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官方手机窗口,即时发布艺术节的“一举一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意大利都灵理工 | ... ·  16 小时前  
江苏教育发布  ·  厉害了!江苏这群少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  昨天  
江苏教育发布  ·  厉害了!江苏这群少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  昨天  
康石石  ·  香港科技大学的交互专业毕业就能当leader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观展 | 塞萨尔·皮耶特“渲染”,探索视觉“再现性”的更多可能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11-08 18:00

主要观点总结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塞萨尔·皮耶特个展:渲染。此次展览是chi K11美术馆呈现的全球首次个展,展出艺术家塞萨尔·皮耶特创作的二十余件全新绘画与雕塑作品。展览呈现艺术家通过电脑渲染制作图像并将其应用于画布上的独特创作方式,探索照片、数码制作与手工绘制的边界。同时,展览也展现了艺术家对绘画实践的关注以及数码喷绘和绘画技术的完美结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展览概述

塞萨尔·皮耶特个展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在chi K11美术馆举办。展览呈现艺术家的全新创作,包括绘画和雕塑作品。

关键观点2: 艺术特点

艺术家通过电脑渲染制作图像,然后将其应用于画布上,探索照片、数码制作与手工绘制的细微边界。其作品主题源于时代,注重创作过程,完美结合了数码喷绘和绘画技术。

关键观点3: 展览内容

展览展示了艺术家的五幅全新系列作品,如《月光下的景色》和《傍晚的皮埃罗》,体现了艺术家对绘画实践的关注和对物质世界背后假象的探索。

关键观点4: 艺术影响

塞萨尔的作品洋溢着数字美学的精髓魅力,让人联想到数字应用程序、软件、数字头像或表情符号。观众在其中不仅看到了人造物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更看到了艺术家对具象传统艺术的重塑和对时代的陈述。


正文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

塞萨尔·皮耶特个展:渲染

César Piette Solo Exhibition:Render


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chi K11美术馆呈现由姜晔策展塞萨尔·皮耶特 (César Piette) 全球美术馆首次个展「渲染 Render」 展览呈现艺术家的二十余件全新创作的绘画与雕塑作品。该项目是 “上海艺术周,法国在 !”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适逢法中建交60周年及法中文化旅游年,“上海艺术周,法国在!”城市漫步路线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与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合作组织。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 拍摄与剪辑:Fr é d é ric Desimoni


照相写实主义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画商路易斯·迈泽尔于1968年提出,其原意是将照片形象移植到画面上,并使作品看起来如同照片一般。几十年后的今天,随着虚拟现实的兴起,3D软件像一台制造形象的机器,能够十分逼真地创造现实场景。而软件的渲染技术,更能对传统摄影中难以实现的阴影、高光、色彩、透视进行精确调整。 艺术家塞萨尔·皮耶特则是通过电脑渲染制作图像后,将其直接喷绘、或以去除任何绘画痕迹的方式手工绘制于画布上 ,试图探索照片、数码制作与手工绘制的细微边界,引导观众将真实的视觉以“再现性”为观看方式展开,让观众在观看时产生错觉,颠覆人们的视觉经验。


《月光下的景色》2024
板面丙烯87 x 87 cm

© 塞萨尔·皮耶特 -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

摄影:Eleonora Paciullo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认为,人的观念成为万物的尺度,把世界作为图像来理解和把握。 塞萨尔希望作品主题来自所处的时代 ,因而摒弃了把绘画主题作为目的,改以绘画史为灵感对传统题材加以运用,如肖像、风景、静物等,从而更注重创作的过程。这一想法更是在本次展览的 《傍晚的皮埃罗》 等五幅全新系列作品中一览无遗。艺术家从未停止对绘画实践的关注,在作品中完美结合了数码喷绘和绘画技术,模拟了绘画和数字之间的微妙关系,营造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幻觉,但在深入观察画作后又会发现被艺术家支配的“瑕疵”,从而探寻了物质世界背后的假象。


《傍晚的皮埃罗》 2024印刷与绘画190 x 140 cm

© 塞萨尔·皮耶特 -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

摄影:Eleonora Paciullo


“渲染”一词在计算机领域指绘制、生成图像的过程,而在传统绘画领域则指以色彩涂抹画面,烘染物像,增加画面效果的技法。达·芬奇的镜子说影响了西方艺术两千多年, 认为绘画的目的除了像镜子般重现现实世界外,艺术家亦会通过心中的明镜提炼出理想的画面并折射于作品之上 。绘制过程中的技法也是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渲染也不例外。塞萨尔的绘画方式介于超真实和超人工之间,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现实主义外的平行世界。这些光滑、可爱、糖果般色彩的人物和动物洋溢着数字美学的精髓魅力,让人联想到数字应用程序、软件、数字头像或表情符号。观众在其中不仅看到了人造物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更看到了艺术家对具象传统艺术的重塑和对时代的陈述。


《静物图:小鸡和橘子》 2024板面丙烯87 x 87 cm

© 塞萨尔·皮耶特 -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

摄影:Eleonora Paciullo


最后,用ChatGPT来为展览渲染一个结尾: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希望观众不仅能欣赏到塞萨尔精湛的技艺,更能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发现对人类未来的思考。这是一次与自我、与世界的对话,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深刻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


展览现场图

© 塞萨尔·皮耶特 -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向上滑动阅览

关于艺术家

塞萨尔·皮耶特

(César Piette)


塞萨尔·皮耶特(César Piette)1982年出生于法国里尔,现工作和生活于法国蔚蓝海岸。2012年于法国CNED艺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这位法国艺术家以3D建模软件渲染出逼真的图像,作为喷枪绘画的参考,并将自己的创作方法称之为“人造现实主义”(Artificial Realism)。鲜艳且充满玩趣的塑料感是艺术家标志性的风格,虽然乍看之下可能只注意到绘画中光鲜亮丽的表象,但皮耶特其实是将自己的创作根植于西方艺术史传统之中,通过具象、无叙事性的视觉语汇描绘静物、风景和人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