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整理
5月27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
等
十四部委
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
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
的通知》(国卫医急函〔2024〕101号,下称“《通知》”)
(文末附官方原文+解读)
。
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效需要不断巩固完善,行风建设工作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2024年纠风工作需要高位部署、系统谋划
,指导各地各部门将纠风工作
不断推向纵深。
今年医药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包含
五个部分共15条内容
,第一部分就针对“
持续规范医药生产流通秩序
”展开,从医疗器械生产经销、成本专项调查,到强化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合规指引,对
医药代表管理
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全国医疗反腐工作重点,呼之欲出。
去年5月起,国家对纠风部际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4个部门,审计署就是成员单位之一。
本次《通知》,第一部分就强调:
要开展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
开展成本价格专项调查
,重点关注推高药品价格、扰乱药品流通秩序的不法行为。
医疗反腐2.0时代,审计仿佛是一双插入医疗系统内部的无形的大手,从内部开始密切监控。未来,随着审计频繁加入到各级、各地医疗反腐行动中,医疗领域一切不法行为也将无处可藏。
《通知》明确,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逐步扩大品种覆盖面
。
提高医疗机构使用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
对医务人员处方行为加强监测分析,引导优先使用中选产品
。推动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结余资金留用。
与此同时,进一步
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采购政策
。打击医疗器械过票加价洗钱、借助混改操控国企推高价格并侵蚀国有权益等规避行业监管的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医疗领域腐败现状,《通知》明确:将
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
,紧盯项目招采、目录编制、价格确定、项目申请、新药申报、回款结算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医药领域风险,聚焦虚开发票、虚假交易、虚设活动等形式违规套取资金用于实施不法行为,保持打击高压态势。
在具体执行上,聚焦“名院”“名医”等医疗机构的
“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
,重点惩治
本人或指使亲友
,
利用经商办企业“靠医吃医”
、
收受供应商回扣
等问题。
以
“站台式讲课”“餐桌式会议”
等为切入点,深入整治接受医药企业变相利益输送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同时,针对医药企业,严查
假借各类会议
、
捐赠资助
、
科研合作
、
试验推广
等形式
捆绑销售、“带金销售”
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防范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合规指引,强化准入标准及行为指引,
不断完善医药代表管理
,构建医疗器械购销领域防范商业贿赂的系统监管体系。
此外,《通知》还强调,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
重点查处医药企业和个人多次行贿、巨额行贿、向多人行贿等违法行为
。探索实施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建立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
《通知》指出,完善医疗监督管理办法,提升信息化大数据精准监督能力,发展“
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在医疗监督领域的实现路径和举措。
开展
基于病案首页信息的智能化和嵌入式监管试点
,加大对高额费用病例的抽检评价,推进医疗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同时,落实办医主体责任,
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
。构建医疗机构行业作风评价体系,
制定出台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要点
。
显然,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要对医疗机构的‘关键人物’和医药代表进行严格审查,而且还计
划推出更多规范性措施,构建起持续有效的监管体系。
这对于所有医疗器械厂家、经销商来说
,
一场全新的变革正在酝酿中,
让我们一
起拭目以待。
附原文+解读: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做分享,文章中观点仅代表原平台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如若本文有与贵平台发布原创内容有重合之处,或未经授权使用,系原平台行为,本平台仅转载。
您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微信:
lqsgogogo),我们会立即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