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检验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直击临床检验实验教程、规范、误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检验时间

临床实验室遍地开花,检验科何去何从?

丁香园检验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7-26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一个国内某大三甲医院发出的招聘通知引起了我的兴趣。


完整的岗位需求比较多,这里没有全部发出来,上表中已经剔除了检验科、分子检测中心、输血科、病理科等传统检验就业科室的招聘需求。

可以看到,除了常见的招聘检验人的科室,还有大量科室也在招聘检验的学生:皮肤科、妇科、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呼吸内科等 7 个科室都或多或少有检验人才需求。

显然,这些招聘需求都来自于临床科室的「小检验科」。

曾有政策明文规定
严禁临床科室设立临床实验室

临床「小检验科」的存在虽然由来已久,但也曾被明文禁止!

其优势当然显而易见:更加贴近临床,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较高或者对临床诊疗有重大影响的检测项目,譬如呼吸内科最常见的血气分析,妇、产科常见的性激素检测、HCG 检测,内分泌科的甲功检测等,临床「小检验科」的出现可以大大加快患者诊疗进程。

但其背后一系列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首先是利益问题。大家第一想法可能就是:和检验科抢生意。当然,这也是事实,检验检查一直是医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利益而言,检验在哪做没什么区别,但对临床科室和检验科而言,这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再分配了。

不过说句扎心的话,就检验科长久以来在医院内部的地位而言,在医院内部的利益划分上并没有多少发言权,所以和检验科的利益冲突并不是阻碍临床「小检验科」设立的主要因素。

长久以来真正阻碍临床「小检验科」发展的原因是其对患者和医保权益可能存在的侵害。

检验项目在检验科完成,临床只负责开检查单,并不能从检查中直接获得收益;检验项目在临床科室完成,增加的是临床科室的直接收益,很难保证临床医生不会为了利益开具更多检验项目。

就像药品一样,临床「小检验科」难保不会复制「以药养医」的模式,形成「以检养医」的利益输送新格局,而且因为排除性诊断的现实需求,多开检查比多开药更难鉴别。

所以,为了保证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工作客观、公正,签发检验报告只涉及医学问题,不涉及其他社会问题,不受经济利益影响,防止临床实验室因受社会问题或经济利益的影响而丧失公正,过去很长时间内,不少省份明文规定,同一医疗机构内的检测实验室应集中设置,统一管理 ,严禁临床科室设立临床实验室。比如江西早在 2006 年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修正后)》。

管理体系不健全
检验质量难以保证

另外一个掣肘临床「小检验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则是检验质量问题。

近些年来,相较于临床检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逐步实现,院内非检验的众多临床「小检验科」甚至还处于检验质量保障缺失的阶段。具体表现在:


缺少统一管理;
由众多非检验专业人员操作,人员能力确认及资质不能保证;
临床实验室普遍存在室内质量控制(IQC)、室间质量评价(EQA)、质量指标、风险管理等意识淡化;
仪器品牌多、仪器更换频繁、设备校准及项目比对知识欠缺;
信息化自动化落后、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在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医疗风险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当然临床科室本身有意愿使其自身操作规范并符合行业要求,也期望得到统一的质量管理及检验的专业指导,希望做好 IQC、参加 EQA、开展设备校准和项目比对,但往往苦于无从获取指导与信息知识源。

DRG+POCT 发展
彻底解开束缚临床「小检验科」的枷锁

今年,是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 DRG 的一年。

DRG 政策的出现,可以说彻底解开了束缚临床「小检验科」的政策枷锁。

DRG 政策改变了检验检查的底层逻辑,控费成了每个临床医生的必修课,多开检验检查的源动力自然也就消失了。

过去阻碍发展的利益逻辑不再成立,唯一受限的自然就是检验质量的问题。

而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往往只需要领导层的重视和足够的投入。

2024 年 5 月 2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文件强调:建立健全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重点关注即时检验(POCT)质量管理,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对于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重要作用。

图源:官网截图


此前,多省市也都制定发布过相应 POCT 质量管理规范,如 2021 年 8 月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为进一步加强 POCT 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了《济南市即时检测(POCT)质量管理规范(暂行)》。2022 年 5 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即时检验临床应用管理等等。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也在按照行业要求对临床 POCT 进行统一管理,成立由多学科人员参加的 POCT 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人员来自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实验室及临床医护。管理委员会授权检验科作为专业管理科室,帮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甚至有些临床科室的实验室就是由检验科团队一手打造的。

乘着 POCT 快速发展的东风,临床科室「小检验科」将以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面貌出现在医疗机构内。

检验与临床沟通
是追求,也是关键

临床「小检验科」的遍地开花,其核心还是因为临床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对检验的依赖度较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检验结果仅对本次送检标本负责」这句话是检验科对临床仅仅输出结果而缺少临床价值的最好见证。

临床医生认知中的检验科医生仅仅是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测结果,而结果解释、疾病诊断,药物处方等方面并无助益。

正是因此,临床专科实验室才能大行其道。

然而,随着检验主动与临床沟通观念的逐步推广,检验正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参与到临床诊疗中去。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开始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推介最新检验项目,更在于为临床医生有效解读检验报告提供知识性支撑,帮助进一步理解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尤其是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时,临床医生特别希望检验人能在中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临床专科实验室的存在或许可以成为检验服务临床的精细化尝试,但其极其有限的项目数量和单一科室的观察视角,必然难以为专科医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诊断视角。

临床专科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之争或许会一直存在。哪种模式能培养出更多具备临床思维的检验人,更好地协助临床完成临床诊疗工作,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来源:检验医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