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缅A,经典杀猪盘。临近国庆前一周,突然猛拉。 ... ·  3 天前  
看理想  ·  考公还是考研?可能怎么选都不对 ·  4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 ·  6 天前  
爱奇艺行业速递  ·  拿捏你的快乐密码,爱奇艺喊你来看免费微剧啦 ·  6 天前  
爱奇艺行业速递  ·  拿捏你的快乐密码,爱奇艺喊你来看免费微剧啦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他们倚马千言,他们不通世务;他们高居庙堂,他们诗酒江湖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1-11-20 08:57

正文



孟子曾经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研究一个人的作品,必须得了解他的生平,这便是“知人论世”。文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的文化史、古代史。他们的生平经历、诗文作品,他们的思想智慧、意志品质,都是值得研究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可以为今天的我们在为人处世、治学作文等方面提供积极的指导、借鉴和参考作用。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诗史交织的古代文人折腾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的《琵琶行》有文,“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女的经历确实曲折,但在白居易的视线范围之内,他肯定接触过更穷苦、更可怜的百姓。为什么唯独琵琶女这个陌生人会让他泪湿衣襟,而且还要专门为她写一首长诗?


重点在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通读全诗,我们会发现,白居易的人生轨迹,和琵琶女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刻苦求学,功成扬名,巅峰过后,繁华落尽。


对于琵琶女,白居易不是简单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诗人不禁感怀生情,这才主动“翻作《琵琶行》”,写倡女的幽愁暗恨,写自己的惆怅苦闷。将身世之感,融入字里行间,是《琵琶行》和《听颍师弹琴》《李凭箜篌引》最大的区别,也是诗文传唱不衰的秘诀。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的《度大庾岭》和《渡汉江》,这两首诗中,同样都有“不敢”二字。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两首诗分别写于流放和回京途中。流放时为什么不敢恨长沙?,是担心言多必失、触怒天威?回来时又为什么不敢问来人?是害怕故人相见、耻为戴罪之身?


我们同样要结合宋之问的生平经历来看。宋之问的一生,可以说罪孽深重,毫无风骨。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惜攀附权贵,连连变节,甚至为了加官进爵,竟然出卖收留自己的恩人,导致恩人全家被抄斩。坏事做尽,总会心虚。   


正当壮年的宋之问,流放岭南,路经大庾岭,回望中原之时,心里应该有过忏悔,也有过敬畏。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咎由自取的宋之问,一心只想早日回京,哪里还敢心生怨恨。   


他从泷州潜回,遇见故乡之人,很想打听家人近况,却担心罪孽深重,已经祸及至亲,迟迟不敢开口询问。恐惧,羞愧,内疚,悔恨,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才让谪迁路上的宋之问,获罪却不敢恨,思乡却不敢问。



因为有了这些古人,有了这些作品,我们才有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可能。但这些古代文人,离我们都十分久远,在历史的沟壑面前,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诗人本身呢?


1.不要轻易给古人贴标签


古代文人,大多命运多舛,仕途坎坷,有的甚至布衣终老,死后都无钱安葬。于是,有人便给这群落魄书生,统一贴上“怀才不遇”的标签。不管是科举落榜,还是被贬外放,都认为是帝王之失、朝廷之过、时代之错。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孟浩然,唐朝诗人中“仕隐两失”的典型代表。一边自称“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向往竹林七贤般悠游自在的生活;一边又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埋怨天子没有识人之明,最终“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据现存史料记载,孟浩然的一生,至少错失了三次良机:正经赶考,他未能及第;面见玄宗,他出言不逊;刺史约他进京,帮他谋取功名,他却喝得酩酊大醉,耽误了行程……


很明显,孟浩然的确“怀才”,但并非“不遇”,他的悲剧,是性格使然,与时代无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首《登幽州台歌》,写尽了失意者的孤独与寂寞。年轻的陈子昂,曾深受帝王赏识。


进士及第后,武则天见他博古通今,文采斐然,便授为麟台正字,不久又改任右拾遗,并在诏书中大为褒奖,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但是和玄宗优待李白一样,武则天欣赏的,也只是诗人的文章,并没有依仗他经世济时,治国安邦。正因为如此,陈子昂的诗句里,既有“不遇”的悲哀,“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日复一日,幽兰无人识;也有“知遇”的不幸,“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木秀于林,才高必累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一生,不是简单的“怀才不遇”,还有“遇而不得”和“得而不幸”。这般错综复杂的生命体验,又岂是一两个标签能讲得清、说得明?



2.不要将古人“偶像化”甚至“完美化”


有些人执念太深,极度迷信“文如其人”,总认为才华超群的文人,也必然无所不能、近乎完人。真是冤枉作者了。文人不是超人,做不到十项全能。


晚唐的温庭筠,曾担任国子监博士,主持秋试。他对所有考生,都一视同仁。放榜之日,他办了一件大事,将考生的作文和成绩,同时张榜公布,告诉朝廷和百姓,本次大考是“以文判等”,而不是“看人给分”。


