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公益力量在汶川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标志着公益事业进入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格局既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期,也不同于国外。中国公益力量如何在政府的领导下发挥积极的社会整合作用、如何为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其独特的方案则取决于中国公益力量能否进行有效的创新。中国正在展开的旨在2020年消除农村贫困的精准扶贫攻坚行动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扶贫救助行动,更是一个集全国之力解决中国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的社会经济的政治行动。精准扶贫战略的成功与否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公益力量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事实上关乎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公益界在这个方面正在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显示了中国公益力量响应中央的战略,希望动员公益自身的优势,在精准扶贫的场域中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的使命和承诺。
6月25日,在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小云助贫中心发起河边公益对话。此次对话着重研讨公益力量如何能够整体性的回应中央关于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深度性贫困攻坚的号召。来自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浙江新湖集团、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互满爱人与人、中国公益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领导与专家以及勐腊县政府及勐伴镇政府领导参加了此次河边对话,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持人田桐主持了对话。
河边公益对话第一环节的特邀嘉宾有勐腊县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志平,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永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小云助贫中心创始人李小云,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首席研究员曹洪民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中心项目统筹陆德泉等就公益扶贫的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勐腊县王志平副县长,县扶贫办钟主任及勐伴镇岩镇长首先代表勐腊县委县政府及勐伴镇政府对参与河边公益对话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并高度评价小云助贫协助政府在河边村实施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所作出的积极性的贡献。他们指出,河边村能有今天的面貌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各级政府部门主导;第二,挂钩单位驻村指导参与建设;第三,以小云助贫中心为主的社会力量;第四,河边村村民的积极参与。
徐永光理事长分析了中国公益的发展状况,指出公益在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格局中比例过小,发挥公益的独特作用要注重公益创新,并提到小云助贫中心在河边村的试验就是一个重要的公益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回应深度性贫困问题。
李小云教授介绍了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的实验情况。他指出,河边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得益于中央精准扶贫的战略和政策,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解决了河边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小云助贫动员社会公益力量,通过提供深度性贫困的解决方案,发挥了补充性的作用。从公益角度讲,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实践是在中国公益界集体性的支持下,在精准扶贫场域中发挥独特性作用的成功案例。
曹洪民副院长以小云助贫中心在河边村的综合治理试验为例,分析了公益组织要想做好扶贫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公益组织必须要具有综合的专业视角,才能实现贫困社区的综合发展;第二,引导贫困社区参与市场必须要尊重市场性原则,违背市场会对贫困社区融入市场产生长远危害;第三,公益组织参与扶贫要充分结合支持性政策,推动贫困社区发展。
陆德泉博士提到,当前扶贫研究十分注重多元贫困的视角,如何在多元贫困视角中融入农民需求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他结合河边村的实际情况,指出西南地区扶贫工作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从而激发穷人的发展动力。
在第二环节的讨论中,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爱德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丘仲辉,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秦国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李志南,浙江新湖集团监事长、新湖公益创投基金会发起人叶正猛,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原理事长沈光鑫以及“互满爱人与人”驻华代表迈克尔•海尔曼就全国各地公益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展开了讨论。
刘文奎秘书长简要回顾了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04年以来开展的村级扶贫实践。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基金会认识到带动村庄脱贫最关键的因素是动员村民联合起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中国扶贫基金会主要采用合作社模式,通过“美丽乡村”“善品公社”等项目在多个村庄开展扶贫实践。
秦国英副理事长指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注重以女性为中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并形成了以母亲为核心的公益品牌矩阵。中国妇女基金会将性别意识纳入到扶贫工作中,注重效力效益,同时把妇女的需求和对妇女的赋权结合起来。同时她也指出,大多数关注扶贫的公益组织普遍存在着造血能力不足,透明度有待规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迈克尔•海尔曼代表结合“互满爱人与人”的项目实践,提出做公益应发自内心,公益组织作为资源与村民间的桥梁,为村民提供发展机会,而最为主要的则是要提高当地村民自身能力建设。同时,他还对比了在中国和欧洲,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互动模式的不同之处。
丘仲辉秘书长回顾了参与式方法在中国基层扶贫中发挥的价值,同时也指出公益组织在政府能力不断增强的趋势下,如何寻找的公益组织独特的价值的非常关键的。在他看来,公益组织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勇于实验,勇于创新,可以承受失败的代价。公益组织通过这样一种创新精神才能影响政府的行为,改变政府的政策。具体在扶贫领域,中国具有政府可以大规模资源投入资源,解决扶贫问题的能力,这在国际上并不多见。此外,丘仲辉秘书长提到当前公益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高大上的时尚趋势。其实,公益的本质在底层,需要更多的关注底层的发展。爱德基金会长期以来遵循了这样的公益实践逻辑。
叶正猛监事长简要的介绍了新湖集团过去的公益实践。他通过与河边村村民的交流,认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如何借助产业持续的增加农民的收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公益组织在这方面的有效思路都不足。
李志南总监介绍了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是关注农村社区的为数不多的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在农村社区的建设当中非常重视社区村民形成自发的力量,从而能够带来社区真正的改变。
沈光鑫原理事长提到,公益组织在精准扶贫中非常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在他看来,云南省的贫困大多是观念的贫困,所以公益组织在云南省开展扶贫工作就是要通过一些示范性的公益项目给村民带来观念上的改变。
此次河边公益对话,是中国公益界首次在一个深度性的贫困村就公益如何在精准扶贫的场域中发挥在场性作用展开的理论与实际的讨论。河边公益对话呈现了中国公益界希望在政府开创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场域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