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资管君
资管君就是资管万人实名社区的居委会主任。想加入我们请加ziguanjun01
51好读  ›  专栏  ›  资管君

调研:20家银行是这样应对监管风暴的

资管君  · 公众号  ·  · 2017-05-21 17:49

正文

你看到的是资管从业必备公众号:“资管君” ,资管君就是资管万人实名社区居委会主任,大家都加了主任的个人微信并且置顶,因为随时可以提问。别人都找我,你不找就亏了。想解决问题,想知道答案,想加入社群就加主任微信ziguanjun01,加我就送《资管产品分析手册》。


社群日报

  • 神奇的资管一群、二群近日分享的优质资料:


还有《政府购买服务手册》《ppp政策汇编》《私募基金法规及监管文件汇编》《内部材料-估值课程》《xx银行结构化融资业务培训》《各地棚改经验概述》风险均衡基本原理》《商业地产证券化研究系列》《可交换债业务指南》《全球并购法律指南》《xx银行股票质白名单》《商业银行与私募股权基金的业务合作》《资产证券化前沿解读及精选ABS案例解析》《最全面的债券入门手册》《银行投行业务与同业金融投行业务创新模式实操》等等

  • 神奇的资管一群、二群近期群内公开课排课表:

12月27日:《期货资管产品设立流程》5星好评

1月4日:《股票质押业务全解析》 5星好评

1月10日:《201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全梳理》4星好评

1月12日:《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防范债券业务风险4星好评

1月17日:《利用商品期货期权设计类固定收益产品》3星好评

1月19日:《信用衍生产品入门》延期

1月24日:《流动性框架研究》 4星好评

2月15日:《解析私募可交换债》5星好评

2月21日:《资金出境投资方案:结构化设计代持+合资平台简介及优劣势对比》5星好评

2月28日:《家族信托业务开展现状与遇到的困难》 延期

3月7日:《期货资管计划设计,主要风险点,规避措施和收益情况》 5星好评

3月7日:《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5星好评

4月11日:《定增市场最新趋势和展望》 5星好评


最新的排课为:《股票质押的五种模式,银行和券商质押的区别》,《私募基金备案全流程》


【宏观】金融监管风暴来袭:银行如何参悟与应对 ——金融监管专题调研纪要

来源:莫尼塔研究(微信号CEBM_research) 作者:张璐 吴静


2017年4月10日以来,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 “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金融监管一时风声鹤唳,引发资本市场剧烈调整。作为被监管的主体,商业银行究竟如何解读银监会的重拳出击?受到冲击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银行又打算如何应对监管检查?对监管何时告一段落的问题,商业银行作何理解?带着这些问题,莫尼塔研究电话访谈了20余家商业银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其中涵盖四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所了解的情况主要如下。

一、商业银行如何解读银监会的意图?

在商业银行看来,4月以来密集发布的金融监管政策用意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响应政治局会议精神,推动金融去杠杆。所发布的监管政策非常具体全面,可谓直指要害;二是,为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但多位受访者表示,“疏重于堵”!资金不愿进入实体,与企业贷款风险大、实体回报低有关,即便资金空转问题得到遏制,资金也未必就能流入实体经济;三是,为了抓住当前国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时间窗口”,对银行业经营风险进行“摸底”排查;四是,“一行三会”之间可能存在“监管竞争”的意味。银监会监管政策或许是针对央行推出MPA的一种回应。各部门之间过去相互推脱,导致存在“监管套利”的空间,但目前却似乎是一个监管竞争的局面。

不止一位受访者表达了对未来商业银行回归传统业务的担忧。从整个金融系统层面来看,银行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监管政策落地后,银行可做的业务类型会否发生很大变化,使得银行回归传统存贷业务的定位?如果是这样,那么未来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需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精度和创新上,下更大工夫,而一些服务能力差的中小银行可能会被逐步吞噬掉。但也有受访者持相反态度。认为目前中国处于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不太可能在这条路上“开倒车”,对金融业的整治会经历一个“由破到立”的过程,先摸清情况,再把规范、公平的标准界定出来。

二、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监管检查?

