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话短说,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个尝试。我们以后想要以天为单位,从各类科技媒体和互联网相关的自媒体中,精炼出一些更有价值的媒体观点摘录,经汇总后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一天中行业发生的大事。
今天我们主要来围观两件事:微信设立搜索应用部、易到乐视再起风波。
以下是正文部分
4月24日,腾讯爆出设立搜索应用部的消息。 从爆出消息可以得知:微信事业群内部架构作了一些调整,包括在原有的组织人员基础上成立“搜索应用部”。负责微信的搜索业务、阅读推荐业务、AI技术研究及落地、微信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能力的应用。
对于这件事,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围观:
(一)微信为什么要做微信搜索?
其实,结合微信从诞生之际到现在的产品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微信一直在搜索这个方向上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从搜索联系人、聊天记录、朋友圈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朋友圈热文,再到现在可以搜索站外的新闻和资讯,甚至会出现站外链接,支持微信小程序模糊搜索,以及前段时间,根据这些搜索背后的大数据所推出的“微信指数”。
@望月的博客在钛媒体发表的文章《微信为什么一定且必须要做搜索?》中,对于现阶段微信搜索的方式进行了总结:
微信风格的搜索: 关键词提醒, 这些功能很实用,但隐藏得很深,只是当你有需求走到这一步时,它会给予适当的引导。这符合微信一贯的克制风格;
快速反馈和改进: 了解情况,尝试各种解决方案,这种耐心接受反馈和快速改进的风格,似乎是存在于微信的每个部门;
把大数据和推荐融入搜索:朋友圈热文根据大数据和推荐算法判断出可能喜欢的文章,这相当于在微信里内置了一个「今日头条」。也就是说,微信搜索不止做搜索,也做推荐。
这些特征,隐隐地预示着微信做搜索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或者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整体来看,微信已经在搜索这方面铺垫地差不多了,现在终于到了可以开诚布公的程度了。 换句话讲,微信为什么要做微信搜索这个问题我们的确可以从这些举动中挖掘出原因来。
比如,@孟永辉在钛媒体发表的文章《微信搜索来了,这是在下一盘什么棋?》中,从微信的产品和内容角度出发,分析了微信推出搜索的4大原因:
优化了用户体验:通过优化搜索,在微信内容日渐丰富的情况下,解决用户痛点,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得内容体验。
适应了庞大的内容需求和数据需求:微信搜索功能的推出是建立在海量内容的基础上的,此外微信端庞大的用户群体同样为其提供了海量的数据。
让微信生态进一步完善:微信搜索的推出只是适应了人们的使用习惯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的发展趋势, 能够让微信生态系统的运转更加顺畅。
应对自己的另外一个敌人——苹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大的目标是通过微信搜索来优化产品体验,在自己的生态系统成熟之后,能够与国外最大的生态系统巨头获得分庭抗礼的机会。
与此同时,@望月的博客在文章《微信为什么一定且必须要做搜索?》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不同的是,@李俊在新浪专栏发表的文章《微信成立搜索应用部,而这背后是张小龙的三重焦虑》中,则从微信护城河之外的角度入手,认为这虽然是张小龙对微信搜索的重视,但更多的是焦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下半场用户使用时长的争夺,微信并不占优:微信用户增长潜力基本已经消失,而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内容分发平台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压榨了微信的使用时长。
不具备搜索基因,但微信又必须得做:如何将内容和用户连接起来是一个问题,微信很好的做到了链接“人”。但真正能实现人和信息的连接的产品,最适合的产品形态其实还是搜索。
光凭“扫一扫”,无法承载腾讯连接一切的野心:微信搜索承担的核心功能是将人、内容和服务连接起来,然后进行线下服务的分发,这不仅仅是一个场景需求,更是出于战略布局的需要。在微信连接一切服务商上,线下场景我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但线上场景如何找到我们想要是服务?答案,还是搜索。
综合来看,微信推出搜索的原因,简单来讲,如@吕倩在雷锋网发表的文章《 腾讯设立搜索应用部 瞄准移动端流量服务与大数据》中所讲的那般:
在PC搜索时代,用户的主要需求是获取信息。在移动搜索时代,由于用户场景发生了较大变化,用户的需求已从“信息”转向“服务”,以及移动服务背后隐藏的用户习惯与大数据,而用户的搜索入口也从PC端专向移动端。
(二)亲儿子(微信搜索)的诞生,对于干儿子(搜狗)的影响是什么?
