母沟通的程度” 中也可见一斑。在该题中40%的状元选择了与父母相处“像朋友一样,时常交流自己的想法”,47.5%受访状元们选择了“关系很好,但自己不会什么话都告诉父母”。
而在“学校与专业选择上,是否与父母有过分歧”这一项问题中,有60%的状元都表示和父母没有过分歧,父母很尊重自己的想法,仅有2名状元曾在学校与专业选择上和父母发生激烈争论。
由这三项数据可以看出,状元们大多身处比较开明、自由的家庭中,与父母关系融洽,沟通中基本无障碍。
状元也爱交际,近八成参加过社团活动,担任过班干部
在各种奥数、英语、体育等校区、省市、国际竞赛中,状元们也是主力军中的一部分。有55%的高考状元曾参加过英语竞赛,52.5%的状元参加过奥数竞赛,还有32.5%的状元参加过体育竞赛。
与此相对应的是,2017年近七成状元表示“在高中阶段并没有额外去参加课外补习班”,2016年这一数据则为86.11%。虽然状元们花在课外补习班、兴趣班上的时间较少,但并不意味着状元们就是“书呆子”,相反,他们也有非常丰富的课余活动与人际交往圈。
在“从小学到高中参加过的活动”一题中,有72.5%受访状元都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而62.5%的状元参加过文艺类活动,乐器、跳舞皆精通。
在“是否担任过班干部”一题中,有八成状元表示担任过。而在我们对状元班主任的采访中,不少老师提出他们在班级里都是极为受欢迎的同学,“你别看武子健呆萌呆萌的,和同学老师之间相处起来却都像老朋友一样。”谈起宁夏理科状元武子健,他的班主任李英波形容他是一个非常热情、有趣的学生。
近八成状元有午睡习惯,认为好成绩与心态有关
在学习紧张、压力大的高中阶段,不少学生都要熬夜复习、写作业,然而状元们是如何管理作息的?
对于“是否有午睡习惯”一题,有80%受访状元都有午睡的习惯,并一直坚持,仅有2名状元没有午睡习惯,这一数据和2016年的状元调查基本一致。
而在“高三每天睡眠时长”的调查中,状元们的普遍睡眠时间为6-8小时,占比80%,2016年则占比69.44%,符合科学所规定的最佳睡眠时间。
但在“高三每天睡眠时间”里,状元们睡得并不算早,有60%的状元都是在晚上12点左右睡觉,而32.5的状元选择在11点左右睡觉,仅有3名状元是在10点左右睡觉。
能成为状元,除了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72.5%的高考状元认为“心态稳定”是取得好成绩的最大原因,70%的状元称在高考前一晚可以“按计划轻松入睡”,仅有1名状元失眠。
在“高考时的心态”这一选项中,45%的状元表示自己“比较轻松”,12.5%的状元则是“非常轻松”。
但状元们在高三时也会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77.5%的状元表示“偶尔出现,但可以自我调节”。而在调节负面情绪上,逾八成状元选择了“自我心理调节”(85%)。
而除了良好的心态,状元们在学习上的独立和自律也从数据中可见一斑。
72.5%的受访状元表示平时除了日常作业,会针对薄弱环节额外给自己布置作业。80%受访状元则会自己经常总结学习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