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John Kemp为路透市场分析师,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路透中文国际新闻部编译
边缘政策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的惯用策略,白宫通常不断增大压力,令人产生危机感,从而迫使谈判对手做出让步。
特朗普政府在与加拿大、墨西哥、韩国和欧盟的贸易谈判中,以及在与美国国会就边境安全拨款的争执中,都采用了相同的策略,结果各不相同。
然而,在与中国的谈判中,特朗普政府可能错过了2018年9月至10月手握最大杠杆的时刻,因此可能不得不接受一份不那么雄心勃勃的协议。
杠杆总是相对的。去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经济出现压力迹象,而美国经济和市场则处于成长周期的顶部。
此后中国经济仍然承压,但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也开始显现动能减弱的迹象。
国际贸易流量及制造业活动呈现出更明显迹象,显示第四季及2019年初经济增长减速。
回到9-10月,特朗普政府原可冒险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并可寄望在等待中国屈服的同时,度过那所产生的经济附带结果。
但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目前要脆弱得多,强加惩罚性关税恐有使国内外经济陷入衰退之虞。
**政治盘算**
对于在特朗普设下的3月1日期限前无法达成协议的后果的担忧,似乎正使美中双方更渴望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即便是不完整或临时的协议。
基于谈判过程内幕泄漏出来的新闻报导显示,尽管在一些争议最大的议题方面仍存在很大分歧,但双方一直缓缓迈向达成一项临时性谅解协议。
谈判可能不得不以达成局部协议收场,双方就农业和能源贸易、商品和服务达成协议,但会把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补贴和国有企业等更棘手的问题留待日后解决。
美国的强硬派一直在加大对政府施压的力度,要求其达成一项能够改变中国经济模式、确保公平贸易的全面协议,否则就不能接受。
对反对妥协者而言,为了确保长期结构性收益、巩固美国的科技和经济领导地位,以衰退形式出现的短期周期性损失风险是值得的。
但对白宫来说,追求结构性目标的同时必须考虑衰退风险,以及目前距离下届总统和国会选举不到21个月的政治周期(初选甚至不到12个月)。
特朗普政府可能把经济问题放在2020年竞选连任的核心位置,经济周期性下滑将使这个主题更加复杂。
**经济减速**
一系列美国经济和金融指标显示,经济增长率在去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见顶,之后大幅放缓:
美国股市标普500指数9月底时触及周期高点,到12月底时跌幅达20%,随后跌幅缩减至约5%(主要受贸易战缓解憧憬提振)。
美国指标10年期公债收益率在9月底至11月初之间触及周期高位,随后下滑,受经济前景恶化担忧影响。
根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企业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在10-11月快速增长,之后在12月和1月减速。
据美国劳工部,初请失业人数于9月触及周期低点,自那之后趋于温和上升。
根据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美国消费者信心在9-11月创周期高位,之后在2018年底和进入2019年均减弱。
美国以外地区的经济放缓情况更为明显,全球制造商报告显示,出口订单自9月起就下滑,而且下滑速度正在加快。
根据香港民航处的数据,经由香港的空运货物量创下七年最快降速。
2018年下半年以及进入2019年,包括新加坡、洛杉矶和长滩在内主要货运枢纽的集装箱贸易量均出现大幅放缓。
**达成协议的希望**
过去一个月,美国股市反弹,消费者及企业信心持稳,都主要归功于对于中美贸易谈判代表将能够达成协议、或至少延迟上调关税的希望。
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主要决策者也都在传达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的信息,激发了金融市场乐观情绪,并传导至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