在此之前,微信搜索中有大量来自搜狗的内容,例如搜索“张小龙”,排在搜索结果最前列的就有来自搜狗百科的内容。 在微信推出“微信搜索”这个消息刚出来没多久,搜狗就发出了2017年Q1财报, 但是不管什么情况,无论从财报的数字还是从张小龙的野心来看,搜狗未来都将面临重重挑战。
一些自媒体发表的文章,如@科学的fan发表的《微信成立搜索应用部,搜狗如何应对这一大危机》、@侃科技发表的《马化腾“抛弃”王小川,微信搜索成搜狗IPO拦路虎》等,从标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家对于这件事情另一个主角的关注。
搜狗的创始人王小川当年顶着压力,坚持将搜狗“卖”给腾讯,但是几年过后,搜狗非但没有一鼓作气彻底崛起,相反却变得日益平凡平庸了起来。 在Q1财报中,从近两年的营收增长率来看,搜狗几乎呈现了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当年的“今日头条”,现如今却没能崛起的原因也是有迹可循的。@土妖在钛媒体发表的文章《微信要成立搜索应用部,过去很辉煌的搜狗如今很彷徨》中,结合搜狗本身以及近几年的发展,总结出以下5点原因:
人的因素:鲜见王小川有什么出人意表的大创意和大举动,无论是在产品、技术还是在战略、资本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而一个公司,如果掌舵人到达天花板的话,公司想要有重大的突破,就变得难上加难了。
工具型产品的局限性:搜狗是典型的属于工具型产品的公司,红利过后,局限性就表现出来了。 虽然用户数巨大,但是在倒流和变现方面,却非常差。
移动产品孵化能力不行:反观搜狗,基本还是输入法、浏览器和搜索这老三样。
搜狗的战略布局和资本运营能力严重缺失:这几年来,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团购、O2O、外卖、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内容IP、直播、知识付费、共享经济等一波又一波的风口,但搜狗就像旁观者一样,几乎没有参与到任何一场风口竞赛中去。
搜狗的身份尴尬也是一大原因:一边是搜狐这个亲爹,一边是腾讯这个干爹,亲爹可能有爱,但是搜狐现在自己就一堆问题;而干爹那边亲儿子众多尚且顾不过来,哪有时间、精力和资源分给搜狗这个干儿子呢。
总的来看,搜狗到现在这种略带尴尬的地步,并非一蹴而就的。或许微信搜索短期内,不能很快建立起来强大的内容搜索护城河,需要借助搜狗的能力。但是,微信搜索发力后,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搜狗在这方面的优势也会逐渐走低,不论是市场份额,甚至被完全取代,都是很可能发生的。到时候搜狗还能不能留在微信,就很难说了。
所以说,微信此举,无疑是对搜狗开始釜底抽薪。且,在亲儿子需要能量的时候,腾讯又会给自己干儿子多大的支持呢?搜狗凭借现阶段的状态,又能否真正地帮助到自己的弟弟呢?
(三)亲儿子和干儿子接下来各自的路应该怎么走?
