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西峯_突然之间://@李迅雷:说明一下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突然大批涌现!有人几天收入超5万元,事关De ... ·  昨天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2 天前  
中国中医  ·  陕西新增7个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果然爆了!网友:强到可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美国连遭天灾,伤亡惨重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10-12 20:00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82-美国连遭天灾


文字:小哲

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


10月9号夜间,美国佛罗里达州遭遇今年最大风王—— 飓风“米尔顿” ,飓风一路摧枯拉朽,横穿佛罗里达半岛中部,造成了至少20人死亡。


"米尔顿"破坏力惊人

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图:TRT)▼


评级机构穆迪认为,“米尔顿”将造成1750亿美元损失,相当于佛州GDP的13%,破坏力超过了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


佛罗里达被直接贯穿▼


飓风之大,一锅装不下

几乎填满了半个墨西哥湾

(飓风“米尔顿” 图:NOAA)▼


仅仅在半月前, 飓风“海伦妮” 横扫美国东南部多个州, 带走了至少191条人命 ,是“卡特里娜”之后美国最致命的飓风。


刚刚被“海伦妮”肆虐过的佛州

废墟还没来得及扫

这“米尔顿”又来了

(“海伦妮”过后的佛州坦帕市 图:E.Dorsey)▼


美国的气象灾害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其展现出的 某种劣势 ,可能和我们对美国地理的一般印象有很大出入。


一般印象里,美国的地理环境可以说是 王炸开局 ,占尽了各种优势:


在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宽阔的 密西西比河 汇聚了众多支流,形成了一个 面积达到31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流域 ,约等于一整个印度。


母亲河密西西比,几乎横跨半个美国

横屏 密西西比河流域▼


这其中又包括 153万平方公里的中央大平原 ,黑土层的面积也高达120万平方公里,作为对比,中国三大平原加起来也只有85万平方公里。


这么好的一块土地,再加上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美国本土就成了一个 兼顾海陆的超大号天府之国


美国,天选之国?

横屏 美国地形图 图:reddit)▼


但优势和劣势往往一体两面,美国开阔平坦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确实有利于农业、工业、航运、铁路的快速展开,但也 让冷暖空气可以快速推进 ,墨西哥和加拿大固然威胁不到美国,但是墨西哥湾和北极可以。


还记得《后天》么

说得就是北大西洋暖流崩了以后

北极冰锋长驱南下,大半个美国被埋了的故事

虽是科幻片,却有很强的事实依据▼



“柔软的腹部”


美国大平原以南就是 墨西哥湾 ,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太阳辐射, 海水十分温暖


阳光、沙滩、大海、 美女

墨西哥湾的正确打开方式?

(墨西哥湾旅游胜地坎昆 图:壹图网)▼


而在七千公里外,在低纬度东风的吹拂下,温暖的 南赤道洋流 在南美的圣洛克岬分流,其北支的 圭亚那暖流 沿着南美海岸经加勒比海注入墨西哥湾。又进一步提高了这里的表层水温,相比东边同纬度的大西洋水温要 高出2~3℃


南赤道洋流—圭亚那暖流— 佛罗里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这是一趟穿越南北半球的辽阔征程▼


每年 夏天 ,从加勒比海到非洲西海岸,北纬10°-20°区域内的海洋表面温度常常超过30°C, 会发育出大量飓风 ,这就是“大西洋飓风季节”。


这些飓风一路转进,有一部分会转进到墨西哥湾,此时墨西哥湾的海水表面温度可以达到32°C, 大西洋飓风 来到这里,被狠狠地加强了一把,为登陆美国做最后的准备。


"飓风池"发育—墨西哥湾加强—直扑美国

这是很多北大西洋飓风短暂而绚烂的一生

被吹秃了的佛罗里达,恰好处在飓风的主要路径上▼


登陆美国的飓风,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但肯定 年年都有 ,美国成立了国家飓风中心(NHC),专门监控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热带天气系统,并将飓风分为五个等级。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儿