此举深受寒门学子欢迎,却因为无视潜规则,得罪朝中权贵,几个月后,温庭筠就被赶出了京城。以半生仕途为代价,换取一场考试的公平,温庭筠的这份胸襟,令人肃然起敬。   


但谁又能想到,铁面无私的温大人,也曾经是问题青年,甚至劣迹斑斑。他连续多年在考场之上捉刀代笔,帮人作弊,最终以“扰乱科举”的罪名,被朝廷拉入黑名单,终身禁考。   


入仕无望的温庭筠,先是流落江湖,后又求职幕府,还在扬州的青楼,屡番醉酒闹事,被巡街的武侯打碎了牙齿,一时斯文扫地,“人皆鄙之”。   


直到花甲之年,在宰相徐商的关照下,他才进入国子监,谋了一份差事。这样的温庭筠,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但行为上的污点,丝毫不会影响,他对晚唐诗词的贡献。“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千万恨,恨极在天涯”,这些经典名篇,一直在流传。   


天才不一定是全才,文品不等于人品。如果崇拜一个古诗人,就看不见他的缺点,还不允许有任何差评,那么他的形象,只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虚幻。  



3.不要以今日眼光审视古人


有一为现代大家,曾经在书中这样评价杜甫,就是杜甫可以称为“诗圣”,但绝对算不上“人民的诗人”。   


他的理由是,杜甫的诗文,都是站在朝廷的立场,替统治者发声。

时危赋敛数,脱粟为尔挥。 
相携行豆田,秋花霭菲菲。
……  
主人长跪问,戎马何时稀。 
我衰易悲伤,屈指数贼围。 

劝其死王命,慎莫远奋飞。   

这是杜甫的《甘林》。遍地狼烟,税赋重于山。杜甫同情诗中的老者,拿出自己的粮食,帮他解了燃眉之急。但同时,他也郑重提醒:“一定要听从朝廷的命令,做一个安分守己的顺民。”   


路经新安时,杜甫遇见军队抓壮丁。他上前安慰村里的老人:“别担心,孩子们的徭役都很轻,而且这是正义之师,主帅会像父兄一样,爱护他们的士兵。”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安吏》

从这两首诗看,这位现代大家的评价,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杜甫虽然同情穷苦百姓,但他将改善百姓处境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统治者的英明神武和励精图治上,不支持民众任何形式的斗争和反抗,甚至在多个场合,充当官府说客,希望大唐的百姓,永远效忠朝廷。   


杜甫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他是名门之后,始终以家世为荣,以天下为己任,从小便立志“致君尧圣上,再使风俗淳”,尽管半生贫病加交,颠沛流离,先历战乱,后遭贬职,但忠君爱国之心,至死不渝。   



不只是杜甫,所有的古代文人,一旦身处乱世,在同情百姓之余,更多的言行,都是在拥护天子、支持朝廷。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心系苍生、忧国忧民。这是时代的局限,与诗人无关。  


即便最具民本思想的孟子和荀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也不过是以施行仁政的名义,来巩固君王的统治,与今天的民主意识,不可同日而语。   


圣人尚且如此,何况这些一心想成为天子门生的读书人?当然不能用民主社会的标准,来评价封建社会的诗人。   


再者,对于杜甫来说,他用尽满腔热血,追随朝廷,关注百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终年都在为民众担忧,一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就焦灼万分,这份赤子之心,足以感人至深。


恩格斯曾说,“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是至高无上之神,从学术成就而言,歌德与黑格尔已经达到巅峰。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和普通的德国人,并无二致。   


古诗人也是如此。他们用如椽巨笔,写就经典无数。但只有完美的作品,没有完美的个人。褪下诗人的光环,他们也是普通人,能力会有欠缺,性格会有短板,道德也可能不完美。这才是历史人物的本来模样。   



其实,包括古诗人在内,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对他们的评价,不能一味神化,也不能全盘抹杀,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贴标签、画脸谱,以致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有将他们拉下神坛,复原为身边的普通人,以平常的眼光审视,以对等的身份交谈,像结识朋友一样,欣赏优点,包容缺点,然后,才有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读懂他们的人生。

 

对于遥远时代的诗人,我们需要做到以上这些才能更加深刻的感悟他们留世的作品。作家叶楚桥洞悉到当代青年对古人生平与诗词理解的割裂感,萌生了做一本““古代文人折腾录”的想法: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世说新语》《新旧唐书》《唐才子传》《涑水记闻》这些史书、笔记和小说时,是很震惊的,顿时有眼前一亮之感。


很明显,这些古籍当中的史书,比教材中内容更丰富、更详实,这些笔记和小说,也更生动、更有趣。当然,笔记和小说中的记载,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有演义和虚构的成分,但它可以与历史参证,可以看成是一种补充和延伸。


然后我就想到,如果把这些历史、诗文、人物和故事作为食材,只要掌勺的人用心烹饪,把握火候,掌握分寸,那一定会做成一桌料足、色香、味美的大餐,老少皆宜,回味悠长,于是《我是人间自在客》就诞生了。



这本书讲述李白、杜甫、黄庭坚等二十一位文人以诗入世的恣意人生故事。从诸子百家到明清大儒,从孔孟之道到唐诗宋词,涵盖300余篇经典诗词文赋,在诗文里探寻历史,在史册中吟咏诗词。

 

恣意人生,他们高居庙堂,他们诗酒江湖。他们的故事开篇是:让我来拯救天下苍生。


流金岁月,他们倚马千言,他们不通世务。他们的故事结尾:不是我不行,是这个时代不行。


他们骨子里的炽热大于世故,以诗入世,挥墨自诩:我是人间自在客。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