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一条“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消息不胫而走,刷屏的背后,是当代职场社畜的焦虑恐慌。
它引发的“核爆”威力,不亚于“996”工作制这粒石头激起的职场千层浪。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宣布对8位2019届顶尖博士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管理。这8位博士,最高年薪上限201万,最低年薪下限是89.6万。
当然,能拥有如此高薪的待遇,这些“天才少年”怎能没有一张高学历和华丽的履历。他们都是毕业于国内顶级名校与高等学府,博士学历,科研能力强。
更难能可贵的是,据知情人透露,其中有两位博士出身贫寒,还有一位来自贫苦的农村。
华为这种打破优秀人才薪酬“天花板”的做法,不仅给广大学子打了一剂强心剂,更是打破了流传甚久的“读书无用论”与“寒门再难出贵子”论调。
为何别人年薪的起点是财务自由,而你的却是才过温饱线,工作多年仍在奋力求生存?
其实,每一个“学霸”的炼成记,比你想象中更加辛苦,那是一段炼狱的修行。前段时间,一位学霸晒出他的高考复习资料,堆起来简直就像几座大山。学霸的每一个高分成绩,背后是做过无数张试卷,背诵几叠复习资料,少睡几小时的睡眠。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你不愿吃学习的苦,那你就只能吃生活的苦。
前阵子大火的韩国电影《寄生虫》,讲的是一个底层家庭通过忽悠的方式寄生上流阶层。这种治标不治本的“逆袭”方式,最后不但没有帮助这家人过上好生活,反而落个家破人亡的惨烈结局:妹妹意外死亡,父亲被通缉不见光明。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就住在罗马。没有优渥的家境,想要实现你的阶层跃迁,脚踏实地、用功读书是你最好的选择。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简单的出路。未来的你,会感谢过去努力的自己。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不论你身处象牙塔,还是浮沉人世间,阅读是你一生值得培养的良好习惯。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无一不赞颂读书的价值。
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
每年都会读50本书,大约一个星期读完一本。他会在年底推荐几本读过最好的书,以此来激励年轻人的阅读兴趣。
脸书网站首席执行官
马克·扎克伯格
曾表示要每两周读完一本书,“书籍能够让你去充分探索一个主题。和现今的大多数媒体相比,书籍更能让你沉浸其中。”他希望把自己花在媒体上的精力更多地转移到阅读上。
掌控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商业巨头
沃伦·巴菲特
每天都会花上五到六个小时来阅读。他说:“知识就是这样,会像复利一样慢慢累积。你们都能做到,但是我敢肯定,很多人不会这么做。”
连一向不爱读书的
马云
也“痛改前非”,在2108年伊始立下一年要读100本书的flag!
成功人士的眼界,是读过的书一本本铺开得来的;精英阶层的高度,是读过的书一本本堆起来达到的。这些比你成功、学历比你高的人,都比你还爱读书。当你羡慕别人的高薪和成功时,你可曾想过,自己为何不努力一把?
虽然学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拥有一张高学历呢?
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本科以下学历(不含本科)网民占比为90.4%,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合计占比超七成。
或许你努力了一辈子,也无法成为精英阶层;你奋斗了半生,也无法企及大佬的高度,但
所谓的成长,就是在认清自己的局限后,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别让你的学历限制你的格局,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人生有多少种可能。
《中华诗词大会》总冠军雷海为,他只有中专文凭,却通过平日里阅读古诗词,从外卖员华丽转身成为一名教师,通过阅读实现圈层跨越。
别让你的出身禁锢你的步伐,你永远不知道你将到达何方。
从贫困的贵州山区走向顶尖的哈佛大学,《奇葩说》辩手詹青云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奋斗型女孩。在辩论过程,詹青云信手拈来、引经据典,论点和论据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物理等等学科。看了她的比赛,网友纷纷弹幕“想去读书”。
这是个知识获取容易的时代,网上、书店、图书馆,知识唾手可得;这也是个集体平庸的时代,知识不再对我们产生诱惑力,多少人沉浸在视频综艺游戏的美丽新世界里,娱乐至死。
年轻人宁愿花时间在社交网站上海聊胡扯,阅读没有营养的内容,吃瓜明星艺人的八卦,也不愿意翻开书本。事实上,我们每天在网上的阅读的文字量惊人,美国有机构做过调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人每天被灌输超过五万字的资讯,分量相当于一本小说。
与其沉迷网络,每天花费几小时刷手机、看网页,你的每一个点击与浏览都在为别人创造广告收益,俨然成为一个无薪的互联网“数字劳工”。既然有时间,为何不把时间花在真正的阅读上,去读那些能提升自己的书籍呢?
读书,不一定能让你立刻成功,也不会让你一夜暴富。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老师说过: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种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知识是一种变相的资本,一种潜在的能力,为你的人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无限的可能。
也有人会反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还剩什么?”
有一个高赞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
作家三毛
也认为: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那些经书,而是西行取经路。使你成长变优秀的,不是书籍,而是阅读这件事。
当然,现代人想读书,往往都会遇到各种困难。
作家阿来
就曾经说过,“出版界那些庸俗的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在读什么,以及什么书可能成为畅销书。
不想被市场割韭菜,不想浪费时间读无用之书,别慌,这里有一群人,已经帮你筛选好干货,把今年最值得一读的全球好书精华替你备好了。
路上读书
团队精心策划的
《精读全球好书100·第三季》
重磅回归,不仅有专业编辑为你甄选好书,更有名校博士为你精读好书。
2大海外年度书单
+8大领域经典巨作
=10大类别100本全球好书
由路上读书编辑团队甄选的100本书,兼具新知与经典。
新知
:
20本海外重磅新书一网打尽,其中15本尚无中文版,国内首次引进,两大国际权威阅读榜单《2018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2018年美国亚马逊十大好书》,全网独家首发。
经典
:
8大类别,
全方位升级你的知识内存,我们从国内外各大权威机构评选的好书中,海选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8个书单:
全面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一次性满足你的增值需求,
从8大维度
新锐、洞见、干货、思想、商业、推理、情感、热门
,构建你的智慧成长体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以听为主,以看为辅”的精英阅读模式
同样一天24小时,有的人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有的人却七窍生烟,为什么?
精英和平庸之间,只有每天30分钟的差距。
路上读书团队,把一本书浓缩成30分钟左右的精华解读,帮你厚书读薄,颠覆传统阅读用“以听为主,以看为辅”的新方式,让读书变得更轻松、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