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做新媒体很难,明年会更难,以后会越来越难。
”回望2020年,“视觉志”副总裁李飞鸿说道。
这已经不是新媒体人第一次
感受到“寒冬”
了:
近两年,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粉丝数负增长成为不少账号的常态,即便是风头正盛的短视频,也出现不少亏损在百万甚至千万的MCN机构……
进退之间,新媒体人愈发不安:
新媒体图文是不是衰落了?要布局短视频吗?
有趣的是,在“寒冬”面前,“量子学派”创始人罗金海倒是很坚定。
曾有多家平台邀请他将“量子学派”的图文推送制作成视频,罗金海都一一婉拒。
也许这在外人看来有些“古典”,但坚守图文的他,依旧在2020年初,凭借《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独立思考》,创下
微信阅读量1000万+、点赞10万+、涨粉20万
的记录。
罗金海
更有趣的是,像罗金海一样,在“寒冬”中爆款频出的,还不在少数:
坚持把图文作为主阵地、坦言“直播很火,但不适合我”的黎贝卡,在“直播”和“疫情”的双重夹击下,广告业务还是同比增长了10%。
入局短视频的“视觉志”,从0开始孵化抖音号,仅用了70天就涨粉1000万。
同在流量下滑的市场,当有人唱衰出局时,依然有人有爆款频出;当有人在原地焦灼时,早有人转型成功,让人不禁思考:
在这此起彼伏的“唱衰”声中,究竟是新媒体行业变难了?还是新媒体人畏难了?
“姜茶茶”公众号创始人曾坦言,在2013、2014年的时候,即使随便在网上找些图片、凑上文字,拼成一篇《20款女人必备的口红》,阅读量也能到200万。
放到现在,哪怕是精心创作的文章,恐怕都不一定有10万+。
换而言之,如今做新媒体确实变难了,毕竟靠洗稿、转载、追热点,随随便便就能收割流量的时代早已过去,哪怕是势头正火的短视频,也早已过了野蛮生长期。
而回看近几年的新媒体行业,你会发现,不论是坚守图文,还是入局短视频,在“寒冬”中活下来,并且活得滋润的,往往是那些沉下去做内容的人:
比如做出千万爆款的“量子学派”创始人罗金海,一直认为优质内容才是最高追求。
比起两三天写一篇10万+,他们的一篇《量子物理图趣》需要两个编辑、一个画师,花一个月时间,才能推出。
罗金海都说,这“费力不讨好”,但他们还是选择坚持。
《量子物理图趣》系列文章
如今,对量子学派来说,10万+已成为他们的日常。当别人在头疼广告收入下滑时,他们策划的内容,几乎都会有至少七家以上的出版社,来洽谈出版合作。
再比如,阅片量超过1万部的“Sir电影”编辑部,要求每部作品,要“看到别人没看到的细节,输出知识体系以外的干货”才算是合格,再加上“一点冒犯性”才算是优秀。
公号时期积淀的内容标准和能力,也延续到了短视频中,
让“Sir电影”在入局抖音半年后,就涨粉3000万
。
“不论是我们的阅片量,还是我们对电影的解读能力,还是我们对内容标准执行的完成度,都是对其他同类型账号的降维打击。”Sir电影陈植雄在接受新榜采访时说道。
扎实的内容生产能力,让他们在行业洗牌之时,构筑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正如GQ新媒体总监Rocco在2020新榜大会上所说:“现在爆款越来越难做了,其实是一个好事……这样其实会
倒逼我们这些内容从业者把自己心中的准绳和标准也提高
,这是一个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的一个迹象。”
行业从野蛮生长向日趋规范的过渡,让不少从业者面临着“内容标准变高”的阵痛:
去年觉得是优质的内容,今年已经无法打动受众了;以往10万+的方法,放到现在也不一定管用。
如何才能破局?
“
内容创新依然是破局利器
,”视觉志副总裁李飞鸿说道,“选题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呈现形式创新等都会成为新媒体的发力点,
内容为王依然是新媒体不变的内核
。”
但对于不少新媒体人来说,做优质内容本就不易,内容创新就更不容易了,即便是“像素级”模仿着最新爆款的范式,写到腰酸背疼,最后的数据可能也并不理想。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内容创新的表象:
你看到“新世相”的“地域系列”“年度系列”很火,但看不到200万阅读的背后,是主编李妙多用
母题法
,创新了选题的切入角度。
你看到“量子学派”的内容被出版社疯抢,但看不到畅销的背后,是创始人罗金海用
内容产品化和内容IP化
,创新了内容的表达形式和商业模式。
你看到“新华社”的小编卖萌引10万+围观,但看不到用户活跃的背后,是主编王朝在用
产品思维运营评论区
,创新了内容的互动方式。
当你看不到这些,只会依葫芦画瓢,那哪怕996,或许你也将永远跟不上头部账号的内容创新速度,吃不到内容红利带来的升职加薪机会。
那要如何才能看到内容创新背后的逻辑呢?