都是生成风力达到12级的北半球热带气旋

只不过“产地”和等级分类不同

西太平洋海域生成的叫台风,分三级

东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上生成的叫飓风,分五级▼


那些破坏力最强的飓风往往兼具两个特点:他们都 在墨西哥湾获得了充足的补给 ,以及 从南方“柔软的腹部”闯入美国内陆


2005年8月25日,热带风暴“卡特里娜”持续增强为飓风后,穿越佛罗里达南部, 进入墨西哥湾 ,此时墨西哥湾海水表面温度超过32°C,卡特里娜迅速 增强为5级飓风 ,“卡特里娜”中心最高持续风速高达280km/h。


吸饱了水汽的“卡特里娜”

变成了罕见的超强五级飓风

即将给新奥尔良带来灭顶之灾▼


8月29日,加了buff的“卡特里娜” 再次登陆路易斯安那州 ,密西西比河口的 新奥尔良 一度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当时多个避难所的食品、药品、生活必需品严重不足,由于迟迟等不到援助,骚乱和物资抢劫也层出不穷,这场灾难至今还是新奥尔良难以磨灭的伤痛。


整座城市都被水泡了

(灾后新奥尔良城区 图:wiki)▼


“卡特里娜”在登陆后加速向东北转进,由于美国中部一马平川,几乎没有地形障碍, “卡特里娜”横扫美国南部和中部多个州 ,造成超过1800人死亡和1000多亿美元的损失。这一场飓风就刮掉了 美国当年GDP的1%


人没了,家也没了

(灾后新奥尔良城郊住宅区 图:wiki)▼


十六年后的2021年,飓风“艾达”在加勒比海形成,一路向西北进发, 进入墨西哥湾后快速发展 ,8月29日凌晨0点刚刚被确认为三级飓风,一个小时后就变成四级飓风,当天中午就以最大持续风速240km/h的强度 在路易斯安那州登陆


16年后,飓风“艾达”卷土重来

登陆风速加强为四级

横扫路易斯安那州▼


9月1日,也就是三天后,降级为后热带气旋的“艾达”在 横扫中部大平原 后,于夜间侵袭纽约,暴雨导致部分地区发生洪水,至少8人死亡,美国国家气象局也首次对纽约市部分地区 发布了暴雨洪涝紧急警报


宇宙中心纽约市,也被淹惨了

(纽约地铁被淹 图:twitter)▼


从距离上看,新奥尔良到纽约的距离相当于从广州到北京,而“艾达”的美国远征就仿佛台风从广州登陆,通过陆路沿着京广线一路向北,并在北京引发洪水。但仅凭常识就知道, 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距离相当于从广州刮到北京

一路翻越崇山峻岭

台风也就被磨得一干二净了


墨西哥湾确实给飓风加了buff,但要想贯穿美国北伐纽约, 毫不设防的美国大平原 也是必要条件。


而反观中国的地形,从浙江一直到广西的东南海岸线 遍布山地丘陵 ,地形的阻挡与摩擦,会 让风力迅速下降 ,所以一般的台风很难深入我国内陆。


比如2022年的台风“暹芭”登陆时风速达到35m/s,仅仅一天后就 减弱为中心风速16m/s 的热带低压,勉强到达广西东北部的“暹芭”已经很难确认其环流中心,“暹芭”这辈子都过不了长江了。


台风“暹芭”登陆后

被岭南的大山来回揉搓

还没出广西就快形魂消散了▼



极涡“亲自挂帅”


面对热带风暴, 美国“柔软的腹部”可谓门户洞开 ,而在两千公里外的北方,美加边境是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边界,中央大平原连接着被长期侵蚀磨平的加拿大地盾, 一块平地连着一块更大的平地 ,向遥远的北极敞开了胸怀。


也就是说在驻巴芬岛北海龙王面前

从哈德孙湾到墨西哥湾,几乎无险可守

南北向的密西西比河上空,寒流可以肆意流淌

(底图:shutterstock)▼


北极由于太阳辐射较少,低温的冷空气密度大,就下沉到地面附近,表现为“冷高压”,而在高空则表现为“冷低压”,高空的寒冷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围绕着北极自西向东旋转,形成了一个 逆时针旋转的环流系统 ,称为 极地涡旋 ,简称“极涡”。这是北半球冷空气和寒潮天气背后最大的boss。


