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山西大同“破门亮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当地有关部门已就“破门亮灯”致歉,并对损坏的商户门锁进行了修复。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不难判断,相信当地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在此也不再赘述。我们想借这个事件,再聊聊营商环境问题。
为什么是“再聊”?因为大家确实很关注。2月10日,我们推出《“六小龙”何以出杭州?这样的追问有意义》一文,后台大家留言很踊跃,不少读者分享了在杭州创业中感受到政府关怀的小故事,对杭州营商环境普遍比较认可。
这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社交媒体时代,对一地一城来说,营商环境可能就是最好的广告。
致歉信截图。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呵护营商环境方面,一定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保障,到办事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再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执法规范化……无论大小,只要把这些实打实的事情做细做好,企业就能够感受到。
而好的营商环境又会在企业家中口耳相传,有时借助互联网还会“出圈”,形成放大效应。
务实的行动、有力的举措、良好的口碑,对于资金、人才、企业的吸引力,可能比任何招商口号和广告都大。
我们文章后台留言中,也有这样一类观点。即认为南方和北方、东部和中西部之间,营商环境有一个不小的温差,甚至对一些地区改善营商环境持悲观态度。
当然,要承认,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叠加不同地区文化差异,东南沿海地区在营商环境方面确实走在前列、树立了榜样,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他地区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和成效,以及未来持续改善的空间。
事实很有说服力。不妨看看地处西南的四川成都,制作出“哪吒”系列电影的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就孕育在这里。初创时期仅有3人的工作室,得到了当地从政策咨询、房租减免、培训交流再到业务对接、项目申报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良好营商环境有目共睹。近年来,成都不仅孵化出哪吒等现象级IP,2024年影视相关企业总营收更是高达533.31亿元,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再比如,这两年成为网红城市的黑龙江哈尔滨,在实现“游客友好”的同时,也在争创“企业友好”,2024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增长速度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二。曾经有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如今也能华丽转身,赢得企业青睐。
这些案例都说明,提升营商环境,事在人为。只要当地党员干部有这个决心,拿出行动力,就能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改变,给企业发展提供更好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