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光大证券研究
发布光大证券研究所研究成果,沟通证券研究信息,交流证券研究经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光大证券研究

【银行】保险权益投资空间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有望提速——《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点评(王一峰/黄怡婷)

光大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4-10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事件: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包括:1)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2)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3)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点评:

政策高度重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并对保险资金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安排

近年来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2024年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的重点工作安排;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联合多部委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前期《指导意见》的指引下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和量化指标,其中针对商业保险资金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险企加大入市力度:1)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2)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目前金管总局已批复1120亿元(与第一批合计1620亿元),后续将进一步扩大;3)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其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拓宽,部分档位上调5%

《通知》主要内容及变化为:1)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2014年以来,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限制有序放开。2014年1月《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发布,险资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25%提高至30%;2020年7月《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设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45%;本次《通知》简化档位标准至5档,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150%-200%、250%-300%和350%以上)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最高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50%,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2)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通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根据2014年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此前该比例限制为20%),进一步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3)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通知》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与其他保险产品普通账户合并计算投资比例,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有助于提升账户投资灵活度,进而提高养老保险产品吸引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测算新规调整后保险行业权益配置上限提高5528亿

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久期长、来源稳等特征,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截至2024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1%。我们根据24年末全行业181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总资产规模测算,新规调整后行业权益配置上限为10.4万亿,上限较调整前提高5528亿;其中,从5家上市险企维度看,新规调整后权益配置上限为6.1万亿,上限较调整前提高2301亿。


风险提示: 保费收入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利率超预期下行。


发布日期: 2025-04-09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