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的孩子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但我经常听到小区里上学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学习,很忧虑。
为了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有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军棋围棋,有的让孩子跟墙打乒乓球、夹豆子,甚至还有家长,把孩子固定在桌子前,强制他必须坐一个小时。这些家长们简直像是走火入魔了。
然而,这些方法,对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一点用处都没有。今天推荐
儿童心理学家张欣华老师的课,希望对想提高孩子专注力的家庭有帮助。
每当看着自己的孩子,吃饭要墨迹两个小时,写作业要每天拖到深夜,总是东张西望,每次家长会,老师都在告孩子的状...
家长都会陷入焦躁无措的情绪中。
越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就越是无法理解自己的小孩。所以被失望和愤怒占领,甚至每天不停地催促威胁,企图把孩子掰过来。
比如,写不完作业就别睡了!半个小时吃不完的话,下一顿饭也别吃了,敢动一下就打一巴掌等等。
这种家长,会成为孩子强大的压力来源,孩子每天会在惶恐和不安中度过。
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公的。据研究表明,50%专注力失调的问题,都是遗传原因。家长们没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只一味的怪孩子。
而且,与别的小孩比,也毫无意义,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小孩,看他到底有什么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的解决,才是合格的家长应该做的。
其实,孩子上课走神,喜欢扯小姑娘辫子,坐不住,动不动就要打别人一下,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因为他们的专注力本就如此短暂,忍受不了无聊的孩子,需要为自己制造一点乐趣。
一个5岁的孩子,面对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事物,注意力大概就只有5分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专注力也不会提升很多,顶多一岁1分钟的样子。
但,面对喜欢的事情,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玩玩具,他们又可以做到长达几个小时的专注。
不管外界多噪杂,都无法影响他们的节奏。
由此可见,只有让孩子对一件事感兴趣,他们才会保持超长时间的专注力。
开篇提到的那些家长用的方法,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无用功。
那些方法根本没有趣味,更无法带来好的结果,它们对孩子来说,除了折磨,什么也不是。因为他们太枯燥,不分阶段,没有奖励,直接就是像山一样的任务压向小孩。
我们做一件事,会觉的有趣,是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成就感,我们必须要能看到成果,才有进行下去的欲望。
所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时,我们要让孩子体味到有点小紧张的闯关感。让他们一直想要挑战下去,而不是被巨大的困难与枯燥,折磨疯掉。
飞慕课新推出的课程《玩出孩子专注力》,介绍了多种亲子游戏。
每个小游戏,都是
儿童心理学家精心制作而成
。
游戏针对孩子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所需要的不同能力,进行轻松有趣地引导,不止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小孩的接受度,而且还为孩子们设置了恰到好处的难度。让孩子既得到了训练,又像是玩游戏一样有闯关的愉悦感。
每个小游戏,都专门训练了小朋友所需要的一种能力。比如记忆力、感知力、身体协调力、数字敏感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