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境人Environmentor
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日本县城高中,挤满中国中产娃... ·  5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藤校进入9万美元时代!扩招、涨价、割中产娃韭菜… ·  2 天前  
BioArt  ·  Cell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境人Environmentor

广东工业大学流域水生态团队ACS ES&T Water正封面论文:从多营养级透视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群落稳定性的变化机制

环境人Environmentor  · 公众号  ·  · 2025-02-17 13:30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第一作者: 吴非霏

通讯作者: 李飞龙、张

通讯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论文 DOI 10.1021/acsestwater.4c01064



图文摘要


成果简介

目前富营养化湖泊的管理主要针对营养负荷消减和有害藻类水华控制,但往往忽视了驱动多营养水平群落稳定性变化的生物机制的见解。研究团队近期利用 eDNA 技术对我国两个典型的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滇池(高原湖泊)和太湖(平原湖泊)开展研究,探讨富营养化胁迫如何影响群落组成、生物网络和稳定性。研究发现:高原湖泊和平原湖泊有各自的优势类群和不同季节的多样性变化。由优势类群组成的生物网络结构在湖泊和季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强调了湖泊特有的群落稳定性变化机制,即滇池主要遵循“自下而上”的驱动路径,而太湖则以“自上而下”的路径调控为主。这些发现可为基于富营养化湖泊独特生态过程的定制管理策略提供了见解



研究背景

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国的滇池和太湖是各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住宅、工业和农业水源。近几十年来,水质迅速恶化,富营养化加剧,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经过 20 年的治理措施,尽管水质有了很大改善,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尚未完全恢复。

目前人们对生物网络内的相互作用途径和方向如何随着湖泊的区域和季节性变化而变化的知识有限,生物差异在多大程度上驱动了不同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应,这一点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科学问题

(1) 高原湖泊和平原湖泊是否具有独特的优势类群,并且其多样性和生物网络的季节性波动是否存在差异?

(2) 优势类群及其生物网络是否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着高原和平原富营养化湖泊,进而影响群落稳定性?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选取了高原湖泊 - 滇池和平原湖泊 - 太湖两个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湖泊作为研究地点, 分别在 2022 7 月和 2023 3 月进行了生态调查,测定了两个湖泊的水质理化性质,并对地表水样品进行 eDNA 提取,使用不同引物组分别扩增鱼类、藻类、真菌、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细菌,通过 Illumina 平台测序并利用 QIIME 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滇池和太湖的空间分布和流域边界以及采样点位置


文中计算了 α 多样性和 β 多样性,利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湖泊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通过机器学习构建多营养级生物网络,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PLS−PM )分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效应,阐明 了水生群落中群落稳定性变化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因素。(自上而下效应指顶级捕食者(如鱼类)对初级消费者(如浮游动物)的捕食及其对生产者(如藻类)的级联影响;自下而上效应定义为富营养化对生产者(如藻类)和级联顶级消费者(如鱼类)的影响)。



图文结果

研究人员绘制了 Circos 图(图 2 ),数据显示,滇池(高原湖泊)和太湖(平原湖泊)具有明显的优势类群,且这些类群的相对序列丰度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波动。

2. 滇池和太湖多营养群落的优势类群在不同季节之间组成变化


沿两个主成分轴的分离证明了多营养水生群落的结构(即 β 多样性)在湖泊和季节之间表现出显着差异。滇池(高原湖泊)的原生动物季节性差异显著高于太湖(平原湖泊),而鱼类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3. 基于 Jaccard (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和 Bray-Curtis (原生动物、真菌、藻类和细菌)相异性矩阵的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 ( PCA


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不同湖泊和季节间分类群丰富度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太湖中除真菌外的其他分类群(如鱼类、浮游动物等)在 7 月的丰富度指数在近 70% 的采样点中高于 3 月;然而,滇池除原生动物和藻类外,其他分类群的丰富度指数在 7 月相比 3 月有所下降,且超过 50% 的采样点显示出这一趋势。


