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概率论
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人口,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跟我走,带你去撞见有趣的灵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概率论

女性需要的城市,究竟长什么样?

概率论  · 公众号  ·  · 2023-06-15 23: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你打开了 概率论 的第 716 篇文章



20多年来,我曾经有过无数次“希望我是个男人”的时刻,

最近的一次,是上礼拜的某一个深夜。

那天晚上我身体不适,想去急诊时却犹豫了:

凌晨单独出门、打车,会不会有危险?

衡量再三之后,我选择了等天亮再去就医。但我忍不住去想,假如我是一个男性,还会因为担忧夜路而不去看医生吗?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演。

2022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65%,其中女性占比远高于男性。

可是,尽管城市里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女性,

她们每天要接收到的「不友好瞬间」却是男性的几倍,

城市的各项设施始终在忽视女性,让她们生活在焦虑与不便之中。

那么,如果有一个对女性友好的城市,它会长什么样?

今天,我做了一份「女性友好城市地图」,

就在我们身边,有些城市已经开始悄悄改变了——




📍深夜的城市


点击查看地图




女性对夜晚出行的恐惧从未消失。

它是走夜路时从未松懈下来的紧绷神经,

是餐厅、酒吧里被陌生男子凝视的眼光,

也是网约车里疲惫却不敢闭上的眼睛。

可是,夜晚的城市空间从来都不该是女性的禁区——


📍首尔


划定50000+个女性专用车位,

靠近监控、管理员岗亭以及出入口,

让女性在深夜的停车场也能安心一些。


几百家便利店成为「女性安心守护之家」,

女性可以在遇到危险时求助店员。

为了缓解夜晚单独坐车的女性恐惧,

首尔还推出了一项「女驾驶员出租车」的服务,

可以预约到离自己最近的女性司机。


📍多伦多


全女性组织METRAC 为多伦多所有地下车库装上了更明亮的灯,

有数据显示,

充足的照明会让夜间犯罪率降低39%。


📍墨尔本


「free to be」App让 女性可以分享城市里安全或者不安的场所和地点,

帮助其他人更好地规划路线。






📍独居女孩


点击查看地图




一个独居女孩要担忧的事情太多了,

外卖、快递、晾一件男士衣服,都要伪装成这里有男性居住的假象,以此保护自己。

在一个女性友好的城市,独居是不应该如此焦虑的——


📍圣塞巴斯蒂安


所有新建住房的入口都必须面向街道,

避免住户进出时存在视线盲区。


📍维也纳


「women-work-city」是一座女性设计师建造的公寓,

这里的楼层较低,保证住户能看见街道,

还非常靠近公交站点,减少步行时可能存在的风险。


📍首尔


在韩国,有一支女子维修队,

专为独居女性提供家庭维修服务。






📍地铁站


点击查看地图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交通,

但女性的需求与安全却被长久的忽视了。

她们可能被骚扰、被偷拍,忍耐着不舒适的出行体验,

其实,我们的城市可以变得更好——


📍首尔


韩国首尔的地铁座椅从「面对面」,

变成了「背靠背」,

旨在减少女性被偷拍、凝视的风险。



📍北京


2017年北京成立「猎狼小组」,

便衣民警四散在地铁车厢抓捕猥亵犯,

仅2019年一年就抓住了285人。


📍深圳


在深圳等地的地铁站里张贴了大量反性骚扰宣传,

警醒,还只是保护女性安全的第一步。







📍公共厕所


点击查看地图



一座城市的性别平等程度,就藏在不起眼的公厕里。

当公厕的卫生、数量和设施无法满足女性生理需求时,

她们将被迫限制自己的出行和活动空间,

据统计,每年女性用于寻找安全公厕的时间足足有970亿小时 ——


📍苏格兰


全国女厕所内免费提供卫生棉条,

发现经期用品不足时,

只要一封邮件就会有专人送来。


📍杭州


部分公厕设立潮汐厕位,

女性使用者较多的时候,可以推动移动门板, 将空置的男性厕位划给女性使用。


📍台北


2017年, 台湾国立大学设立多个性别友善厕所,

无论是酷儿还是带儿子出门的妈妈,

都能在性别友善厕所自如使用。

好消息是,各个城市的性别友善厕所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家暴庇护所


点击查看地图



根据妇联数据,中国超过30%的已婚女性遭受过家暴,

更可怕的是,平均经历35次施暴女性才会报警求助。

可是,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不知道拳头何时落下的地狱里 ——


📍长沙


长沙建立起172个「反家暴投诉点」,

24小时接受女性求助,

这是漫长黑夜里受家暴女性的一束光。


📍伦敦


英国推出「家暴揭露计划」,

可以向警方询问伴侣是否存在家暴前科,

或者暴力倾向的违法记录。


📍东京


日本警察局有一条「女性专线」,

24小时由女警接听,家暴、性骚扰,

都可以通过这条专线求助。





📍母婴室


点击查看地图




我曾在高铁上遇到过一位母亲,

她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起出行,

半路孩子哭闹,她不得不在人来人往的车厢里撩开衣襟喂奶。

在我们的城市中,母婴室的数量远远不足,还有一些条件相当简陋,

被要求履行喂奶义务,却得不到必要的环境支持 ——


📍东京


日本规定,超过5000平的建筑物必须配备大型婴儿室,

内部设施齐全,且允许带娃的父亲进入,

有哺乳需求的妈妈可以使用单独的隔间。


📍巴黎


法国的交通站点、医院、商场、高铁、办公楼,

只要有厕所的地方几乎都配备了母婴室。






📍单身妈妈群体


点击查看地图



单身妈妈需要面对很多困难,

工作、育儿、生活之间如何平衡,

日常出行的不便利,

受到保险、福利项目的歧视与排斥。

好在,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为单身妈妈们做出了改变——


📍英国


「FionaHouse」是一座单身妈妈住宅,

不仅配有托儿所, 每间房间还有对讲机,

方便妈妈们相互帮助


📍上海


单身妈妈无需提供结婚证,

只要缴纳生育保险期满,

就可以在网上申领生育津贴。






写在最后




写这篇推文时,我很高兴看到还有很多城市,

也在向着性别平等的方向发展。

比如,鄂尔多斯建立起了完善的抵御宫颈癌系统, 13-18岁女孩都可以免费接种HPV疫苗。

深圳创立全国巾帼创业创新基地,给予女性创业者更多交流的空间和发展平台。

烧烤之城淄博的公厕里,安装了配备卫生巾、湿巾的安心篮。

改变或许没办法一蹴而就,

但只要在发生,我们的城市总会变得更好。

我想,提出需要「女性友好城市」,

并不是要为女性谋求特殊福利,

而是要拿回一个城市本应该属于女性的空间和视角。

我们想要的,

是女性的安全能得到保障的城市,

是女性的能力被重视,不再受到偏见左右的城市,

也是一个能平等注视到所有人群的城市。

想用英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里的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尾——

「如果连出门看星星都做不到,

那么叫她们追逐星辰又有什么意义?」






尊重女性需求

就是尊重全体人类






文 案   melody
图片 freepik/网络
审 稿   又一、龙克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