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能有多大的影响?
能改变观众当时的心情感受,能决定创作者之后的事业轨迹;
甚至能影响法律,改变一个国家。
韩国电影《熔炉》上映第九天,警方决定重新侦办案件;
上映第37天,国会通过「熔炉法」,对幼童性侵罪最重可处无期徒刑,并废除公诉期。
美国纪录神剧《制造杀人犯》,十年跟拍一名「杀人犯」,本剧公映后引发社会热烈讨论,民众联名要求重新审理本案。
正是这些带有社会关怀的摄像头,深入到那些被大众所忽略的角落,挖掘出一则则远比剧本更虐心的真实事件。
鱼叔今天要推荐的电影,最终也影响了美国立法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美国田园下的罪恶
1965年,16岁的少女西尔维娅和15岁的妹妹,跟着父母来到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
因为父母要跟着表演队巡演,两个姑娘被寄养在七个孩子的母亲格特鲁德家,每周支付20美元薪酬。
父母答应,「很快」就会回来接她们。
第一周,西尔维娅姐妹和格特鲁德家的孩子们,都玩得很好。
可是第二周的时候,父母的支票没有按时送到。
这让酗酒成性且又被经济压力逼迫的格特鲁德,非常生气。
她当即把两姐妹带到了地下室,施以皮鞭抽打的教训。
但实际上,支票只是因为路上耽搁晚了一天送达。
然而。
两姐妹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格特鲁德的大女儿宝拉,和有妇之夫乱搞,并意外怀孕。
在难过之时,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西尔维娅,并要求她一定要保密。
然而。
当西尔维娅看到宝拉被她的情夫动粗,情急之下把这个秘密说了出来。
只是出于好心劝架的西尔维娅,却因此被宝拉记恨了。
回家后,宝拉对母亲撒谎称,西尔维娅一直在外面说自己的坏话。
格特鲁德对西尔维娅再次施行了体罚。
出于偏见与恶意,格特鲁德开始诬陷西尔维娅偷家里的东西。
(实际上这钱是西尔维娅自己捡废品换的)
西尔维娅不承认,就用香烟去烫她。
西尔维娅和其他男生出去游玩,格特鲁德就辱骂她是荡妇。
(实际上只是单纯的聊聊天)
甚至要求她在大家面前,把一个玻璃可乐瓶塞入下体。
要知道。
这个16岁的女孩,还只是个处女。
寄人篱下,西尔维娅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但这却让虐待更加变本加厉。
到后来,格特鲁德瞒着镇上的人,把西尔维娅囚禁在地下室。
怂恿她的孩子们,用各种方式去折磨这个无辜的女孩。
而镇上的孩子们,也「天真」地参与到这项「有趣」的活动中来。
虐待西尔维娅成了娱乐消遣方式之一。
他们或踢、或打,或模仿柔道的招数,把她往墙上摔,甚至用火烧……
西尔维娅全身上下的小伤口,后来都被证明是用火柴和烟头造成的烧伤。
数量超过一百个。
而最最残忍的一项是。
格特鲁德用烧红的铁丝,在西尔维娅已经伤痕累累的肚子上,烙刻了一行字。
I'm a prostitute and proud of it。
我是一个妓女,并以此为荣
这无疑是一个骇人的恐怖故事,但更令人心寒的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真的有这么一个姑娘。
在她年仅16岁的时候,遭受了来自整个世界的恶意。
地狱,大概也不过如此。
这起案件被称为「发生在印第安纳州的最可怕的犯罪事件」。
然而。
当鱼叔以为这部电影已经过于残忍,甚至开始怀疑导演是否为了戏剧效果,而添油加醋的时候。
案件幕后的真实细节,却让鱼叔发现现实远比电影更加骇人。
导演其实还做了美化呢。
就比如在虐待方式上,任凭再牛逼的编剧,可能都不如这群恶魔来的有「想象力」。
宝拉有一次曾经在妈妈格特鲁德面前嘲笑西尔维娅:
「吃饭的样子像猪一样」。
于是他们就「创造性」地找到了一个惩罚方式:
把香肠在餐桌上传一圈,每个人都往里面恶意添洒辛辣的佐料,然后逼迫西尔维娅吃下去。
可以想象,被传了一圈的这玩意儿有多难以下咽。
西尔维娅被逼着吃了下去,然后很快又吐了出来。
丧心病狂的是,格特鲁德会命令她把呕吐物再吃下去……
循环往复。
