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的低龄宝宝,没有是非对错的概念,所以,这时候就要分情况分场景,科学引导来解决问题。
场景一:不刷牙、不吃饭
解决办法:用选择代替命令
举个例子:
孩子刚得到一个新玩具,想多玩一会儿,但到了吃饭时间。
这时,千万别这么说:“现在就是吃饭时间,你不能玩玩具!”
你可以这么说:
“宝宝,我们把看动画片时间改成玩具时间,可以吗?”
“我们吃完饭继续玩好不好呀?”
让孩子有选择、有主动性,他才愿意配合。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场景二:触碰危险的电器、剪刀
解决办法:及时制止,告知后果
小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东西,只是出于好奇,什么都想碰一碰。
举个例子:
对于一些还不能自主交流的宝宝,家长要做的就是先抱走,蹲下温柔坚定地对他说:宝宝,这个不能玩哟,很危险。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对于已经能很好交流的孩子,冷静客观告知后果。
场景三:不买玩具、不让看电视,哭闹威胁
解决办法:冷处理或者转移注意力
孩子对父母的哭闹“威胁”,一定不能妥协,否则只会让他愈发放肆。
举个例子:
到了商场,宝宝看到恐龙玩具就要买,不买就打滚哭,但是家里有一个类似的玩具。
这时你可以这样做:
带他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冷静地看着孩子,等他察觉到哭闹没有作用时,便会自己找台阶下的。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另外,也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玩具以外的事情上。
总的来说,面对0~3岁的宝宝,家长要多提醒,多制止,有耐心,要给孩子时间,一步步来。
有家长问:那3岁以后的宝宝呢,犯错可以惩罚吗?
点个“在看”,跟着科大大往下看!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3~6岁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这时候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知道:虽然“打”是立规矩的一种手段,但是犯法的!
我们在教育的尺度内,可以适当惩罚孩子,但也需要掌握以下4个原则: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1.只能打手心,不能打其他部位:尤其是头部/后脑勺、耳朵、后背、屁股。
2.惩罚孩子不能带情绪:要带着规矩去打,而不是发泄情绪。
3.要先交流,指出其错误: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妈要惩罚你,是你违反了规矩,做错了事情,所以要受到“惩罚”。
你可以这样对TA说:我很生气,因为你刚刚做了...这样会伤害…妈妈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么做。作为惩罚,我要打你的小手心。
4.孩子犯错,父母也要一起受罚:惩罚孩子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疏漏,愿意和孩子一起受罚,比如面壁思过。
那到底哪些情况,可以适当惩罚孩子呢?主要有以下3种:
❐ 危害生命安全或会带来重大后果
科大大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合肥一个小孩从28楼扔下15个啤酒瓶,屁股被家长打开花!
像孩子犯了这种错,父母必须严肃处理。如果孩子真的“成功”了,或者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而再犯,后果将不堪设想。
❐ 以下2种情况,也可以适当惩罚孩子
①目无尊长、打骂长辈。
②频繁说谎,品德问题屡教不改。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2种行为,可以适当惩罚孩子,但也要意识到,自己平时的教育很可能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要从根上去解决!
另外,各位宝爸妈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孩子,让他产生敬畏之心,而不是为了泄愤!
家长学会控制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
《欢乐颂》里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特别是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那些伤害,或许要用一辈子去消化。
所以,作为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脱离教育去打骂孩子。
想要控制情绪,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学会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理解孩子。想想我们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母打过,那时候是怎么想的: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根据自己换位思考后的感受,再采取下一步行动。
2.激情三连问
“我现在是理智的吗?”
“我的坏情绪是因为孩子吗?”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反思自己
其实,打、骂、惩罚都治标不治本,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尽管孩子犯错误,作为家长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生而不养是罪,但养而不育,育而不善又何尝不是种孽,还是种自作孽。
郭德纲就曾在节目里说过:“没有哪个爹娘不爱自己的孩子,我在家把他管好了,总比他到外边被别人管强。 我把他欺负够了,到外面才没人欺负他。”
你不管教好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而等到那时,再后悔都晚了。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底线,陪孩子慢慢长大!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好啦,今天的知识就讲到这里啦,还有什么想问的,留言告诉科大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