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城名城保护
新玩法,老故事,发现更有趣的北京,认识守护古都的人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  21 小时前  
深夜书屋  ·  内地很少能见到的一本近代史神作! ·  昨天  
读书杂志  ·  《读书》首发|孙妙凝:神明也能标准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城名城保护

四名汇智年终大回顾|名城保护行动的一年

西城名城保护  · 公众号  ·  · 2018-12-11 21:56

正文


2周 招募

92个 项目报名

遍及北京和全国各地

高校、学术机构与公益组织

70个 团队入选

来自中日英美各国

参与 北京国际设计周

白塔寺、大栅栏、什刹海、

法源寺、 天桥、朝阳门各分会场

超过 150 场次 的活动

设计创作 100多种 文创衍生品

音频节目 30 余段

微电影 16 ……


--  这  就  是  --

--  四名汇智  --

--     2018     --


12月15日本周六下午2:00-5:00

红楼公共藏书楼

(砖塔胡同与西四南大街交叉口东南50米)


四名汇智与您

畅聊名城保护的自发行动与创意





-来自四名汇智的邀请-


1


“四名”汇智的2018


北京——大师们爱着的城市,历史亲吻过的城市。

名城、名业、名人、名景,共同构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与保护框架。

而内涵的发掘与保护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不懈的关注与参与。 于是,我们有了“四名汇智”计划。


从2017到2018,四名汇智计划招募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团队更丰富,活动也更有趣——


2018四名汇智招募历时2星期,收到申请92份;

申请主体有文化机构、规划设计单位、媒体机构、高校公益组织、自发团队与个人等等。

活动主题涉及古城古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AR/VR、社区营造、城市研究、口述史等各种方面;

活动形式包括讲座沙龙、课程、展览、调研、文创设计、探访等种种类型。

2018年度的“四名”汇智计划,

直接受众 12000人 以上

间接受众 150000人 以上

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

越来越多人见证了北京的美好

2


认识“四名”汇智的小伙伴


“四名”汇智年会为名城保护的行动者提供了相互认识的机会。现场不仅有 身怀绝技的团队成员 分享一年的成果和收获,还有 神秘大咖 交流经验与资源,可谓名城保护领域最活跃的 交流聚会


2018年“四名”汇智计划计划团队70个,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行动主旨与特色,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四名汇智年册,将四名汇智计划2018的精彩内容尽收囊中!


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举,先透露下即将亮相“四名”汇智年会的部分团队!快来现场认识他们吧!


国建cthuwork


国建cthuwork 是基于世界知名电子游戏“我的世界”建成的、创作虚拟作品的民间兴趣团队,仅在Bilibili就拥有17万+的粉丝,累计视频播放量1180万+,其中的“紫禁城还原工程”单个视频播放量就高达100万。

2018年,国建cthuwork参与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城市景观论坛活动、第六届爱在西城公益文化节与《微缩清代北京城》沙盘项目。


互帮互助学习小组

作为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之一,直到1969年前后猜出,西直门是北京最后一座城楼、箭楼、瓮城俱存的完整城门。今年是西直门拆除50周年,为了让公众感受西直门的风采, 互帮互助学习小组 制作了西直门箭楼的大木作模型,在相关老照片展览期间与参观者一起搭建,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营造的乐趣,使人人成为古城保护的参与者。


走读北京

2015年,张传玖随中国徒步网为观众讲解清东西陵、十三陵,受到了观众认可。2017年开始,张传玖开始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开展纯公益文化活动“ 走读北京 ”,并适时开展了“国学开讲”文化讲座。故宫、天地日月先农坛、颐和园、孔庙国子监、大观园、陶然亭、北海、景山、园博园、长城、明十三陵、清东西陵等等,都是走读的目的地。

2015年、2016年全部免费讲解,自2017年开始,每次活动学生免费,其他人士每人赞助30元或50元,所得善款全部资助贫困学生、民营文化单位或重症病人。截止目前,走读北京总计听众3600多人次,总共募集善款4万元。


帝京古建筑彩画

帝京古建筑彩画调研团队 以走访拍照的形式记录古建筑彩画的现状。创办500人的彩画讲座微信群,每周群内讲解彩画知识。定期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分享成果,组织彩画实地讲解活动。

2018年,彩画调研团队开展了“雕梁画栋紫禁城”、“走进恭王府”、“品鉴智化寺”、“清衣明构先农坛”、“三山五园上的明珠”等彩画实地讲解活动。


老马摄影工作室

老马摄影工作室 用影像来记录老北京胡同里的人、物与事。工作室以英国纪实摄影师Matthew Kelly的影像记录为主,深入社区和北京的大小公园拍摄北京人的生活。目前有《北京胡同生活》《公园生活》两个系列。

2018年,老马摄影工作室制作了《白塔下的日子》——白塔寺社区人物故事日历,通过12个社区人物介绍,打开一扇了解白塔寺社区普通人家生活的窗子。



遗介

遗介 团队成立于2017年,目前由8名北方工业大学硕士与本科生组成。遗介主张遗产保护应当走向大众,用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众关注遗产保护,了解建筑遗产价值,进而引导其共同传播建筑遗产文化价值。2018年,遗介团队举办了“亮 家底儿”、“亮 白塔 ”与“遗介 音乐趴”等活动,将新兴的宣传方式与建筑遗产相合,带领公众走近建筑遗产,受到广泛欢迎。


乡愁北京实践团

乡愁北京实践团 成立于2014年,始终秉承“镌刻胡同愁思,再塑丹青新颜”的初心,每年都在探寻与摸索新的街区文化和新的表达方式。

2018年暑期,乡愁北京实践团走进烟袋斜街,记录烟袋斜街与附近历史街巷的活力热点现状,发现该片区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并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变化,展示出最真实的烟袋斜街。另外,实践团还探访了四名汇智计划的优秀入选团队,形成“四名有缘人”系列访谈,制作成绘本。


轮椅上的乡愁

轮椅上的乡愁 由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与乡愁北京实践团共同发起,通过在白塔寺历史街区开展无障碍环境现状调研、乘坐轮椅体验及走访当地古迹等一系列活动,让公众理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了解残障人对城市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同时促进对以白塔寺为代表的历史街区的人文与街区精神的建设。


三山五园研究团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