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名宏观研究
发布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的宏观研究报告和相关新闻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未名宏观研究

【未名宏观】供需收缩,二季度经济小幅放缓

未名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7-23 10: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苏剑、孔帅

要点:

●  供需双双收缩导致二季度经济小幅放缓,消费和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增强

●  高基数效应,工业部门三大类别全面回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预期下滑

●  需求分化,出口同比和投资同比回落,消费同比回升

●  CPI短期无忧,PPI同比增速上涨压力不减

●  信贷超预期增长,票据融资拉动企业贷款,广义货币同比增速降至最低值

供需双双收缩导致二季度经济小幅放缓,消费和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增强

2018年上半年GDP累计同比增长6.8%,与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持平,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7%,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从已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供需两端均收缩是导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供给端来看,受高基数效应影响,三大产业全面回落。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较上月大幅回落0.8个百分点。需求端来看,三架马车中,投资和净出口回落,消费虽有所回升但并不显著。受去产能和环保政策持续,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回落影响,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较1-5月份下滑0.1个百分点。6月份,受端午节假期、世界杯效应以及6.18网络促销活动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较5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6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进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按照美元计算,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1.3%和14.1%,较5月份分别回落1.3和11.9个百分点。

消费和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从供给端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与一季度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较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上半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5%、31.4%和-9.9%,较一季度分别变化0.7、0.1和-0.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15.1、-1.3和-13.8个百分点。从拉动率看,上半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分别为5.3、2.1和-0.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分别变化0、0和-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9、-0.2和-1个百分点。

高基 数效应,工业部门三大类别全面回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预期下滑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7%,较1-5月份和去年同期均回落0.2个百分点。具体到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较5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主要压低因素是高基数效应,去年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去年次高值。

按照工业部门的三大类别分类,制造业、采矿业和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给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全面回落导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回落。6月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较5月份回落0.6个百分,拉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约4.8个百分点。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较5月回落0.3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速约0.3个百分点。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给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较5月回落3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约0.9个百分点。

需求分化,出口同比和投资同比回落,消费同比回升

受端午节假期、世界杯效应以及618网络促销活动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升。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较5月份上涨0.5个百分点。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一,受端午节假期和世界杯效应影响,食品、饮料、烟酒等消费增长显著;第二,“618”电商年中庆典影响。6月份,受电商年中庆典影响,一方面,线上线下同时搞大幅打折促销活动,增加了当月的消费;另一方面,依据2016年、2017年经验,消费者预计6月份线上线下将会存在大幅的打折促销活动,导致5月份消费被挤占,集中于6月份一起消费,进一步增加了6月份的消费。第三,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石油及制品消费额增速受价格上涨带动进一步上涨。另外,受进口商品关税下调影响,部分消费者推迟汽车消费计划,导致汽车消费额增速进一步下滑。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制造业投资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升。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较1-5月份下滑0.1个百分点。两方面因素导致0.1个百分点的下滑,一方面,去产能与环境保护态度的坚决,导致第二产业的部分行业投资继续负增长。例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下降10.3%。另一方面,调结构继续,不再靠基建投资带动经济。1-6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3%,较1-5月份下滑2.1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投资结构在改善。一方面,分类别看,1-6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6.8%,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另一方面,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升。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较1-5月有所回升,持续高于全部投资,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外需稳定,出口同比增速小幅回落。按照美元计算,6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速为11.3%,较5月份小幅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稳定增长支撑外需增加。从中国主要出口国的经济景气性状况来看,美、欧、日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制造业PMI均处于高位水平,但在未来需关注发达经济体复苏分化的趋势。从国别数据看,中国对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速出现分化。在发达国家中,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同比增速回升,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速则有所回落。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对韩国、香港和金砖国家的出口额同比增速呈回落态势,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有所回升。在进口方面,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大幅回落,叠加人民币汇率贬值效应,进口额同比增速大幅回落。按照美元计算,6月份的进口额同比增速为14.1%,较5月大幅回落11.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包括: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人民币汇率贬值短期内压低进口同比增速;高基数效应。

CPI短期无忧,PPI同比增速上涨压力不减

6月CPI同比增长1.9%,较5月份上涨0.1个百分点,这0.1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猪肉价格、燃料价格上涨的贡献。另外,短期波动,服务价格增速继续小幅下滑。总体来说,居民消费价格增速继续低位运行,物价相对稳定。6月PPI同比增长4.7%,较5月份上涨0.6个百分点,两方面原因导致PPI增速的上涨。一方面,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2017年年初受环保限产影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错峰生产,在2017年5、6月份原材料价格出现了显著的回落,对本月形成低基数效应,是拉高本月PPI增速继续上涨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能源价格的上涨仍然是促进PPI增速上涨的原因,本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上涨19.9%,涨幅扩大5.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变化继续,与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传统产业价格大幅波动不同,自2017年以来,汽车、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医药制造业的价格增速持续平稳上升,反映出新兴产业的健康、平稳的发展状况,工业结构变化进行中。

信贷超预期增长,票据融资拉动企业贷款,广义货币同比增速降至最低值

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4万亿元,环比多增6900亿元,同比多增3000亿元。信贷多增主要是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收缩了理财产品规模,表内融资需求增加,银行加大了信贷投放。另外,季末银行业务冲量也对信贷环比扩张有拉动作用。从结构上看,信贷环比多增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贷款、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增幅较大。6月份企业短期贷款新增2592亿元,同比减少145亿,环比增加3177亿元,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001亿元,环比少增30亿元,同比少增1777亿元。

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月末下降0.3个百分点,为历史最低值。M2增速的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企业存款显著减少,6月新增企业存款同比减少1234亿元。其二,由于金融监管一直在持续,商业银行同业投资规模也可能低于去年同期,从而抑制M2增速上升。其三,6月份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汇率走弱,导致新增外汇存款同比减少,拉低了M2的同比增速。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