4. 滇池和太湖不同水生群落丰富度的季节性变化

通过构建滇池和太湖的跨季节多营养级生物网络(图 5 ),发现不同湖泊和季节的生物网络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太湖拥有更多的节点和链接,太湖的网络不仅具有更高的整体连通性,而且在春季显示出链接的显著增加,这表明物种之间的生态相互作用更大。与滇池相比,太湖表现出更高的网络鲁棒性、脆弱性、连通性、连锁密度和生态位重叠。


5. 滇池和太湖跨季节的多营养级生物网络组成


按照食性类别对生物网络中的节点和连接进行分类,并计算这些节点和连接在不同季节中的比例。发现高原湖泊和平原湖泊中形成生物网络的优势类群在不同季节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图 6 )。在滇池中,初级生产者(藻类)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的季节差异最为显著,差异超过 4% 。而在太湖中,初级消费者(无脊椎动物和原生动物)的季节差异达到 7% 。与太湖相比,滇池生物网络中优势类群之间的季节性联系变化较大。滇池中, 7 生产者内部 联系的比例几乎是 3 月的 10 倍,而 分解者内部 联系的比例在 3 月是 7 月的两倍以上。


6. 滇池和太湖多营养级生物网络不同摄食类群的节点与连接比例变化


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PLS-PM )分析富营养化湖泊群落稳定性的生物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滇池主要受“自下而上”效应调控,群落稳定性由分解者( 0.74 )和生物网络(− 1.06 )主导;太湖则由“自上而下”效应调控,顶级捕食者通过影响消费者( 0.62 0.89 )和生物网络(− 1.37 )决定群落稳定性,研究揭示了不同湖泊的稳定性调控机制及其生态差异。


7.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PLS PM )分析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群落稳定性变化的直接和间接驱动路径

‘’

讨论与小结

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的优势类群和多样性随季节变化,与湖泊连通性密切相关。太湖连通性高,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鱼类,而滇池连通性低,原生动物变化更显著。太湖夏季水位上升促进鱼类扩散和物种共存,提高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滇池则因低连通性和强季节性环境过滤,形成独特的群落结构。

优势类群的生物网络随湖泊和季节变化。滇池的网络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微生物环锁定营养物质,维持高蓝藻生物量。太湖的网络更复杂,由不同富营养化区域组成,初级消费者通过生态位分离缓解竞争。在夏季,高温和强光促进藻类过度生长,降低物种多样性并简化食物网结构。

湖泊的群落稳定性受调控机制影响 ,滇池主要遵循“自下而上”路径,而太湖则以“自上而下”路径调控为主。 这项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管理和修复提供了实际指导。 对于像滇池这样的高原湖泊,控制营养物质输入和恢复栖息地是缓解藻华和增强自下而上的生态稳定性的关键。 对于像太湖这样的平原湖泊,聚焦于顶级捕食者的生物调控方法可以有效管理营养级级联效应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

作者简介

李飞龙, 广东工业大学 青年百人计划 特聘副教授。主要从事于 eDNA 生物监测、污染物生态效应评估、流域水生态健康 / 完整性评估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等科研项目,在 Global Change Bi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30 余项

张远, 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专家。主要从事水生态监测、流域水生态修复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 15 项,主持完成了河湖和城市水体等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30 项。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出版专著 6 部,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90 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9 项,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estwater.4c01064

投稿 广东工业大学流域水生态团队 投稿、合作 、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 最大的学术公号 ,拥有 20W+活跃读者 。由于微 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 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 “在看”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 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 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往期推荐

年度热点文章Top10(2024年)
中科大俞汉青院士、陈洁洁教授、华中科大黄明杰Nat. Commun.:精准定制高价金属氧化物的d带中心实现污染物完全聚合去除
香港城市大学袁志国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郑敏Nature Sustainability综述:污水资源化前沿路径
Nature:全球塑料垃圾中的“潜行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俞文正课题组Nature Water:三价金属混凝去除天然有机物的分子尺度理论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刘锐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洁洁Angew:纳米-生物杂合体界面间电子定向转移实现硝酸盐选择性转化
浙江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团队Nature Water:晶格工程实现纳米零价铁的高效选择性还原反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