答案是:跟着头部账号,学习他们内容、运营、商业化的底层思路。
只有知道他们是如何构思、拆解、撰写、修改、运营爆款,打通从内容到运营到商业化的全逻辑,才有可能学到他们内容创新的精髓。
而这些底层逻辑,也能运用到不同形态的内容上,比如:
“新世相”在图文领域的洞察能力,帮助他们在视频领域做出了《女人30+》《凌晨四点的上海》等现象级爆款。
“ONE·一个”在微信生态里跑通的商业逻辑,让他们把月营收不到50万的商业化团队,做成了抖音粉丝过亿、月营收约1500万的S级MCN机构。
“视觉志”在公众号中养成的流量嗅觉,让他们半年就孵化出了3000万粉丝的抖音号。
“图文也好、短视频也好,本质上都是内容的载体,不同用户也会有各自不同的需求,
关键还是如何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提供到用户
。”Sir电影”创始人之一何君说道。
为此,我们特意邀请到了新媒体领域的爆款创造者:
新华社、黎贝卡、新世相、十点读书、视觉志、ONE·一个、量子学派……
他们将从内容出发,结合前沿的行业洞察,把创新背后的内容逻辑、运营逻辑和商业化逻辑,都分享给你,让你不论在图文还是视频亦或是其他新的内容领域,都能从容面对行业变化!
7大
新媒体
头部账号
首次集结
体系化
方法
+爆款
案例
拆解+视频
直播
答疑
系统传授
持续打造爆款内容的
核心秘笈
原价
488元
,
优惠价299元!
不到一顿大餐的价格,
就能帮你找到升职加薪的爆款秘诀!
(可随时回听)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抢购
7位一线新媒体大咖首次联合授课
带你突破行业瓶颈快速进阶
80%的新媒体人,月薪平均在4K-6K,每天被困在选题、改稿、排版等杂活中。
而那20%的新媒体人,
掌握了爆款创新技巧、高效运营技巧和商业化技巧,月薪至少是15K-30K
。
技能的不同,拉开了新媒体人收入和发展的差距。
如果能学透一家头部新媒体的“爆款”创新技巧,足以让你从容面对行业的动荡,提升工作能力。
而今天,我们直接让你一站就学透
7家头部媒体的核心方法
,此番阵容,错过难寻!
李飞鸿
“视觉志”副总裁、新媒体矩阵内容总监;前《半岛都市报》时政记者
王朝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主编;前“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运营主管
付圣强
“ONE·一个”总经理;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黎贝卡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创始人;前《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
而且市面上随便一个讲师的新媒体课,售价几乎都超过了千元。今天,7位头部讲师联合授课,36节音频课+7节直播答疑课,仅需299元!
折算下来,
一节课才6.9元!
一顿早餐钱,即可交换一个头部账号的爆款秘笈,助你升职加薪!
30+核心技巧,60+爆款案例拆解
帮你系统掌握爆款内容的底层逻辑
市面上的新媒体课,大多只讲怎么取标题、怎么写金句,单点难以连成知识体系。
而今天,我们将结合实战案例,讲透大众领域账号、垂直领域账号和机构媒体账号的内容、运营、商业化技巧,让你
一站就打通适用于图文、条漫、短视频的新媒体底层的核心能力技能
!
当热点失灵,新世相是如何洞察用户,通过
“找话题-拆话题-写话题”
的方法,在图文和视频领域,持续制造热点?
当15秒的短视频吸走用户的注意力,“量子学派”是如何通过
跨学科思维
,把晦涩的垂类内容,做到篇篇10万+?
当大家还在视频号的门外徘徊,“十点读书”是如何从社群视角出发,设计视频号的直播内容?
你想知道的这些,或许在这都能找到答案!
↓↓↓
预习资料+思考拓展+7次直播答疑
高密度集中学习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新媒体技能,却不知道
从何开始
;如果你对现在的新媒体工作有太多疑惑,却不知道
和谁请教
;如果你报了很多班,但太忙总
忘记学习
,那强烈建议你加入我们!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答疑,为你构建学习闭环,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