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周知道
尽一切可能去发现我们的用户想知道的信息,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经济新闻  ·  男子做完手术后,被医生告知针头落在体内,专家 ... ·  21 小时前  
每日经济新闻  ·  身家1500亿元富豪的配偶出手,花1394万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南周知道

做自媒体没有前途了吗?黎贝卡、新世相、十点读书这么说......

南周知道  · 公众号  · 生活  · 2020-11-25 09:30

正文

01


今年做新媒体很难,明年会更难,以后会越来越难。 ”回望2020年,“视觉志”副总裁李飞鸿说道。


这已经不是新媒体人第一次 感受到“寒冬” 了:


近两年,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粉丝数负增长成为不少账号的常态,即便是风头正盛的短视频,也出现不少亏损在百万甚至千万的MCN机构……



进退之间,新媒体人愈发不安: 新媒体图文是不是衰落了?要布局短视频吗?


有趣的是,在“寒冬”面前,“量子学派”创始人罗金海倒是很坚定。


曾有多家平台邀请他将“量子学派”的图文推送制作成视频,罗金海都一一婉拒。


也许这在外人看来有些“古典”,但坚守图文的他,依旧在2020年初,凭借《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独立思考》,创下 微信阅读量1000万+、点赞10万+、涨粉20万 的记录。


罗金海


更有趣的是,像罗金海一样,在“寒冬”中爆款频出的,还不在少数:


坚持把图文作为主阵地、坦言“直播很火,但不适合我”的黎贝卡,在“直播”和“疫情”的双重夹击下,广告业务还是同比增长了10%。


入局短视频的“视觉志”,从0开始孵化抖音号,仅用了70天就涨粉1000万。


同在流量下滑的市场,当有人唱衰出局时,依然有人有爆款频出;当有人在原地焦灼时,早有人转型成功,让人不禁思考:


在这此起彼伏的“唱衰”声中,究竟是新媒体行业变难了?还是新媒体人畏难了?


02


“姜茶茶”公众号创始人曾坦言,在2013、2014年的时候,即使随便在网上找些图片、凑上文字,拼成一篇《20款女人必备的口红》,阅读量也能到200万。


放到现在,哪怕是精心创作的文章,恐怕都不一定有10万+。


换而言之,如今做新媒体确实变难了,毕竟靠洗稿、转载、追热点,随随便便就能收割流量的时代早已过去,哪怕是势头正火的短视频,也早已过了野蛮生长期。



而回看近几年的新媒体行业,你会发现,不论是坚守图文,还是入局短视频,在“寒冬”中活下来,并且活得滋润的,往往是那些沉下去做内容的人:


比如做出千万爆款的“量子学派”创始人罗金海,一直认为优质内容才是最高追求。


比起两三天写一篇10万+,他们的一篇《量子物理图趣》需要两个编辑、一个画师,花一个月时间,才能推出。


罗金海都说,这“费力不讨好”,但他们还是选择坚持。


《量子物理图趣》系列文章


如今,对量子学派来说,10万+已成为他们的日常。当别人在头疼广告收入下滑时,他们策划的内容,几乎都会有至少七家以上的出版社,来洽谈出版合作。


再比如,阅片量超过1万部的“Sir电影”编辑部,要求每部作品,要“看到别人没看到的细节,输出知识体系以外的干货”才算是合格,再加上“一点冒犯性”才算是优秀。


公号时期积淀的内容标准和能力,也延续到了短视频中, 让“Sir电影”在入局抖音半年后,就涨粉3000万


“不论是我们的阅片量,还是我们对电影的解读能力,还是我们对内容标准执行的完成度,都是对其他同类型账号的降维打击。”Sir电影陈植雄在接受新榜采访时说道。



扎实的内容生产能力,让他们在行业洗牌之时,构筑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正如GQ新媒体总监Rocco在2020新榜大会上所说:“现在爆款越来越难做了,其实是一个好事……这样其实会 倒逼我们这些内容从业者把自己心中的准绳和标准也提高 ,这是一个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的一个迹象。”


03


行业从野蛮生长向日趋规范的过渡,让不少从业者面临着“内容标准变高”的阵痛:

去年觉得是优质的内容,今年已经无法打动受众了;以往10万+的方法,放到现在也不一定管用。

如何才能破局?

内容创新依然是破局利器 ,”视觉志副总裁李飞鸿说道,“选题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呈现形式创新等都会成为新媒体的发力点, 内容为王依然是新媒体不变的内核 。”


但对于不少新媒体人来说,做优质内容本就不易,内容创新就更不容易了,即便是“像素级”模仿着最新爆款的范式,写到腰酸背疼,最后的数据可能也并不理想。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内容创新的表象:

你看到“新世相”的“地域系列”“年度系列”很火,但看不到200万阅读的背后,是主编李妙多用 母题法 ,创新了选题的切入角度。

你看到“量子学派”的内容被出版社疯抢,但看不到畅销的背后,是创始人罗金海用 内容产品化和内容IP化 ,创新了内容的表达形式和商业模式。

你看到“新华社”的小编卖萌引10万+围观,但看不到用户活跃的背后,是主编王朝在用 产品思维运营评论区 ,创新了内容的互动方式。


当你看不到这些,只会依葫芦画瓢,那哪怕996,或许你也将永远跟不上头部账号的内容创新速度,吃不到内容红利带来的升职加薪机会。


那要如何才能看到内容创新背后的逻辑呢?