这些可怕的人们,用一切想得到的残忍方式虐待西尔维娅。
宝拉会用皮鞭抽打,或者把瓶子砸在她的脑袋上。
格特鲁德会一脚又一脚地踢踹她的下体。
后来尸检证明,西尔维娅的耻骨附近区域被严重击伤,腹部以下的肌肉几乎无法自控。
他们把她推下楼梯滚进地下室,又强迫她从楼梯走上来。
这样就可以把她再扔下去一次。
他们让饥饿难耐的西尔维娅用手指喝汤。
到后来甚至强迫她吃屎、喝尿……
验尸官发现,尸体的每个手指上的指甲都因乱抓而向后折断;嘴唇因为过度紧要而部分撕裂。
这些都是她曾忍受巨大疼痛的证据。
毫不夸张地说,在影片过半的时候,鱼叔的忍耐度已经快要达到极限。
因为实在是太压抑太沉重了。
此时鱼叔是多么期盼能看到好莱坞电影中的烂俗桥段,有一个「好人」站出来拯救了西尔维娅;
哪怕有一个人站出来都好,快带她离开这里。
导演确实这么干了。
「良心发现」的宝拉,半夜趁大家熟睡之时,带西尔维娅逃跑。
获救的西尔维娅,在天亮之时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她在父母的带领下,回到那个可怕的地方去解救妹妹;
却发现里面一片混乱,地上躺着一具尸体。
正是西尔维娅自己。
是的,这是一出冰冷刺骨的悲剧。
没有英雄,没有反转,没有希望。
只有最残酷的现实,没有一丝回暖的余地。
在整部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或者说恨得牙痒痒的,就是妈妈格特鲁德了。
她高中辍学,未婚先孕,16岁便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案发那年她才37岁,却满脸皱纹,精神憔悴。
怀孕不少于13次,生育7次,流产6次。
而她的大女儿宝拉,却在重蹈自己的悲剧。
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恨,恨自己之前的几任丈夫,恨只会来要钱的情人,恨始终在耳边聒噪的一群孩子……
恨所有过得比她好的人。
于是。
当她第一次用鞭子抽打西尔维娅的时候,突然如释重负了。
她终于为自己的恨,找到了一个尽情发泄的出口。
她给西尔维娅冠上的一切罪名,其实都是她自己的写照。
当鱼叔隔着屏幕都想把她掐死的时候,也证明了演员对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成功。
演员凯瑟琳·基纳也凭借精彩的演绎,获得了当年艾米奖与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毫无疑问,妈妈格特鲁德是整个虐待过程的主导者。
但是在这起悲剧中,没有一个人是清白的。
每个人都有罪。
所有直接参与,或者冷眼旁边的人,都是杀死西尔维娅的凶手。
大女儿宝拉,她的一句谎话让西尔维娅陷入了无尽的深渊。
虽然在影片后半段,她似乎有「醒悟」的倾向,但在现实中她施加的虐待,丝毫不亚于格特鲁德。
案件中参与的其他孩子们,在母亲的怂恿和默认下,毫无顾忌地展现出施虐的「创作力」。
童真无辜的外表下,是「人性本恶」的暗黑。
西尔维娅的父母,在没有任何考察的情况下,就把两个女儿托付给了一个仅仅认识了几天的陌生女人。
格特鲁德家的邻居,明明早就已经发现西尔维娅的受虐,却始终没有采取过任何行动。
在现实的案件中,很多镇民都知道这起虐待的存在,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是不对的。
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早一步站出来。
哪怕只是给警察局打一通电话,可能结果都会不一样。
也许西尔维娅就不会死,也许她还有机会重新开始。
是人性的冷漠和怯懦,夺走了这个女孩的生命。
同样做为旁观者的我们,在面对人性之恶时,自然会义愤填膺。
但在此之前,或许我们应该问自己一句。
当放置在同样的处境下,我们,会不会也成为那一个帮凶。
鱼叔很喜欢豆瓣上@ I can fly 的一句短评:
没有力气去恨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是真实的,就在你我身边,也许就是你我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