虽然搜狗现阶段甚至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很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搜狗的寒冬来临,毫无还手之力。如果应对的好,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土妖在文章《微信要成立搜索应用部,过去很辉煌的搜狗如今很彷徨》中表达的很清楚:
搜狗“老二之争”的老对手360,如今俨然把精力放在了私有化、直播、智能手机、企业安全等业务上,对搜索夸张点说几乎是一种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而老对手的松懈,恰恰可以给搜狗提供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相比于很多其他的中型、小型、初创型互联网公司,搜狗有着比较不错的现金流,而且还是正向现金流。要知道,如今正处于资本寒冬和产业寒冬的交汇时刻,“商业已经回归本质”,在这样的前提下,只有先“现金为王”,才有希望“剩者为王”。
对于搜狗接下来的发展,仿佛没有人能够给出具体的建议,重点还在于搜狗相关负责人的战略的制定。但是新生的“微信搜索”,在内容和用户稳定的基数上,我们对其接下来的发展还是可以仔细聊一聊的。
@孟永辉在文章《微信搜索来了,这是在下一盘什么棋?》中,指出了微信搜索接下来发展的3个关键点:
海量优质的内容和数据始终是微信搜索的安身立命之本: 未来微信搜索想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继续加大对于优质内容的支持和扶植力度,牢牢把握优质内容的输出,从不断增加的内容上获得远远不断的优质数据。
技术将会成为微信搜索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用户感受到不同体验的同时,借助新技术,对海量内容进行新的表达,这样技术才能真正成为助推微信搜索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
作为一种互联网产品,微信的设计更多地体现的是极简主义: 只有微信的底层驱动才能触发微信搜索更多新的应用。如果微信搜索想要获得更大发展,微信必须率先行动。
此外,@望月的博客在文章《微信为什么一定且必须要做搜索?》中认为微信搜索是对移动搜索的全新探索,且接下来可能有3个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搜索即服务: 在这里,我们搜索的不仅是信息,还是直接获取服务。 现在微信内置了很多服务,比如京东、滴滴、摩拜单车、美团和58到家等,但这些入口都比较深,如果在微信搜索中加上 #京东 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京东的商品页面,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移动搜索的趋势——搜索即服务。
搜索即场景:在这里,我们搜索的不仅是信息,还是应用场景。在线上流量红利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大家把目光都瞄准了线下场景,这也是微信最近狂推小程序的原因。据说马上小程序就要推出“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了,入口设在哪里?显然是微信搜索比较合适。
搜索之搜索:如果可以在搜索中直接操作服务号、小程序甚至是APP,将是怎样一番景象,虽然听上去有点科幻,但是科技的发展,往往都是超过我们的想象力的。
对于整件事情,三节课联合创始人后显慧(Luke)是这样认为的:
圈里向来流传着Rodin总梦想做电商、马云总想做社交、Pony总想做搜索,这样看来还真是很准的嘛!不过话也说回来,微信任何微小的动作都被无比放大,其实微信内部的同事感觉还是很淡定的,随着内容数量增加,对于用户来说,信息越来越“溢出”,解决方案就是搜索和个性化推荐来解决。如果真做,我感觉微信的搜索做类似谷歌之前做的“知识图谱”可能更有杀伤力。
最近风波不断的易到乐视事件又有了新进展。据易到用车发给北京市公安局的《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关于处置来访司机提现的工作说明》文件显示,易到将保证5月5日前提现困难司机的问题处理完毕。报道称如果易到不能履行文件内容,其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将被传唤。