答案是:跟着头部账号,学习他们内容、运营、商业化的底层思路。

只有知道他们是如何构思、拆解、撰写、修改、运营爆款,打通从内容到运营到商业化的全逻辑,才有可能学到他们内容创新的精髓。

而这些底层逻辑,也能运用到不同形态的内容上,比如:

“新世相”在图文领域的洞察能力,帮助他们在视频领域做出了《女人30+》《凌晨四点的上海》等现象级爆款。

“ONE·一个”在微信生态里跑通的商业逻辑,让他们把月营收不到50万的商业化团队,做成了抖音粉丝过亿、月营收约1500万的S级MCN机构。

“视觉志”在公众号中养成的流量嗅觉,让他们半年就孵化出了3000万粉丝的抖音号。



“图文也好、短视频也好,本质上都是内容的载体,不同用户也会有各自不同的需求, 关键还是如何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提供到用户 。”Sir电影”创始人之一何君说道。

为此,我们特意邀请到了新媒体领域的爆款创造者: 新华社、黎贝卡、新世相、十点读书、视觉志、ONE·一个、量子学派……

他们将从内容出发,结合前沿的行业洞察,把创新背后的内容逻辑、运营逻辑和商业化逻辑,都分享给你,让你不论在图文还是视频亦或是其他新的内容领域,都能从容面对行业变化!



7大 新媒体 头部账号 首次集结

体系化 方法 +爆款 案例 拆解+视频 直播 答疑

系统传授 持续打造爆款内容的 核心秘笈

原价 488元 优惠价299元!

不到一顿大餐的价格,

就能帮你找到升职加薪的爆款秘诀!

(可随时回听)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抢购






你值得拥有的三大理由



01

大咖讲师

7位一线新媒体大咖首次联合授课

带你突破行业瓶颈快速进阶

80%的新媒体人,月薪平均在4K-6K,每天被困在选题、改稿、排版等杂活中。

而那20%的新媒体人, 掌握了爆款创新技巧、高效运营技巧和商业化技巧,月薪至少是15K-30K

技能的不同,拉开了新媒体人收入和发展的差距。

如果能学透一家头部新媒体的“爆款”创新技巧,足以让你从容面对行业的动荡,提升工作能力。

而今天,我们直接让你一站就学透 7家头部媒体的核心方法 ,此番阵容,错过难寻!

李飞鸿


“视觉志”副总裁、新媒体矩阵内容总监;前《半岛都市报》时政记者

罗金海


“量子学派”创始人; 前南都网评论主编

王朝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主编;前“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运营主管

李妙多


“新世相”主编;前《南方周末》资深编辑

付圣强


“ONE·一个”总经理;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廖仕健


“十点读书”副总裁;十点课堂负责人

黎贝卡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创始人;前《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


而且市面上随便一个讲师的新媒体课,售价几乎都超过了千元。今天,7位头部讲师联合授课,36节音频课+7节直播答疑课,仅需299元!

折算下来, 一节课才6.9元! 一顿早餐钱,即可交换一个头部账号的爆款秘笈,助你升职加薪!

02

系统方法

30+核心技巧,60+爆款案例拆解

帮你系统掌握爆款内容的底层逻辑

市面上的新媒体课,大多只讲怎么取标题、怎么写金句,单点难以连成知识体系。

而今天,我们将结合实战案例,讲透大众领域账号、垂直领域账号和机构媒体账号的内容、运营、商业化技巧,让你 一站就打通适用于图文、条漫、短视频的新媒体底层的核心能力技能

当热点失灵,新世相是如何洞察用户,通过 “找话题-拆话题-写话题” 的方法,在图文和视频领域,持续制造热点?

当15秒的短视频吸走用户的注意力,“量子学派”是如何通过 跨学科思维 ,把晦涩的垂类内容,做到篇篇10万+?

当大家还在视频号的门外徘徊,“十点读书”是如何从社群视角出发,设计视频号的直播内容?


你想知道的这些,或许在这都能找到答案!

↓↓↓

向上滑动查看课程大纲



“新世相”主编李妙多课程试听片段

↓↓↓




03

深度学习

预习资料+思考拓展+7次直播答疑

高密度集中学习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新媒体技能,却不知道 从何开始 ;如果你对现在的新媒体工作有太多疑惑,却不知道 和谁请教 ;如果你报了很多班,但太忙总 忘记学习 ,那强烈建议你加入我们!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答疑,为你构建学习闭环,高效学习。


课前预习

提前上架预习资料,学员可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课中学习

36节音频录播课+36道思考题,让你学以致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