极地涡旋迅速南下席卷北美

(12月23日至25日平均气温预测)


在冬季, 北半球的极涡会分裂偏移 ,产生两个中心,分别位于 西伯利亚 加拿大巴芬岛 上空,所以这两个地区特别寒冷。


相当于分出好多条北海龙王

每一条南下都是一次大寒潮

(图片:NOAA)▼


平时,中纬度高空的西风带会环绕在极涡周围,将极地的冷空气牢牢锁住。 但如果 西风带减弱 、会形成较大的“波动”,高空的西南风和西北风,会 带动低空的冷空气南下 ,让温带也体验下啥叫北极。


得克萨斯和阿拉斯加成了一个温度

等于免费体验了一把北极

(2月15日北美气温, 图:NASA)▼


这些冷空气吹过平坦的加拿大地盾,来到同样平坦的美国大平原,那当然要 继续南下、继续降温


2021年2月极涡甚至“亲自挂帅”,冷空气沿着落基山脉东侧, 从中央大平原一路向南,速度极快,横扫半个美国 ,纽约海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结冰过程,冷空气直达墨西哥湾沿线,在得克萨斯州与暖空气交汇,天降大雪。


平时炎热的得州

被长驱直入的冷空气贯穿

(卫星图:NOAA)▼


这种冷空气南下对于位置靠北的加拿大人早就习以为常,但对于南方的得州人属于 突然袭击


仙人掌:我是谁、我在哪、这是啥

(得州首府-奥斯汀,图:shutterstock)▼


当时大量新能源设备停止运转,得州的电力供应一度减少四成, 电价飙升 ,很多人在寒风中 无电可用 。独立于全美的得州电网也在事后被广为诟病。


风暴过后,从太空中望去

夜晚的城市多了一块块“黑斑”

(得州第一大城休斯顿前后对比 图:wiki )▼


美国头上悬着巴芬岛极涡,中国头上也悬着西伯利亚极涡,不过中国一系列的东西向山地形成了阴山-燕山、秦岭等地形防线, 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被大幅削弱 ,发展极限大概就是 云贵边界的准静止锋


冷空气最远也就到这儿

西南的大山实在翻不过去了


所以中国受寒潮影响最严重的还是内蒙和东北而 非中国南方 ,像美国每年都会发生的大范围暴风雪,在中国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有一次。



龙卷风走廊


美国这种南北通透的地形除了有利于大规模极端天气的推进,还会在 相对微观的尺度上出现更加壮观的奇景 ,比如 龙卷风


一路火花带闪电

继续在灾区伤口上撒盐

(飓风“米尔顿”过后形成的龙卷风 图:R. kumar)▼


龙卷风如果发生在上海、广东或许能冲上热搜,但在美国那真是稀松平常,美国是全球龙卷风最集中的地区, 每年记录1000多次 ,是欧洲的三倍。


美国:龙卷风这个世界第一,真是不要也罢

(世界龙卷风图 图:reddit)▼


在美国内部,龙卷风又特别集中于龙卷风走廊(Tornado Alley)。这条走廊 从得克萨斯州延伸到俄克拉荷马、堪萨斯、内布拉斯加、科罗拉多和南达科他


放大看一看

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地区红到发紫的地方

就是龙卷风走廊了

(美国龙卷风灾害风险 图:FEMA)▼


龙卷风集中于此 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这里是美国大平原的西侧,紧贴着落基山脉,来自墨西哥湾的 低空暖湿气流 可以很顺畅地流入这里,而高空的西风带在轻松绕过落基山脉后,带来的 干冷空气 与北上的暖湿气流交汇于龙卷风走廊。


西边的干冷空气和东边的暖湿气流

在中部的龙卷风走廊地带交汇▼


此时高空为密度大的冷空气,低空为密度小的热空气,这种 极不稳定的结构会激发强烈的对流 ,迅速成云致雨,产生 激烈的雷暴天气


密度大的反而在上面

这种颠三倒四的状态, 会引发激烈的雷暴天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