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乐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城市圈  ·  明星夫妻,正式宣告离婚! ·  昨天  
OSC开源社区  ·  宇树王兴兴早年创业分享引围观 ·  4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2024: 大模型背景下知识图谱的理性回归 ·  4 天前  
程序员小灰  ·  DeepSeek做AI代写,彻底爆了! ·  5 天前  
舜网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  3 天前  
舜网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乐居

邱日忠:水稻“攻坚” | 中国老村长㉑

广州乐居  · 公众号  ·  · 2019-06-24 18:44

正文

编者按: 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路人”。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政府、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2019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本期【中国老村长】 江西省兴国县北胜村邱日忠



出品人 丨贺寅宇

总策划 丨陈海保

统筹 丨王川 潘宇凌王敬宾

撰文 丨秦如东

摄影摄像 丨刘西常

编辑 丨赵星雯

6月,暴雨过后的兴国县北胜村里,潺潺水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蛙声一片,俨然一幅“山水桃花源”画卷。邱日忠家旁,一亩茁壮的水稻,在雨后的冲刷下,绿意盎然。在这片稻田旁,“老村长”邱日忠向我们讲述了从1974年到2019年,他在农村工作40余年的故事。

邱日忠是乡里的第一个高中生,在日常工作中喜欢琢磨、钻营,并在村里经营了一家小卖部。80年代末,北胜村没有像样的企业,当地村民们靠着种植一季稻生活。偶然间,邱日忠发现其他地方的水稻能够种植两季,便思索起“我们村是否也能种两季稻?”。他胆大心细,率先在自家农田种植两季水稻试验。周边有户邻居好奇,也跟着种了。邱日忠说:“第一年就两个人开始种,一人种两亩。到了第二年我就带四户人种了。”随着邱日忠种植两季水稻的成功,村民们纷纷效仿。不久,全村所有适合种植两季稻的80亩稻田全部种上了两季稻,占全村全部800亩稻田的10%,每亩增产600余斤。在“种粮”生存的当时,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增收量。五六年后,由于劳动力外迁以及新的经济作物引进替代,双季稻种植模式逐渐被村民放弃。邱日忠成为坚持种双季稻的最后一人。

水稻收成提高了,没有路,怎么运出大山就是个大问题。那还是1992年,邱日忠刚上任村干部,面对北胜村的“三无”状态:无路、无电、无通信,他带领村民奋战3年,与村民同甘共苦,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没有借助任何机械设备,一铲一锄,硬是修通了村里与外界联系的 9公里山路。不过,邱日忠不敢“居功”,他说“当时修路时,村里老表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条路山石较多,没有机械工具,只能单靠人力修通。但村里人都明白,没有路,就没有未来!”

2018年,邱日忠也迎来了他的另一个身份:碧桂园“老村长”。围绕碧桂园“4+X”扶贫战略,依靠其中产业、就业这几项扶贫措施,邱日忠继续带领村民脱贫。所谓“人穷志不能穷”,邱日忠一边做着贫困户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通过“自力更生”,才是真正脱贫;一边他又通过各种渠道给贫困户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


在碧桂园的引导下,北胜村开展竹鼠养殖工作。而邱日忠时刻关注这些“小可爱”的最新动态,每天查看饲养人员的安排是否妥当,观察竹鼠的饲养情况等。据了解,新建的养殖厂目前共饲养了2千多只竹鼠,今年是“第一季”,若是能带来“大丰收”,则能为村民致富带来新的路径。如今北胜村从刚开始的31户贫困户,到现在的21户,这是他“老村长”上任以来的成果,到2020年,这21户要全部脱贫。


村里产业逐步走向正轨,邱日忠目前最牵挂的,是村里唯一的一所学校“北胜村小学”。在北胜村村委边上,有一个教室。这就是“北胜村小学”的全部。这个小学只有一个老师,也姓邱,在村里教娃教了几十年。现在这个小学只有6个学生,却有三个年级。平时,邱老师会同时跟三个年级的娃娃上课。邱日忠介绍,多年前,小学最多有几十个娃娃,随着这些年村里出去打工或者搬迁的人越来越多,到北胜村上学的娃娃也越来越少。


“现在村里的小学虽然只有6个学生,但一直会开下去。只是邱老师明年要退休,希望能有人来接班。”邱日忠说道。他始终惦记着这事,这是村里的未来。


以下是乐居财经与邱日忠的对话精选:


乐居财经: 介绍下您的经历以及平时的主要工作。


邱日忠: 我是1974年开始在村工作,做了11年会计、3年组长之后,1992年开始做村主任,一直到2014年,今年60岁退休。平时在家还养养猪、兔子、家鸡、种种菜等等。去年(2018年)4月份开始碧桂园集团聘任我做北胜村的老村长,带领村民脱贫。原来我们是31户贫困户,去年有10户脱贫,目标是2020年要剩余的21户全部脱贫的。


乐居财经: 你在碧桂园作为老村长核心工作是做哪些?


