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榆林市惠民工程重大科研专项胃肠肿瘤综合防治体系研究及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顺利召开。榆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明主持会议。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齐聚众多业内权威专家,共同为榆林市胃肠肿瘤防治工作 “把脉”。
论证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医药处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振行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原中山大学公卫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凌文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登记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魏文强研究员,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王振宁教授,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张忠涛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腔镜科主任、国家卫健委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农村)专家委员会主委、博士生导师王贵齐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院院长、专业技术少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韩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炎症与肿瘤生物学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吕社民教授作为论证评审专家参加会议。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颜虹,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裴磊磊、米白冰,榆林市卫健委副主任焦明辉,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拓云飞,交大一附院副院长、榆林医院执行院长佘军军,榆林医院副院长和水祥、吴开杰等参会交流。
佘军军院长代表课题组汇报了项目情况。他指出,该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化防控体系、优化早筛技术、强化多学科协作治疗、开展微生态干预研究等四个方面研究,实现精准识别高危人群、开发适应本地的早筛工具、建立老年患者综合治疗体系等目标,推动胃肠道肿瘤防治水平提升。他表示,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过去一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医疗指标大幅提升,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家们进行了认真质询,深入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意义重大,创新性强,团队实力雄厚,研究内容全面且逻辑清晰。建议进一步聚焦胃癌和直肠癌等重点病种,加强危险因素识别和队列建设,注重技术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强化多学科协作,同时要强化早筛宣传,规范病理诊断,重视人才培养和课题协作,关注数据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果。
会议指出,此次论证会为榆林市胃肠道肿瘤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该项目是榆林市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项目目标明确、内容逻辑清晰、技术手段先进且团队有优势。未来,要充分吸纳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内容,加强数据管理、注重技术推广、强化多学科协作、保护患者隐私、规范项目管理、促进成果转化,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建立中期评估、成果转化机制,定期收集反馈,实现持续优化和改进。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和监管,确保项目取得实效,为榆林市乃至全国的胃肠道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示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