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时尚中文网  ·  中国消费者终醒悟 ... ·  2 天前  
物道  ·  不是吧!瓷器也会开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人均指标趋同是新时代城市群的发展方向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7-12-06 17:28

正文


内容来源:新华社思客

作者:周济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2016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规划建设城市群19个,覆盖中国主要人口集聚区域。在回顾成就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整体的城市建设才刚到中期。按照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等目标来看,我们的任务还是沉重的。


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求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比率达到70%以上。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静态测算,我国需要在18年的时间内解决2亿左右的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完全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 而且,我国现代城市群建设还面临着整体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与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差距。这个目标的要求是在保证总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面对这样的任务,如何提高新时代城市群建设的质量,还有很多功夫可做。


01

做好城市群的精准定位,防止发展目标趋同


分类对待是城市群产业布局的基础。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各个城市群在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上都有巨大差异。每个城市群必须依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中央的统一部署,进行精确的定位,才能对下一步的政策制定、产业布局打好关键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是必然的经济规律,协调发展的要义就是形成有高有低、有快有慢的统一整体。 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目标,既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又能互相支持、联动,这才是协调发展。


用单一的标准或者考核方法去衡量不同城市群的建设状况,只会导致各个城市之间目标趋同,恶性竞争。 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基础较好的城市群,要立足国际化大都市圈的要求,努力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国际产业链条上的高点;对于东北和西部,要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激发体制、机制的活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振兴步伐;对于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要充分利用中央的帮扶和其他发达区域的帮助,加快区域经济发达的步伐;对于一些疏解的区域、一些要以环境保护为第一标准的区域,都要采取不同形式,分类对待。


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发展目标,配套适合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才能实现中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目标。


02

做好城市群产业布局,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城市群产业布局是城市间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持续提高城镇化率与控制特大城市人口之间并不矛盾。 资源自由流动能够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但是人口过分集中,对于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的平衡也会造成一些弊端。所以,我国强调的是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保持城市规模适度,人口流动有序,防止资源过度集中于特大型城市。


我们现在能够观察到,有些城市在努力疏解产业和人口,有些城市在“抢人”,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人走人留,不是单纯地对人的限制或者招揽能实现的。人口流入的根本原因是具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社会、自然环境,单纯限制人口或者吸引人口的政策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 要想人口流动有序流动,实现城市群内部,不同级别城市之间和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发展,更多的是要把精力放在产业布局和环境建设上。一个产业发达、产城融合好的城市,必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公平、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城市,也会吸引人口长久来此定居。


03

人均指标趋同是新时代城市群建设的

发展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