问及商业银行在自查报告中会否如实上报时,受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会“如实上报”。银监会在自查阶段后将入场抽查,倘若发现瞒报,后果会更严重(威胁到领导的“乌纱帽”)。目前,监管标准并未明晰,银行认为也没有瞒报必要,即便存在严重问题,也会先与监管层沟通协商,不会顶风作案。

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业务,银行应对方式大致如下:

1、同业存单规模未必会大幅收缩

一方面,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后,只是个别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会超过1/3的“红线”。总体上,金融监管对同业存单发行造成的压力并不太大。有受访者表示,目前同业存单发行收缩的压力,主要来自负债成本的上升。有调研对象提及,一季度6家股份制银行的同业业务利差,招行最高有60bp,光大是40bp,同业负债占比超限的兴业和浦发都是负的。同业不太挣钱可能对其扩张造成压力,金融监管的影响倒在其次。

另一方面,多位受访者认为,同业存单实际上是一种较为规范和便利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市场可能对同业存单的增长过度解读了。有调研对象提及,目前同业负债中,线上的同业存单与线下的同业存款,大约是1:4的比例,而同业存单相比于同业存款有其优越性,更应该看重的是整体同业负债的比例,而不是聚焦于同业存单。从整体同业负债来看,有同业负债超标的股份行表示,去年二季度以来,其同业负债占比已出现了明显收缩。

此外,在收缩同业存单的方式上,有银行采用同业转零售的做法,将存单卖给个人,这样也就避免了资金“空转”的问题。当然,金融监管加强后,商业银行开始谨慎购买部分业务激进的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导致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中小银行同业存单找不到买家的现象,这可能倒逼其发行规模收缩。对于同业资产到期的时间表,受访者表示,如果遵循到期不续作的方式“温和去杠杆”,那么大约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时候,同业杠杆可以基本降完,银行就不用再续发同业存单为同业理财“续命”了。

2、委外业务进入停摆观望阶段

对于委外业务,我们本次调研对象普遍反映其委外占比较低,这或许也反映出总体而言,委外业务在银行资产配置中占比不高的状况。某股份行受访者表示,行领导并不鼓励金融市场部去做委外,觉得该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

对于市场最关心的“委外赎回”问题,受访者普遍表示,目前的主基调是“观望”,总体看来,委外赎回的情况并没有媒体报道得那么夸张。由于监管规则尚未明确,对于到期的委外资金,银行会选择暂不续作,等等再配。我们了解到,委外资金多于明年到期,多数银行目前并没有赎回的动作。XX银行受访者表示,媒体报道的该行大量赎回委外的传闻并不属实。

我们也调研了银行赎回委外的偏好,受访者大多表示,如果赎回,也会选择赎回有盈利的,对于亏损部分会选择继续抗,等待市场环境的回暖。另有银行人士表达了债市大幅调整环境下,杠杆“去不动”的无奈。

3、地方银监局的检查落实情况或有分化

有西北、东北等偏远地区银行表示,当地银监局可能对实际业务并不太熟悉,从而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变得比较模糊,容易变成“一刀切”,除了十分正规的业务外,什么都不让做。特别是,当地银监局对越是结构简单的业务,查得越多,例如依托于银监的信托业务;而对结构越复杂、通道多的业务,越是查不出来,例如资管类产品。不同地域的银监部门水平有别,这可能造成地区之间金融监管力度的不平衡。

三、商业银行认为监管何时收手?

我们还就市场最为关心的“金融监管何时才会收手”进行了调研,商业银行的受访者提出了以下几个视角:1、针对具体事件的罚单开出;2、资金流向房地产的比重明显下降;3、同业理财和委外规模明显下降;4、银行利润率下降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充分暴露。此外,还有受访者认为,银监会也许目前也并未明晰将如何收场,目前先摸清底数,等到进场检查时,才是真正下手之日。

除了金融监管问题之外,还有不止一位受访者提到,目前商业银行负债压力大、找不到长期资金的问题。目前,因债市大幅调整,商业银行发债融资受阻;因保险业整顿,保险存款亦在减少;而居民储蓄又大量流向房地产市场。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商业银行长期资金紧缺,加之目前贷款增速较快,造成银行在债券市场上的配置能力受限。

