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来华入境过境免签等政策不断放宽和优化,以及出入境口岸和入境人员停留活动区域的扩大,外国来华旅游人次实现了激增。韩国游客挤爆上海、“周末到中国”等现象都为中国入境旅游2025年发展提振了信心。
购物、消费作为旅游过程中重要的情绪体验之一,免税、退税政策带来的价格优势提升了外国游客的消费意愿,但在机场海关退税流程的便利性也极大程度影响着整理旅游感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上海税务局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8.7%,境外旅客离境退税申请人(次)超7.3万,同比增长198.2%。
面对入境游和退税消费激增的现实情况,只有对当前低效、繁琐的退税机制进行改革,才能释放外籍游客的消费潜力,让入境旅游发展真正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中国离境退税政策适用于非中国境内居民,包括外国游客及港澳台居民,并要求其在中国连续停留不超过183天。对于符合退税条件的商品必须是从指定退税商店购买的、未拆封和未使用的商品,且须随个人行李离境。政策规定单日单店累计消费金额需满500元人民币即可办理离境退税,商品需在购买之日起90天内随本人行李从指定口岸离境。退税率为11%,实际到账金额需扣除2%至3%的退税代理服务费,退税通常以人民币支付,可选择现金或银行卡转账方式。
外国游客在办理离境退税时,首先需在购物时索取增值税退税申请单和购物发票,并在离境当日携带退税商品、退税单、购物发票以及有效护照,前往指定口岸的海关进行核验。海关验核后在退税单上加盖“海关验讫章”,随后游客可前往机场或口岸的退税代理机构办理退税手续,提交已盖章的退税单、护照和海关验核材料,并选择现金或银行卡转账方式领取退税款项。
目前,很多中国境内商店并未开设退税服务,这直接影响了外国游客的购物体验。
退税政策核心目的便是为了鼓励游客消费、促进消费回流、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但由于中国退税商店的覆盖率较低,游客往往只能在大型商场中的国际大品牌门店中享受退税待遇。可见退税政策的落实工作主要围绕影响力较强、品牌较为集中的综合类商场,而对于零散分布的店铺和独立品牌尚无法接入退税网络。
此外,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也并未纳入到退税商店目录内,例如北京国贸Lululemon。同一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或不同商场参与退税的情况也会存在差异,例如大疆在大部分一线城市核心商场均能够退税,但在成都则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当前的退税政策并未实现品牌、商场、城市三个主体的贯穿,三者之间的割裂关系也会导致退税操作的复杂化。
无论是商场统一开具退税单或是品牌门店自行完成,任何一种模式都需要商家配备经过退税流程及服务培训的相关人员配合完成。这不仅需要对于基本退税手续、环节的熟悉,也需要面对外国游客所需要的基本外语服务能力。
由于当前国内退税商店覆盖率和落地实施的范围有限,导致品牌方和商场在投入人力物力完善退税体验的意愿上并不积极。在缺少必要培训下,商店人员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填写退税表格,如何指导游客提供有效凭证,或者如何协调与退税公司或海关之间的沟通。这种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游客的退税体验,进而降低游客满意度、影响购物和消费意愿。
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推行更加便捷的“即买即退”机制,使游客在购买商品时在门店或商场即可完成现金退税,而无需等到离境时再办理相关手续。
然而,中国的退税政策在这一领域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建立完善、智能、便捷的“即买即退”机制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以及旅游购物的竞争力。
根据税务局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即买即退”试点拓展到5家至此,服务涵盖近180家退税商店,全市累计备案700余家离境退税商店,并在10月10日新增静安嘉里中心试点。虽然税务局最新公布了北京新增SKP等“即买即退”试点,但根据2025年1月10日向在商场办理退税的顾客以及北京SKP商场退税客服电话确认后,“即买即退”政策尚未真正落实,顾客仍旧无法直接从商场获得现金形式退税。
而且,国内现行的“即买即退”政策跟我们想象中日本、韩国的退付现金真的一样吗?
作为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的两处“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之一的恒隆广场,今年截止8月底已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5000余份,同比增长超220%。经过电话咨询得知,在恒隆广场办理“即买即退”现金退税有着如下要求:
17天内离境且需要信用卡预授权担保(俗称“冻结”)一笔与实际退税金额相等的款项。虽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现金退税,并促进了游客的二次消费。但完整的退税流程其实尚未完成,游客仍需在离境海关处完成退税商品检查,才能将先前信用卡预授权担保的金额解冻并返还。另外,预授权担保所接受的信用卡也仅限银联双币信用卡、MASTER、JCB,并未覆盖其他国际主流信用卡例如Visa、American Express等。
在对一位曾有10余次首都机场退税经历的澳洲籍游客Linda(化名)的访谈中,她反应每次办理退税都需要预留至少1个小时。
其中最为耗时的环节,主要集中在退税信息录入和退税商品检查两个流程上。
首先,
退税信息录入环节尚未实现全面数字化。
当游客携带已填写好的退税单及相关商品到达机场后,需要先前往海关申报与退税窗口,由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录入、审核与盖章等操作。然而,与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更为智能化的退税机制相比,中国的退税窗口仍然依赖人工审查和手动录入。例如,在一些国际机场,仅需扫描退税单上的条形码即可快速完成信息审核,而首都机场的人工处理方式则大幅延长了办理时间。
其次,
针对退税商品的检查流程耗时较长。
在完成退税窗口的盖章审查后,游客需接受严格的退税商品检查。据多位游客反馈,工作人员不仅会陪同他们前往行李托运窗口以确认退税商品,甚至会通过视频录像存档。这种繁琐且过度依赖人力的机制,不仅拖慢了退税进程,还大大增加了游客的负担。随着入境游客数量的增加和退税消费的持续上升,当前的检查模式能否在不影响退税效率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如何依托智能化信息技术升级,打造游客友好、高效便利的退税机制,需要结合切实情况谨慎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