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
读
:
股权激励更像是“高福利的捆绑”,股权分配能否最终转化成实际的资产收益,前提是完成预定的业绩指标,指标完成之后才能根据比例进行分红。
来源:传媒内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张颖
当前,传媒行业中的上市企业发展进入到一个特殊时期。
传统广电、出版相关的上市公司处在发展疲软、增长乏力的瓶颈期。受互联网冲击影响,传播格局已发生剧变,加之自身业务仍以有线、电视购物等传统业务为主,该类企业在资本市场属于资金流出较多的板块,股票行情低迷,甚至一度出现停牌。比如,歌华有线、江苏有线。
还有一部分发展潜力较大的传媒上市公司,主要是市值较高、业务全面的老牌国有文化传媒公司、互联网传媒以及有较强业务支撑的新三板影视新锐。该类企业业务实力强,业务范围甚至涉足影、漫、游等领域;股东实力雄厚,操盘溢价能力强。比如,完美世界、嘉行传媒。
知名传媒上市公司
普遍实施了股权激励
传媒上市公司在发展下行压力加大和上升势头迅猛的状态下,都在不断寻求人力资源的优化,加强核心管理团队、经营团队以及技术团队的捆绑,在分配上部分公司大胆实施了股权激励。这一点在互联网公司实施较早,包括布局过传媒业务的BAT三家,其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布局的期权股权分配,现已实施多次激励计划。
阿里巴巴集曾选用四项股权奖赏方案授出股权酬劳,包含阿里巴巴集团1999年购股权方案、2004年购股权方案、2005年购股权方案及2007年股份奖赏方案。2007年上市前后,阿里宣布旗下5000多名员工享有集团的期权可以兑换成阿里巴巴股票,这些持股员工也成为此次派息分红的对象。
非互联网传媒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较早的始于2010年前后,最早在民营传媒公司展开。
2011
年,华策影视推出第一期的股权激励方案,最近几年,华策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壮大,先后收购克顿传媒100%股份、上海最世文化26%股份、北京合润传媒20%股份等。在整个战略版图扩大之后,2017年6月,华策通过第二期的股权激励计划。
传媒上市公司较大规模的股权激励集中在2014年至2015年,涉及国有传媒上市公司、民营广告传媒公司、民营影视传媒公司。
比如,百视通公司推出了首期股权激励计划,成为国有新媒体企业股权激励的“第一单”,被视为文化传媒国企改革的大胆尝试。2014年12月,作为民营广告传媒的思美传媒也公布了限制性的股权激励事宜。
有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谋划之路走得比较长。比如,老牌综合性传媒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在2012年6月就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报批证监会,随后经过多次论证,对股权激励数量和股价进行确定,直到2015年才正式通过了这一计划。
有个别上市公司经历发展重组,变更了名称和股票代码,不得不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比如,由百视通和东方明珠换股合并重组成立的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新的东方明珠在2016年对外宣布了股权激励计划,被视作中国广电行业传媒第一股。
传媒行业股权激励计划
大多具有“限制性”
传媒上市公司采取股权激励计划,主要目的是激励核心员工,包括董事、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有助于留住人才。这也是民营传媒公司更早的开展股权激励的原因,民营传媒公司跳槽的情况更为普遍,对公司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
股权激励更像是“高福利的捆绑”
。
股权激励计划进行的股权分配能否最终转化成实际的资产收益,前提是完成预定的业绩指标,指标完成之后才能根据比例进行分红。
而且,这些股权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不得买卖,设定了明确的解锁期,一年一年的释放红利,解锁期过后才能自由买卖。中期离开则不再享有,实际上还是固定人才。
比如,华策今年实行的第二次股权激励,明确公告行权目标为2017年净利润不低于6.5亿元,或营业收入不低于52亿元;2018年净利润不低于7.8亿元,或营业收入不低于65亿元;2019年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或营业收入不低于75亿元。
华策发布股票期权1,144.53万份,授予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181人,等待期1年,分3期行权;限制性股票2,855.47万股,授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共计224人,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3期解除限售,预留股票分2期解除限售。
股权激励只是一个引擎
必须配合整体发展战略
当前,多家传媒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其目的不尽相同。东方明珠是上海文广旗下的上市公司,是传统广电国企举集团之力发展的新媒体企业,是上海文化产业迈向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引擎。东方明珠实施限制性股权激励,最终目的是敦促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改革,而“人”才是实施改革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