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鬼谷藏龙
编辑:Calo
里约奥运会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世人展现了一场视听盛宴。然而体育竞技这种事,观众看到的是运动员在场上令人振奋的种种表现,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可就未必这么舒爽了。且不说运动场上的各种疲劳与伤病,单是看到拳击运动员被一记老拳正中脸颊,或是体操运动员“Duang”地一下砸在高低杠上,我总是心头一凛,不禁暗自嘀咕,这些人都不疼吗? 我看着都觉得疼啊。
在运动中,疼痛总是难免的(误)。
图片来源:giphy.com
然而随便刷刷社交网络,运动员带伤参赛,带伤训练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平时我们自己撕个倒刺都疼得哇哇叫,很难想象运动员还能带着撕裂的跟腱或骨折的手指继续运动。
张继科带腰伤对战韩国的郑荣植,最终3-2战胜郑荣植
图片来源:www.qianhuaweb.com
这种事也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曾经猜测,在高强度的运动后,运动员身体内具有镇痛效果的肾上腺素和内啡肽大量分泌,使得他们得以忽视周身的疼痛。这种状态,被中二地称为“跑者之亢奋”(runner's high)。最早的理论认为,运动员只要运动起来就能缓解疼痛。
听着似乎是有几分道理。要知道,19世纪的高强度耐力跑运动当中,鸦片制剂一度是运动员出门比赛“必备良药”,这些药物能帮助运动员抵御痛楚和疲劳。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相当于人体自身产生的鸦片类物质,理所当然拥有镇痛的效果。
可问题是,你咋知道人家就是不疼呢?嘿嘿,这可难不倒当时的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伤病研究当中,学术界早就发展了一套评估疼痛等级的标准程序,那就是……呃……直接问——简单来说,研究者会让被试在0~10之间给自己的疼痛程度打个分,分数越高代表感觉越疼。
但这时候又有一些科学家表示不服了。他们认为在这种测试中,运动员好胜心那么强,要是传出去说自己是个怕疼的孬种的话,面子往哪搁?所以他们没准会有意无意地虚报自己的评分。
《超能陆战队》中机器人大白肚子上显示的是疼痛级别示意图
图片来源:filmonic.com
这种质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可是该如何验证呢?1998年,研究人员想到了解决之道。他们采用了两组实验来互相佐证。在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让被试者把手伸进冰水中作为疼痛刺激,采用传统的疼痛评分;而另一组实验则让被试者把手放在一个发烫的环境中,看被试的手可以坚持多久不退缩。他们甚至还找来了篮球、击剑和田径等不同领域的运动员,看看运动员不怕疼的传说是否普遍适用。经过这套冰火两重天的考验,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运动员在比赛当天会特别耐疼,而在不比赛的日子里则和常人差别不大。这也让研究者担心,因为比赛时一些本应引起警觉的损伤,可能就被当时特别耐疼的运动员忽略了。
这个有意思又有内涵的结果,一下子把一大堆科学家都吸引到了这新奇刺激又抖S的研究中来。为了把我们可怜的被试弄疼又不至于触犯实验伦理禁忌,科学家们也算是开了一回脑洞:有玩“冰冻系”的,比如让被试把手伸进冰水混合物中;有玩“火焰系”的,比如用红外激光照射被试皮肤;有玩“闪电系”的,比如用电击器对着被试释放电脉冲;当然也有比较朴实的物理系,比如直接挤压被试的手指头什么的。总之各种魔法与物理攻击轮番上阵。据不完全统计,三十年来,至少有500名各种运动员和200多名对照组群众惨遭“毒手”。
三项全能运动员(阴影)和对照组被试(空白)在受热致痛方面的感受阈值(左)和耐受力(右)。两者感受到疼痛的阈值没有显著差别,但运动员组的疼痛耐受力显著高于对照。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在此过程中,有研究发现与一般人相比,运动员对痛的敏感程度(痛觉阈值)似乎并没有多大变化:一般人觉得疼的他们也都一样会疼,但是运动员比常人更能忍受疼痛。然而,其他研究在这一点上却常常有别的结果——有的结果表明运动员的痛觉阈值和疼痛耐受力一样高于常人,有的却认为运动员的痛觉阈值其实更低。这样的不一致也许和不同研究衡量疼痛阈值时使用的方法不统一有关。
图片来源:giphy.com
此外,平均而言从事耐力型运动的运动员忍受疼痛的能力适中,但是每个人表现都差不多,而对抗性运动的运动员平均更耐疼但是个体差异很大。科学家们相信,运动员的忍痛能力与他们接受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他们希望借此开发一些辅助疗法,帮助受慢性疼痛困扰的患者减轻痛苦。
然而至今为止,人类神经系统的复杂性依然让科学家既着迷又头疼,无数运动员和吃瓜群众为科学遭的罪将科学家们带到了更加扑朔迷离的真相跟前。他们发现,运动员的经历、心理因素乃至现场的环境都会对疼痛忍耐力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某位夹带洪荒之力的“泥石流”就曾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运动员在比赛当天也可以很怕疼……
可爱的傅园慧被泳衣弹痛。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就目前的发现而言,从统计上说,运动训练的确有助于提高人忍受疼痛的能力。但就个例而言,对疼痛的忍耐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到赛场上,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赛场上运动员高度紧张,神经系统会进入一种紧急状态,促使人将注意力放到与比赛密切相关的地方从而忽视身体的疼痛(如果这个理论属实,那或许说明傅园慧在赛场上并不像别人那么紧张?)。不过,运动员的大脑究竟如何调节他们的痛觉感受,体育训练又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这种过程,都还有待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