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打造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外交学公益平台,推送精品与碎念。构建学术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投稿荐稿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界资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名家引领”研究生精品课程系列回顾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 公众号  ·  · 2024-07-15 18:53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名家引领”研究生精品课程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为响应吉林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需求,提高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以提升学生学术能力为出发点,以“名家引领”为落脚点,精心打造的系列精品课程。

2023-2024年第二学期学院邀请了五位政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民主政治”、“政府平台化运作”、“税收国家”、“国际秩序”、“数字化转型”等政治学学科前沿热点议题,共开展了五期精品课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同领略名师风采,回顾精彩瞬间吧!


第一期: 单过程选民民主——美式民主的结构特征与实践困境



主讲嘉宾: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佟德志教授

课程内容:从主体角度、客体角度、程序角度三个层面讲解了美式民主,指出美式民主追求选民至上而非人民至上,追求经济自由而非经济民主,追求程序民主而非实质民主,基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两个方面阐释了美式民主中人民的内涵,强调了美式单过程选民民主不同于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佟德志通过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研究生们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精彩观点:美国的“人民”不断被悬置、被代表、被分割、被虚化以及被技术化,人民内涵持续被加以调整,其地位逐渐被选民替代。


第二期: 数字技术与政府的平台化运作



主讲嘉宾: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易寒教授

课程内容:尽管我国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数字治理效果仍未充分展现其应有的价值。当前数字化治理的瓶颈并非技术本身,而是体制机制。因此,数字技术与组织变革需双重发力。此外,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不仅需要数字技术的助力,更需要组织机制的变革。唯有如此,才能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市治理新路径。

精彩观点:高级生命体的脆弱性决定了城市治理需要更多智慧和谨慎,低等生命体的顽强生命力则启示我们在城市治理中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势而为。


第三期: 税收国家转型及其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影响



主讲嘉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长东教授

课程内容:介绍了税收、税收体制的涵义以及税收国家转型为国家社会关系带来的影响,并就正在进行的两个实证研究展开讲述。第一个研究围绕 2006 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前后村干部权力变化及其体现的背后的国家基层政权建构策略的变化,结合国家建构理论展开分析。第二个研究则围绕“财政幻觉”效应,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出发,探究财政收支与民众政府信任和政治支持的关系。

精彩观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第四期:国际秩序变革与大国博弈下的中国周边秩序



主讲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南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高程

课程内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守成国与崛起国互动视角解释中国周边问题存在局限性,以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元化的大国关系分析视角来分析中国周边三组大国博弈下的地区秩序。通过力量格局、制度安排、价值认同三个维度衡量国际秩序的发展,并结合当前中美竞争的态势阐释三个维度的变化,分析了国际秩序演变新趋势,说明了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周边秩序的重要性。

精彩观点:印太地区多数国家在中美之间都更倾向于保持中立,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回归周边地区,警惕印太“新冷战秩序”的陷阱。


第五期:计算政治学——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方法范式



主讲嘉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孟天广教授

课程内容:数字时代来临给全球范围的国家治理转型带来深刻影响,作为社会科学与数据科学、计算科学融合产物的前沿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开始兴起。通过对计算政治学带来的理论范式的重构和方法范式的创新的分别阐释,论述了信息作为新要素、新机制乃至新权力对政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并介绍了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精彩观点:计算政治学对解释数字时代的社会构造机理、社会运行机制和国家治理转型做出了理论上和方法范式上的探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