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搜索
“
中国发展太快了,在其他国家要数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在中国一年甚至几个月就做好了
”,对于很多了解中国、能说中文、甚至生活习惯变得中国化的在华外国人来说,
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成就”只可能在中国发生。
不仅如此,他们吃着黄焖鸡米饭,享受着中国“新四大发明”,用拔罐强身健体,从“一带一路”合作中受益,点赞中欧班列......这些也许已经你习以为常,可老外却非常羡慕,纷纷向中国点
!
弗朗索瓦年近60,他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办)工作已经15个年头,目前是负责电台的官员。
“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1984年。在上海逗留近一个月期间,我只碰到了两个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
”弗朗索瓦回忆道,“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许多瑞士人对中国感到既遥远又神秘。我第一次去中国时,我母亲还再三提醒我要注意安全
”。
初访后至今,弗朗索瓦已来华数十次,或旅游,或看望朋友,足迹遍及北京、上海、云南、广西、贵州、西藏等地。“
中国不少城市,隔几年再去往往会认不出来,像变了一个城市。
”弗朗索瓦感叹说。
像大多数对时间和数字很敏感的德国人一样,德国中心CEO夏建安清楚地记得,1995年1月份,自己第一次来到中国。
当时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如火如荼。夏建安的主要工作,是为进入中国的一些德国中小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业务提供咨询服务。他说,在中国工作越来越繁忙。
如今,德国不少中小企业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谈到20年来德国公司在中国的变化,夏建安总结了几条:
第一
,以前德国公司选择地址主要是北上广,现在可以在200多个城市中选择。
第二
,以前中国市场对德国公司来说是起步阶段,他们来中国主要是看一看,作一些尝试,即使犯错,对公司整体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如今,中国市场占德国公司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谨慎。一旦出错,风险非常大。
第三
,以前是德国高科技更多地引进到中国,
现在中国和德国在科技上几乎达到了同一个水平。
潘淑娜来自捷克,2012年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的奖学金,实现了她来中国深造的梦想。
“
这几年,我发现中国人越来越自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潘淑娜认为,这种自信来源于开放,她看到中国人特别喜欢出去旅游,乐于结交各地、各国朋友。
“
中国人很自信,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的变化最明显。
”在潘淑娜看来,很多年轻人知识面更广了,追求更高了。“
有很多年轻人不只是把实现好的物质生活作为目标,还非常关注如何能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他们非常努力,在不断地探索。
”
法航荷航集团大中国区总经理顾瑞新,对中国最早的印象源自于20年前他母亲来中国旅游时拍摄的录像。
现在的中国和他记忆中的中国,简直是两个世界。
中国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数字化和电商的发展步伐。现在出门都不带现金了,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完成支付。“
现在我回到欧洲出门需要带现金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比较老土。这一切变化都是过去几年内发生的。
”他说。
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就业、创业,积极融入中国社会,感受中国变化,需要在中国实现个人价值和愿望的机遇。
法航荷航集团大中国区总经理顾瑞新、来自捷克的潘淑娜、德国中心CEO夏建安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他们眼中,在中国的经历成就了他们的愿望,中国是他们心目中的“梦想之地”。
这些年,中国的发展速度令全球瞩目,中国模式让世界震惊!连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纷纷自叹不如。
这些年,比“中国速度”更值得骄傲的是,中国有把“中国速度”带给全世界的胸怀和格局。
中国要的,是共同发展,把世界联系到一起!
下面送上一个美女小视频,看一个外国美女是如何变成“中国土著
”的
↓↓
欢迎新朋友
关注“云石”,
查看更多有意思的内容。
关注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自动识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