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念行者  ·  以大海而存在,让波浪境生境灭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送你一朵小红花》爆火背后,是中国3000万癌症家庭最隐秘的痛!

有书  · 公众号  ·  · 2021-01-08 06:30

正文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有书曾小鱼 · 主播 | 杨枪枪


这两天,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势不可挡地火了。

上映第一天,便刷新了国产影片的首日票房记录,随后几天票房和评分更是一路走高,成为了贺岁档票房榜首。


在有书君开始这篇文章前,票房已经突破9亿,超越甚至突破更高,只是时间问题。


即使在疫情当前,影院严控上座率,超高的排片量也让无数人愿意走进电影院,在分隔区观看这部直击人心的电影。



活着,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这部温情又治愈的电影,围绕着抗癌家庭的苦与乐,赚足了人们2021年的第一波眼泪。

电影主人公韦一航确诊癌症的那一刻起,一个原本普通的家庭彻底被改变。

韦妈妈因照顾儿子没能升职,为了省5块钱的停车费跟人纠缠半天;买菜时把烂菜叶子掐干净再上秤;下了班就去给人家择菜赚钱;晚上拿着购物票一分一分地计算着花销……

韦爸爸是一名普通科员,得了胃病不舍得花钱治,只拿着一罐药顶着;一件背心都穿烂了舍不得扔;周末谎称加班其实是偷偷去当网约车司机,一直忙到凌晨才疲惫地回家……



在家里,电视放映的、书柜上的书籍都是关于抗癌的,连平时聊的话题也是最新的抗癌食谱。


家里的每个成员都为此事坐卧不宁,奶奶、叔叔和姑姑争抢着卖房子,让韦爸爸不用担心孩子的治疗费用:


“咱们是一家人,砸锅卖铁也得把孩子病治好。”

听了这话,韦爸爸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却被提醒不要哭出声,不要被孩子听见……


癌症,就像是一片乌云,笼罩着这个家庭,他们痛苦、迷茫、挣扎、绝望。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在电影大银幕之外,中国其实有着成千上万个癌症家庭。

他们和电影中的故事一样,为了治病东奔西走,为了凑钱四处求人,甚至有的家庭,为了活着,倾家荡产,家庭破碎。


有人问,一个普通家庭最怕的是什么?

其实最怕的,是全家人中,有任何一个人患上了癌症。

癌症改变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

正如影片中吴晓昧冲着愤世嫉俗的韦一航讲的那句话:

“你得病了难,周围的人更难。”


改变一个家庭

一个人患癌就够了

前年大火的纪实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经历令人唏嘘。


凌乱稀薄的头发,消瘦憔悴的脸上挂着三层口罩,被病痛折磨的身体佝偻成弯刀。



一瓶抗癌药几万块,要连续不间断地吃,停药就意味着等待死亡。

可这样的治疗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他经历了绝望,希望,失望,再重新走到绝望,吕受益渴望生存的眼神,一点点黯淡,他再也不想拖累家人。

在一个夜晚,吕受益看了熟睡的妻子和孩子最后一眼,微笑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癌症,之所以成为人们不愿触碰的话题,不仅是因为恐惧、疼痛,它更隐藏着贫穷才是普通人深入骨子里的绝症。

影视剧中的癌症题材常常会有,在生活中,癌症家庭更是随处可见。

听一位朋友讲述过全家人和爷爷一起抗癌的故事,感触良久。

得知爷爷身体里长了肿瘤,全家人在一瞬间陷入恐惧。

一辈子没离开过农村的农民,被病魔逼迫着去陌生的大城市大医院看病。

挂不上号就蹲在诊室外面等着,碰到医生护士就缠着问来问去,为了省钱家人轮流挤在招待所休息,天不亮赶紧又赶到医院换人陪床。

熙熙攘攘的人群,病床上时而哀嚎时而沉默的癌症患者,行色匆匆、面容憔悴的家属,描绘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癌症家庭众生相。

癌症带给病人的,是心理上的巨大恐惧,活着意味着拿钱抵命。

而对于家属而言,更是无穷无尽的精神上的折磨,还有来自道德上的隐痛。

这种无奈和无助,生与死的抉择,才是人世间最看不见底的深渊。

对于癌症家庭来说,任何一个方向都是黑暗。



癌症,离我们有多远?


抗癌话题之所以能引起无穷讨论,是因为癌症离我们从来都不遥远。

前段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状况最新估计报告》:

癌症正在逐渐成为21世纪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可能远超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年癌症死亡人数达到300万例,其中男性占比61%,预期202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00万人。

而在最近五年的数据统计中,中国人癌症的存活率仅为40.5%。

央视曾做过一次直观的统计,在我国,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癌症,有5人因癌症死亡,而每65个人当中就有1名癌症患者。



一系列数据证明,癌症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任何人随时都可能成为癌症患者。

而“一人患病,全家返贫”也并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


国内一家知名肿瘤医院调查显示,患癌家庭会在治疗中花去自己毕生积蓄的70%。

除了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性高蛋白等药材,多数癌症患者每年约花费50-200万元用于治病护理。

很多人听说过《滚蛋吧!肿瘤君》的原型,漫画家熊顿——一个身患恶性淋巴瘤的女孩。


在患癌之后,死亡之前的时间里,她用诙谐的漫画,自嘲的方式,记录下了她与癌抗争的日子,感动了无数人。


《滚蛋吧!肿瘤君》上映多年后,饰演熊顿的女演员还一直默默照顾着熊顿的父母。

原因无他,癌症不仅会让人失去父母,失去爱人,更会让年迈的老人,失去自己的孩子。

除了熊顿,还有很多熟知的名人因为癌症逝世,喜剧演员高秀敏、香港传奇梅艳芳,歌手姚贝娜、主持人李咏……

诗人余秀华曾说:

“也许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互相庆祝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和命运里侥幸地活着。”


对于成千上万个癌症家庭来说,生命无常,活着很难,但活着,就是希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