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七蒙主
与二十年前相比,虽然人民币的相对购买力下降了不少,但是年轻人赚的钱,不管怎么算还是要比父辈们多很多。以前收入以百计算,现在动不动就要以万计算了。
在物质比较丰富的今天,吃喝玩乐,很多东西都唾手可得。本来幸福感应该更高,但是年轻人没有了父辈们的淡定和从容,反而越来越焦虑。找找背后的原因,知己知彼,才能更淡定。
世界很精彩,你总想去看看
小时候你总以前世界很大,看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发呆,心里有很多很多只能叫得上名字的地方。山西和陕西分不清楚,对湖南和湖北这些相似的地名都很困惑。
很多人在上大学以前从来没出去过,用“足不出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直到现在偏远地区的人,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坐过火车。以前交通没那么便利,出门主要靠步行,去趟大城市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而现在高铁飞机,让“说走就走”成为现实。
尤其是旅游业的兴起,看世界也成为可能。每年有很多人出去穷游,随着见识的增长,对物质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以前没见过的新鲜玩意、没吃过的美食、没去过的游乐场等等,从视觉、味觉和个人体验,多方面的刺激,在你的记忆里不断加强形成需求。同时在朋友圈里晒幸福各种装,也成了新常态,虽然有点烦,但这就是平凡人的生活乐趣。
更可恨的是,不但有城市年均收入的数据,还有各种财富排行榜。
一个亿的小目标,你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同时也看到了贫富差距,默默暗下决心,别人有的你也要有。
三分钟热度,制定好的计划总是半途而废,一次次的打击和失望,才变得更焦虑。
不是因为你看了世界心动了而焦虑,而是没有一点点往目标迈进,放弃得太早,离目标渐行渐远而焦虑。当然别人都在奔跑努力,你被甩开太远,也会焦虑。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你比谁都更清楚,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你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不喜欢跟别人撞衫,不喜欢用同样的品牌,不喜欢被贴上相同的标签,甚至头像也要特立独行。而为了实现这种个性化,往往你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用劳力和脑力赚钱的阶段,有必要把收入和花销换算成你的时间和生命,才能变得更自律,尽早拥有第一桶金。
物质匮乏的年代,解决温饱是首要问题,所以更注重内在美。现在虽然注重外在美,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是一堆永远用不完的化妆品,换电子产品和车的速度,比换自行车还要快。微薄的收入,实在不能支撑有瘾的消费。
比如戒不了网购瘾的剁手党,买彩票、赌博上瘾的爆富党。网购的金额统计一下,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除了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也应该好好想想,你的钱都去哪儿了?
对于不确定的东西,从来不敢尝试。行为上不够独立,不够为自己承担责任,而主要依赖于别人的建议。在等待别人建议的时候,也会焦虑。
总
幻想一夜暴富,而不是有切实可行的增长计划,自欺欺人才会更焦虑。
同样的错误,总是再犯
投资理财教育的缺失,是人生的缺憾。通常情况下,花钱大手大脚的父母,对孩子比较溺爱,没有开源和节流的意识和言传身教的行为示范,很难想象孩子会无师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