从4月17日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发声明,指出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到乐视方面的回应,再到易到用车三位联合创始人宣布正式辞去易到所有相关职务。关于这场扑朔迷离事件的是非争吵就一直没有断过。
回顾这几天媒体们关于这一系列事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3点:
易到提现困难司机的现状
易到为何会深陷危机
周航与乐视为何会走到今天
以下我们将为大家进行简单的梳理,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还原关于这件事,媒体们的态度与观点。
(一)易到提现困难司机的现状
事实上,从今年3月份开始,易到的提现风波就已经席卷了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有不少乘客是本着赶紧把易到账户里的钱花完的想法才频繁打车,有不少司机也表示不敢接单。司机少了,乘客打车变得越来越难,用户流失越来越严重,易到已经深陷困境。
直到4月17日,易到创始人周航的一纸声明才将困境公布于众,也有更多的易到车主到易到位于北京的总部申请提现,但提现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36氪 的《我们潜入了易到司机讨债群》这篇文章中,作者潜入到北京的“易到司机讨债QQ群”,通过群内的聊天,试图了解这些血汗钱被封存的易到司机的现状。文章中,司机们有的成为了家庭主男,无事可做;有的是还在做,却拉不到客户;有的则总是墨明棋妙地被平台扣钱,一天下来挣到的钱还不够罚款交的钱。操作失败是司机手机上出现的最多的字眼。
还有其他媒体的很多文章,也都直指司机提不出钱、乘客打车难、打车贵等问题。
4月14日和17日,@网易科技 的记者两次到易到总部大厦,深入采访了前来讨债的司机们。在《易到司机讨债记:“要钱跟孙子似的”》一文中,网易科技为我们讲述了这些司机们是如何走上讨债维权之路的:
首先是司机们发现自己的车主端多次提现均失败,为了生计,赶来易到总部希望讨回血汗钱,无奈后者处理提现问题的办公地点在一周内搬了三次,只能多次奔波。
其次,易到向司机提供的提现程序过于繁杂,从报备到办理,基本上需要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其中有半个月是无法跑单的。
由于提不了现而长期积累的怒火,让司机对易到的信任达到冰点。
面对这些在这场资本游戏中无辜成为牺牲者的司机,不知互撕的周航和乐视内心有没有想过这群人,到底将会以怎样的手段来解决这群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这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其中的艰难与辛酸,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得到。正如@36氪《我们潜入了易到司机讨债群》这篇文章文末写的那样:
最无奈的肯定是易到的司机和用户,尤其这些司机,他们就像这个城市里飘荡的草,像是这场商业角斗中无辜的兵器,被使用、被鼓励、被抛弃,最终,还是走到了自己维权的地步。
(二)易到为何会深陷危机
2010年,周航创立了易到。那个时候,“网络约车”是个在百度上都搜不到的陌生词汇,没有人知道Uber,连程维的滴滴都是在2年后才出现的。可以说,易到是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先行者。
再看现在,大股东由周航易主乐视,市场份额被滴滴甩在后面,资金出现问题,司机们无法提现,身处舆论漩涡,创始人周航还和现在的大股东乐视公然开撕。在这背后,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七八点股权设计 在《复盘易到:创业者可以学到的钱规则和权规则》这篇文章中为我们梳理了周航在创业过程中的那些关键决策与股权结构设计。
1、易到团队没有形成合伙人文化。在易到的创业团队中,周航一股独大,其他创业团队成员都是持股很小的创业小伙伴,合伙人的股权分配并没有形成真正能力互补的创业班子。一个人的公司是很危险的,一旦走错了,半天都爬不出泥沼。
周航也曾反思过:过去我们虽然有合伙人,但是合伙人的股权的比例比较小,沟通起来可能还是偏上下级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平等,对于重大决策是不利的。
2、拒绝用股权换钱,措施融资最佳时机。易到曾获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亿美元。2014年的时候,曾有六家投资机构找到周航,希望参与新一轮融资,但当时周航觉得没必要拿着股权去换钱,所以拒绝了。2015年,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Uber中国全面调整补贴,各家都在打价格战,周航到处寻找投资人,但资本寒冬已经来临,行业也陷入红海,易到的噩梦便开始了。