邱日忠:主要是围绕“4+X”党建扶贫、产业、就业、教育这几项工作来做。


乐居财经:40多年的农村工作,你印象中比较深的事情是什么?


邱日忠:1992年我刚上任,北胜村无路、无电、无通信。1995年开始琢磨将一条9公里的路修通,但当时资金有限,无法使用机械设备,便号召村民一起修,全部用锄头,一铲一锄,终于在1998年,将这条路修通。当时,老百姓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都意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于是3年这条路修通了。


乐居财经:当时修路压力大吗?


邱日忠:压力不算大,老百姓看到路没有通是没有办法发家致富,大家知道这个道理。


乐居财经:你在当村支书时有没有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的事情?


邱日忠:当时我看到别的地方能够种二季稻,而且那个地方海拔比我们村还高、阳光气候条件也不如我们,我就想我来试试。我试了以后,第一年就两个人开始种,一个人种了两亩。到了第二年我就带了四户人种二季稻了。慢慢的,全村适合种植二季稻的田地全部都种了二季稻。因为多种了一季,亩产增多600余亩,这是一笔不小的增收。


乐居财经: 当时有没有人反对你种两季稻,压力是不是很大?


邱日忠: 不会,这不是计划经济,这是自发的,你愿意搞就搞。别人看到这个收入高,明年也就跟着种。他们第一年会来看先种的人,看产量怎么样。


乐居财经: 听说后来大家都改到一季稻了?当时你有什么反应?会觉得自己做的东西突然又回去了吗?


邱日忠: 也没有什么,这也是很自然的,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没人在家种地了,那个时候又不用交公粮。搞二季稻是比较累的,那个时候用牛犁田,不是用机器,很辛苦。我是搞到最后的一个人,由我开头,由我结束。


乐居财经: 目前这个村最大的问题是人力问题吗?


邱日忠: 对,主要还是人力流失吧,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


乐居财经: 你怎么看北胜村6个孩子的小学?


邱日忠: 北胜村小学的学生以前比较多,数十个,因为那时基本都在家,在村里读小学。那时两个教室坐满了学生。随着外出打工和搬迁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就一个教室,才6个学生,一个老师。但一直会开下去。只是,现在的老师明年要退休,希望能有人来接班。


乐居财经: 对于产业扶贫,未来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邱日忠: 我们村山地面积1.1万多亩,其中油茶面积6600多亩、毛竹2000多亩。现在省林业厅在我们这里挂点,准备更新油茶品种,达到更大的产出和效益。另外,毛竹生长快,两三年就能够成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产生效益。这些,都能给村民带来收入。目前养殖的竹鼠还在繁殖阶段,新建的厂养了2千多只,只要好好维护,也能够带来新的收益。



往期回顾


卢满银:修路十年 | 中国老村长⑳

刘碧林: 山桃花开 | 中国老村长⑲

葛振杰:以药兴农 | 中国老村长⑱

刘周宏:种菜高手 | 中国老村长⑰

马连祥:“老布鞋”的担当 | 中国老村长⑯

屈恩放:光荣的“白鹿” | 中国老村长⑮

曹彦娃:“复活”百年老街丨中国老村长⑭

“将军县”响起脱贫冲锋号 | 兴国县扶贫日志Day 2

钱高宁:树木兴村 | 中国老村长⑬

跨越88年的力量 | 兴国县扶贫日志Day1

孙娟娟:让孩子走出去 | 中国老村长⑫

屈喜会:女汉子的耐心 | 中国老村长⑪

刘大华:与“蜂”共舞 | 中国老村长⑩

千沟万壑里的生命之花丨耀州区扶贫日志Day2

深山里的大棚菜 | 耀州区扶贫日志Day1

柯艺:扶志“秀才” | 中国老村长⑨

陈勇:甜蜜扶贫 | 中国老村长⑧

周文兴:板栗熟了 | 中国老村长⑦

在黄土高原上“造血”丨蓝田县扶贫日志Day2

生当如蒲苇丨蓝田县扶贫日志 Day1

陈绪林:乡村旅游“推手” | 中国老村长⑥

孙文财:产业兴村 | 中国老村长⑤

邵华:基建“能人” | 中国老村长④

康忠山:留守“村长” | 中国老村长③

刘建新:对贫下“药” | 中国老村长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