延伸阅读——

大摩描绘中国金融监管风暴全景图:整顿已完成30%

通缩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和实际GDP增速相比,企业的实际借贷成本仍相对较低。


来源:华尔街见闻


金融监管风暴是近期影响市场的关键变量,摩根士丹利认为,目前金融体系整顿过程已完成30%,后期市场冲击应该不会像过去那么大,“钱荒”发生的可能性也很低。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称,从去年5月到现在,一行三会接连出台重磅监管文件。在这些文件背后,体现的是五大目标:

1、在非标信贷的流动中减少多层嵌套,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


2、消除监管套利,尤其是通过隐藏和非标投资相关的风险权重、针对资本市场监管进行的套利活动。


3、在银行间市场以及交易所售出产品的过程中,通过消除隐性担保以及隐藏的回购协议,来消除表外风险。


4、改善信贷分配效率,减少导致资本市场杠杆增加的信贷流动。


5、减少导致中型银行流动性比率统计扭曲以及借款人融资成本上升的虚假贷款和存款。


以下是摩根士丹利总结的重要监管文件出台时点,以及未来需要关注的时点。

监管风暴到了哪个阶段?


报告认为,监管风暴将涉及中国信贷总额的约20%,重点监管领域包括:

1、通过逾48万亿各类资管渠道投资的28万亿元非标信贷资产。


2、投资于债市和股市的10万亿元资金。


3、未充分计提的风险权重,约为银行资产总额的8%。


4、中小银行通过非常规手段进行的3-5万亿元银行间融资。

报告认为,尽管监管所涉及的资金巨大,但整个过程仍是可控的,且已经完成了30%,未来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将不再那么明显。


报告称,迄今为止监管实现的结果包括:

1、总信贷增速已经由2016年中17-18%的高点下降到今年一季度末的15%,其中非标和理财产品增速下降明显。


2、债市去杠杆的大部分进程可能已经完成。


3、银行间利率上升的过程也已经过去了一大部分,未来监管者可能会追求银行间利率的稳定或者缓慢上升,这也将对债市收益率的上行速度构成限制。


4、随着贸易融资利率正常化,非理性的商品投资得到控制。


“钱荒”不太可能

摩根士丹利认为,部分市场人士很担心在金融体系整顿过程中市场紧缩的冲击,但是从多个方面来看,“钱荒”以及市场过度紧缩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具体的原因包括,不管是中小银行还是大银行,仍有放贷的冲动,因此信贷增速不太可能大幅下滑。同时,中国央行手中还有降准等政策工具可用,这也将能避免流动性冲击。


报告写道:

绝大多数中小银行仍有很强的信贷增长动力,大型银行以及非银行融资渠道也将保持稳定增长,这将会阻止信贷增速大幅下滑至10%以下。


很多中小银行成本控制较好,这也让他们免受批发融资成本上升对利润的冲击。同时,大多数此类银行的流动性指标也符合监管要求。


中国央行能够通过更加积极的流动性管理,避免临时流动性冲击,保证非银融资渠道利率稳定。


国务院的密切关注与协调,也能保证监管层之间更好的协作。


闲置资金的运用能够保证高质量领域获得更多信贷供应。


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摩根士丹利认为,监管风暴对实体经济的总体影响可控。


报告称,预计中国经济活动将在二季度见顶,随后将小幅走软,但是大幅下行不太可能。这是因为,外需以及国内私人部门资本支出的改善,将会对冲房地产投资以及政府推动的公共项目投资放缓的冲击。


同时,摩根士丹利认为通缩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和实际GDP增速相比,企业的实际借贷成本仍相对较低。这也意味着,企业部门面临的实际融资成本的上升有限。



-THE END-



你看到的是资管从业必备公众号:“资管君” ,资管君就是资管万人实名社区居委会主任,大家都加了主任的个人微信并且置顶,因为随时可以提问。别人都找我,你不找就亏了。想解决问题,想知道答案,想加入社群就加主任微信ziguanjun01,加我就送《资管产品分析手册》。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

资管君

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