后来周航也对此表示过懊悔:易到后来在市场上的失败,就是从2014年没有拿融资开始的。
3、创始人的离开导致企业的基因重塑。2015年10月,周航以7亿美金的价格,将70%的股权“卖身”给乐视,管理层也进行了重新洗牌。在周航担任易到CEO期间,易到在高端用户群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沉淀出一大批优质的忠实用户。但正所谓企业的基因很大程度上是创始人的基因。周航离开了,企业的基因与灵魂随之重塑改变,易到也深陷司机无法提现的信用与舆论危机。
(三)周航与乐视为何会走到今天
周航与乐视的关系并不是这几天突然爆发的,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周航与易到高层的关系就已经开始恶化了。一位易到高层曾表示,乐视应该在入股易到之后,尽快做好创始团队和易到的切割,拖的时间越久,双方产生的矛盾也会越多。
例如在13亿贷款是否被挪用这件事上,双方的对外说法就完全不一。一个说“周航本人不仅知情,也在相关的董事会文件上签字确认,并且易到与乐视控股也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一个却反驳根本不知道这回事。
具体是谁在说谎?我们无从得知,而撕破脸这件事一定是真的。
不可否认的是,易到和乐视都曾是令人尊重的公司,作者@栗浩洋 在《千万不要把易到逼到绝境!乐视和周航,你们都错了》这篇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对易到和乐视的印象:
在我眼中,易到是国内少有的坚持格调、品质、极大尊重用户、在垄断性重压下仍旧傲然挺立的创业公司.....而乐视,更是无论众人万般谩骂自己内心也觉得九死一生但却仍旧希望它铸就神话,从而成为让创业者们更敢做梦、投资人们更敢支持创业者的公司…
更不可否认的是,周航和乐视曾有过浓情蜜意期,至于现在为何会闹僵到如此田地,@中国企业家 的记者们在《孤岛周航:与贾跃亭决裂始末》一文中,为我们梳理了周航和乐视的关系恶化始末。
相较于易到的讲情怀,乐视更偏野蛮生长,而周航对易到和乐视的互补性是持乐观态度的,认为“易到要学会去做一个有情怀的野蛮人。在中国,不野蛮是没有办法生存下来的”。周航曾在2016年接受《中国企业家》的专访时表示过,在乐视收易到之前,自己和贾跃亭之前只吃过一次饭,对此人不太了解。如果换位思考,自己不会去收易到,因为风险太大,不仅收易到需要花钱,而且收完之后还要投入更多的钱,所以当时的周航,对贾跃亭应该说是心存敬佩,甚或感激的。
但后来周航不太配合乐视的生态调度,贾跃亭也对周航不愿背负KPI产生不满。再到后来,贾跃亭将CMO彭钢放到易到总裁的位置,一系列运营动作使易到的味道发生了变化,蒙眼狂奔、激进、炒作,这和最早周航给予易到的文艺、理想化完全背离。周航和贾跃亭之间开始出现分歧。
去年下半年,外界有声音议论周航可能离开易到,双方都认为是彼此有意对外释放消息,互相猜忌。在此之后,周航与乐视互相失去信任,关系彻底恶化。
再到这几日的多个声明,两者关系可以说是彻底决裂。
事已至此,周航和乐视从最初的浓情蜜意走到了现在的敌对两方,作为围观者,我们也只能是感慨了。如@吕倩 在《周航与乐视的600天:为何从合作者变成了仇人》文末所讲,一路被资本裹挟着搏斗、低头、承认失败、重新开始的周航,选择投入投资机构当中。而一路玩弄资本游戏于股掌之中的乐视,这次却因13亿元的资本运作深陷被动。跌宕起伏,却又逃不过商业规律。
最后让我们以@秋原俊二 在《一场“挪款”13亿的闹剧,便是半个乐视帝国融资术》一文中的一句话结束这个话题吧:被史上最大的三个资本牌局来回折腾几轮之后(Uber、滴滴、乐视,居然一个都没落下),易到只剩最后一口气,周航也转行去跟着雷军的顺为资本做投资玩资本去了,可谓实业界的悲哀,也可谓这个荒谬的时代的缩影。
PS:如前文所说,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个尝试。我们以后想要以天为单位,从各类科技媒体和互联网相关的自媒体中,精炼出一些更有价值的媒体观点摘录,经汇总后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一天中行业发生的大事。
如果以后我们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产出这么一篇文章,你会愿意看么?以及,关于今天这篇,你怎么看?欢迎尽情地拍砖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