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微言创新

从福耀玻璃工业互联网“云”实践看工业互联网

微言创新  · 公众号  ·  · 2018-07-06 1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者按


工业互联网这么热,那工业互联网在企业怎么落地?工业互联网的连接要素有哪些,工业互联网究竟连接什么呢?本文以福耀玻璃项目为例,从“连接”看工业互联网怎么落地。



1、从“连接”看工业互联网落地


上图就是通过连接将工业互联网落地的一个架构。

首先看下面设备互联总线这一块。对于现场没有建设工业互联网的设备,或是没有数据接口而需要加通信扩展模块的设备,通过物联网关,接入设备服务总线。而对于现场已建设工业互联网的设备(比如已有SCADA、DCS系统),则通过OPC适配器将其接入设备互联总线。设备接入过后,将会形成一个统一的设备数据库,里面存储着具体设备的温度、压力、流量、功率、能耗、效率、状态等数据。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形成专属的设备服务目录了。这个时候,服务化的设备数据便暴露出来供其它需求方使用。

紧接着设备互联总线上面的就是应用互联总线,它的意义在于将各种异构协议的应用系统连同设备服务进行互联,至此便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互联互通。

然后,再通过供应链互联平台与外面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联,与金融、物流、电商、政府机构互联。

这样就可以实现最终的上连应用,下连设备,横连供应商,外连社会。

在整个互联协同平台的架构中,现场事件(比如设备故障、设备停机、物料不足)便通过设备互联总线被采集。该事件数据驱动BPM业务流程,流程进而驱动相应业务,如再制品追踪、订单管理、调度等等。当然,这些业务的完成都是在各个不同的业务系统当中进行的,因为有了互联协同平台的存在而使得各单体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变得高效与便捷,因此也就实现了各业务部门之间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协作。

下图是对主机厂以及它的下级供应商进行的一个描述。它们之间的互联也是通过互联协同平台完成的,此时便实现了企业所在产业链的互联协同。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了实现智能制造的一个体系架构: 它主要是从指OT(操作技术)与IT(信息技术)的融合

首先,IT将各个单体的业务系统(CAPP、PLM、MES、ERP、SRM等)进行互联互通。

其次,OT通过工业自动化系统(SCADA、DCS等)与设备智能管理系统将现场的产线、设备、机床、传感器等进行互联。

最后,通过技术平台将IT与OT进行相互融合,实现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制造。

整个互联的过程中,右边标有数据驱动流程、流程驱动业务、CPS虚拟与现实结合等,这是整个两化融合的方法论。左边标有ESB、BPM、API、MDM,这就是两化融合的落地工具。

简言之, 工业互联网从功能上来说就是应用互联+设备互联+开放互联+主数据管理;要实现的目标是IT与OT的深度融合;落地方式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2、福耀玻璃工业互联网“云”实践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耀集团),是专注于汽车安全玻璃的大型跨国集团。作为多家知名汽车品牌的主供应商,在汽车制造企业设计阶段就需要参与投标竞价,报价时间紧、频次高。在智能制造2025的背景下,搭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级端到端流程支撑平台,改变竞价过程中信息易失真的问题,通过销售、设计与工艺联合作战,形成竞价管理闭环,提高竞价速度和准确度,提升客户信赖度和竞价中标率,是福耀玻璃最迫切的需求。

福耀集团已建立了数字化工厂改造阶段所需要的众多单体应用系统,但这些支撑业务的单体应用使得客户、供应商、产品、物料、员工和账目等业务信息都是分散的,存在“部门墙”的现象。新品竞价涉及从线索到获得客户订单的过程,跨越多个业务系统。成本核算涉及到制造、物流、材料、销售、管理等多个领域。

针对客户的需求,福耀首先搭建了智能制造互联协同平台,实现端到端流程的企业级增值流的全面贯通。该流程共分为商机管理、报价BOM设计、新物料询价、制造成本测算、报价方案、目标成本管控等六个节点。每个节点后台的数据便是来自于CRM、PLM、CAPP、SRM等不同的业务系统。

第一,是从线索到订单的新品竞价流程,从获取线索到有竞价力的报价获得客户合同;第二,产品到实现的新品开发流程,与客户同步开发及变更的高效处理;第三,订单到交付,从接收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到交付的全过程监控;第四是问题到解决,充分体现客户体验的闭环处理。通过这四大端到端流程的部署实现端到端价值链流程的智能化协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并以流程KPI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过去报价需要专人协调各部门资源反复沟通,且更多凭借经验值预估,对个人要求非常高。现在竞价全过程的知识资产能够全部沉淀下来,方便后续开展查找、对比、参照、成本分析以及对未来定价的指导,实现基于多维度竞争分析数据设计竞价方案,确保快速、准确响应客户反馈,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满足了汽车行业对供应链之间透明化和协同化的高要求。


(责任编辑:李小丽)


作者简介




于万钦,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重庆斯欧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客座教授。致力于从事智能制造研究和推广,主要方向为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规划咨询和落地解决方案,长期服务于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制造、装备制造、军工制造等工业领域。


延伸阅读

工业互联网“连”什么?

当能源互联网遇上区块链

错过互联网,别再错过无人驾驶汽车!

未来的互联网,你最关心什么?

“互联网+”道桥智慧运维管理新模式探索

互联网+分布式能源技术产业的创新路径(二)

互联网+分布式能源技术产业的创新路径(一)

能源互联网: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不代表微言创新观点。欢迎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