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螺旋
解螺旋——医生科研最好的帮手。无论你是科研零基础,抑或初窥门径,你都可以在解螺旋获得极大的提升,从而面对基金、论文、实验游刃有余。解螺旋课堂是所有热爱科研技能学习的医生聚集地,解螺旋会员是医生科研全方位的贴心助手,加入我们,体验改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解螺旋

解读2017杰青名单:杰青离院士有多远......

解螺旋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8-06 1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经验 | 文献 | 实验 | | SCI写作 | 国自然

编辑:小米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在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名单公布后的不久,2017年国家杰青正式出炉,再次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相比长江学者,杰青,千人计划,青年千人,优青等一系列的学术头衔中,“杰青”似乎更受关注,被认为是是院士的热门候选人,人送雅号“小院士”。

曾有人开玩笑说,要想当院士的三大必要条件:1、找到一个具有较普遍意义的科学问题;2、发一篇Nature或Science;3、当杰青。这种说法甚至还有数据支撑。 在1995年到2014年,杰青中已有14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0岁(含)以下的166位在内地工作的院士中,86.1%曾获得过杰青基金资助;5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尽管有统计杰青中能评上院士的比例不到10% 。杰青仍被认为是未来院士的一个主要候选群体。


杰青的背景和地位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人才断层,缺乏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据统计,高等学校的教授平均年龄为56岁,过几年将有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才危机突显。因此,1994年“两会”前夕,北大陈章良教授向李鹏总理建议政府拨专款设置“总理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向国务院打报告,以促成此事。1994年3月,经中央领导批示,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基金得以正式设立,定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宗旨是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每年受理一次。资助范围涵盖了自然科学所有学科;平均资助金额的增长趋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94—1998年约60万元每项;1999—2002年约80万元每 项;2003—2005年约100万元每项; 2006年至今则增长至约200万元每项。据统计,1994年以来,获得 “杰青”资助的青年学者共3004人,资助总额超过44亿元。

经过23年的发展,一大批国家杰青获得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同时国家杰青已经成为我国风向标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资助项目,几乎成为每一个中青年学者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科研院校所必争的人才项目。 国家杰青一年的名额仅为200,每年的资助率一般都在10%以内,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相较于国内目前众多的人才计划,杰青的选拔非常严格,不只是层层筛选,还要答辩,并且评选标准也是逐年增高。从往年来看,入选国家杰青建议资助人名单后, 一般只会有1到2人被刷下,绝大多数将入选最终名单。2016年建议资助200位国家杰青中仅有2人没能最终通过,198人入选最终名单。

经费的强力支持,加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管理制度优越,在资助期内,只进行一次中期评估,使获得资助者能安心研究,产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批活跃在世界科学前沿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提升了我国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声誉。杰青在国际学术组织或国际权威学术刊物担任重要职务者日益增多,获得了一些有影响的世界级科学奖励,提升了中国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


杰青学院和区域分布


200名新科杰青获得者,来自96家科研单位,包括各大名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22名,研究员74名,高级工程师1名;另有3名副教授.(见文末附表)

相比前几年, 今年的杰青更加集中在东部地区科研单位 ,很多中西部省份科研单位一个也没有,而这种现象已经连续出现多年,今年更甚,值得深思。


籍贯分布:湖北最多,安徽其次


从籍贯统计数据上来看,除56位无法查询到籍贯,15位无法查询到本科毕业院校信息外,今年国家杰青来自湖北的最多,高达22人。排名第二的是安徽,达到16人。另外,湖南和山东各有13人,相比之下,我国两院院士籍贯最多的江苏和浙江仅有12人和11人,表现不如以上四个省份,其他省份基本都在7人以上。湖北、安徽、湖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基本也是我国学术人才籍贯最多的地区。


性别差异大


200名新科杰青获得者中,男性获得者占绝对优势, 达176名,而女性则只有24名。 科学界的性别差异一直是个问题,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157个名单中,仅7名女性,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最多,有颜宁在内的4名女性。

不仅在中国,科学界的性别不平等在全球普别存在,科学顾问委员会曾发起一项“全球科学2015”的调查显示,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追求科学事业,但男性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这些职业。一些女性认为性别是追求科学事业的障碍,而男性则没有。女性在获得科学职位后也会提出有性别不平等的现象。有41%的女性认为因为科学事业而感到被人误解或被孤立。


附:201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欢迎投稿
[email protected]
合作微信:helixlife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