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宝惊现高晓松抱枕,大有风靡朋友圈的趋势。
高晓松本人马上热烈回应,表示不会追究责任,但使用中有任何不良反应都与他本人无关。
▼
没几天又精心制作了小视频送给粉丝,看来暗地里对自己的抱枕爱得深沉。
▼
还翻了粉丝的牌子,对买家秀很满意,随即改成了自己的微博头像。
▼
这样的高晓松,让她姐着实疑惑,和那个去
盖茨基金会西雅图总部举止得体、操着流利英语采访比尔·盖茨的人,真的是同一个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最近这几年,高晓松一直活跃在大家的视线里。
《晓松奇谈》、《奇葩说》、《奇葩大会》火遍大江南北,高晓松更是在节目里频爆金句,人文,艺术,历史,他全都信手拈来谈笑风生,知识领域跨度之广,吸粉无数。
然而尽管如此,高晓松的骨子里,其实是个疯子。
疯子高晓松
有着无法遮掩的才华
高晓松出生于书香世家,家里的院子周围住的人,都是各个领域里的大牛,林徽因跟梁思成就住在他们家前院。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创办者、两院院士。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
舅舅张克潜: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舅公施今墨:民国四大名医之一。
母亲张克群: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
父亲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全家福
按高晓松自己的话来说,
在他家里拿个硕士文凭都等于是文盲。
然而一家子理科大学霸,偏偏养出了一个文艺青年。高中时,他不当学生会长,跑去当校刊主编和诗社社长;大学时,轻松考上清华电子工程系,却从清华退了学,专心唱歌写歌,抱着自己的吉他闯天涯。
睡过地下通道,卖过唱,从衣食无忧的少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浪汉。
去过天津,海南,厦门......失败过很多次,最穷的时候甚至买不起回北京的火车票。
别人都以为他玩票、不务正业,22岁的高晓松却在华语乐坛把
“高晓松出品”
打造成了金字招牌。
写给女孩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写给青春
“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
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写给岁月
“午夜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
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
有人说,高晓松写的歌承包了一整代人的青春岁月。这并不夸张。
没有爱错,只有爱过
《同桌的你》让他一举成名,他的歌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虽然那个时候盗版泛滥,他们也没赚到什么钱。
而这首歌,以及《流浪歌手的情人》《麦克》其实都出于高晓松在厦门流浪的时期。
写给情人
“我只能给你一间小小的阁楼
一间朝北的窗,让你看到星斗”
那个时候,他遇见了自己的缪斯。 后来他也在书里写到这位厦大姑娘,感谢她教会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
当然,那些猛然迸裂而发的爱情大多都无疾而终。
情路上遇见的爱人都像一本本书,好的坏的,总能学到些什么。
后来他还爱过几个姑娘,也都是疯子。有相遇几天就结婚的,也有能让他以自残来示爱的。
可太相似的恋人,太容易灼伤对方。
他的爱情大都轰轰烈烈,轰轰烈烈开始,又轰轰烈烈结束。因为随心随性,活在当下,不计后果。爱就爱了,恨就恨了,痛就痛了,散就散了,无所谓,反正还有明天。
爱过了,就是不枉此生。
友情岁月最难忘,也最疯狂
在《同桌的你》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高晓松跟老狼的兄弟情出现了问题。
老狼想玩正当热的摇滚,高晓松就想坚持那过去继续做民谣,两个人都是极其自负的人,都不肯妥协,争吵之下,大家说尽狠话不欢而散。
写给兄弟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他们好几年置着气互相不搭理,却还是在酒吧碰见时,一杯酒就红了眼眶。
后来老狼在参加《我是歌手》决赛的时候,高晓松还专程为他站了台。
友情嘛,就是一起犯傻,一起热血,都觉得对方是傻逼,但又会在对方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就站在他身旁。
因为他们早都明白,
多少各自牛逼的日子,都抵不过一起傻逼的岁月。
功成名就后遇到的人,哪里有一无所有时遇到的朋友真。
而那段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即使黄金万两也换不回。
身体和灵魂
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小时候妈妈给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与远方,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那些年,高晓松四处流浪,去了三十多个国家,遇见一些人,喝了一些酒,分别时互道珍重,各安天涯。没钱就跟着当地的乐队卖艺,荷兰,丹麦,西班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温哥华层层叠叠的岛与水,斯德哥尔摩海湾的落日熔金,沙漠草原上壮阔的月朗星稀……”都成了他回忆里最美好的片段。
写给回忆
“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
你还在怀念 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不少人觉得他疯了,因为同龄的人该结婚结婚,该生子生子,可他呢,连明天会在哪里醒来都还不知道。
后来的他定居在洛杉矶,因为这里有好莱坞。
为了以前不曾实现的导演梦,他拼命学习关于导演的一切。积蓄全花光,家里不再接济他,他就靠着朋友们的周济勉强度日。可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拍处女作《那时花开》,拍出了最灵的周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