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敦刻尔克》的热度还在持续升温,豆瓣阅读也和电影同步上架了电影官方历史顾问、历史学家 Joshua Levine(约书亚·莱文)重述敦刻尔克往事的
Dunkirk:The History Behind the Major Motion Picture
(《敦刻尔克:电影背后的历史》),正在2折特价热销中。
接下来你将看到一场豆瓣阅读、诺兰、莱文和几位电影主创的对话,内容关于电影和电影背后的真实历史。问题是我们看完电影后最想知道的,回答全部摘选并编译自莱文的这本书,所以这其实是一场虚拟对话。但相信它一定可以满足你看完电影后满满的求知欲。
《敦刻尔克》历史顾问约书亚·莱文在敦刻尔克纪念碑前
在筹备电影的早期阶段,诺兰就从莱文的
Forgotten Voices of Dunkirk
一书,也是现在这本书的初版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因此聘请他做电影的历史顾问,和他一起走访了很多敦刻尔克撤退的亲历者,并邀请他来到电影拍摄现场一起工作。
《敦刻尔克》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战争片,这本原著也不是一本传统意义的
“
历史书
”
。
《敦刻尔克》里没有其他战争片中的历史和战争形势介绍,没有出现敌人,也没有出现作战指挥室,很多在看片之前认真学习了相关历史的诺兰铁粉发现查阅的资料都没用上。看懂本片只需要掌握几个基本历史知识点就够了:
1940
年
5
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的攻势下崩溃,在法国南部的敦刻尔克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撤退行动;最终撤退人数将近
34
万人(联军总数约
40
万人),是原计划的
10
倍多,这要归功于无数英勇协助撤退的平民船只;这次撤退行动虽然不是一场胜利的战役,但是没有投降,为日后的重新反击保存下了兵力,因此是一次壮举,被认为是二战意义重大的转折点。
诺兰没打算上历史课,莱文也同样,他写这本书,只是想将诺兰在电影里没有讲完的故事讲完。
在电影里,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个谜,他们没有谈话,他们的衣兜里没有放着远方恋人的照片。但是在这本书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他们都是谁,在撤退中经历了什么,曾经满怀希望还是感到绝望,如何看待作为士兵的自己,和自己亲历过的整场历史事件。
豆瓣阅读:为什么电影一开始汤米一直在找地方上厕所?
莱文: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可能无法想象,我们规律(或者不规律)的内需在战争中会引发多少麻烦。我们采访的战士里,有些人会把骄傲暂放一边,给我们讲他们在撤退的那几天是怎么上厕所的。不过也有人非常激动地说,因为大家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所以也就没有上厕所的需要。
诺兰:和这些卓越的战士的对话给了我们很多信心,因为我们想在电影中展现的东西,和他们的亲身经历是遥相呼应的。比如有一个小伙子向敦刻尔克运送水,这意味着他要中途下船,而且之后没办法再乘同一艘船回去。而且这个小伙子不是士兵,他只是从英格兰过来运水的。——让我着迷的正是这些人们如何将这一切实现的种种细节。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汤米一直在找厕所的原因,因为这些细节非常有意思,这些后勤相关的东西。他们从哪里得到食物?从哪里得到水?
影片开始的汤米,本打算上厕所,但不得不忙于逃跑
豆瓣阅读:沙滩上的泡沫很壮观,这是刻意营造的视觉效果吗?
莱文:内森(电影的美术指导)记得有一天,泡沫出现在了沙滩上。“就像是《日瓦戈医生》或者类似的电影场景,这些人踏着泡沫走了过来。”抓住这些无法预料的时刻,是拍电影很重要的一部分。
内森(美术指导):这就是我们想展现敦刻尔克故事的方式。整个事件就是一场见机行事,一场有组织的混乱。那么多情况在同时发生,那么多彼此独立的事件,沙滩上有那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不同的敦刻尔克。就是这么一场事件!电影是要让观众通过视觉的方式投入其中,而不是坐在其外观看。诺兰的脑中一直有这些想法,而我就是要来帮他把这些想法全部视觉化——这就是我前六个月的工作。
电影美术在沙滩上的泡沫上下了很大功夫
豆瓣阅读:这是一部战争片,但为什么片中始终没有出现敌人?
诺兰:敦刻尔克的故事不是一个关于胜利的故事,这不是一场战役,这是一次撤退。所以我不觉得它是一个战争片,我把它看做一个求生的故事。因此片中没有出现德国人,而且整部电影完全是从如何险中求生的视角拍摄的,而不是着眼于事件中的战略权术。
莱文:面目不清的敌人才会是你想象中最深的梦魇,才会真的吓坏你。这部电影几乎可以算是个惊悚片,类似心理惊悚片这样的?
莱文:诺兰认为,沙滩上的士兵和敌人是没有直接接触的,他想把这在片中展现出来。
尼罗(电影助理导演):这也是战争中的真实体验。我们和老兵们聊过后发现,他们其实没有见过敌人。一方面,当有人朝你射击,你不会抬起头盯着他看!你只会躲进洞里藏好。这是种很恐怖的经历。从另一方面说,我认为展现死亡就够了,死亡,还有求生——这种最简单直接的努力。
莱文:对于诺兰来说,不让敌人露面,还可以让电影中的事件不再和地缘政治相关——而是成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人类求生的故事。士兵其实并不真的明白自己在经历什么,而观众也不明白,这样恐惧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样的。
诺兰:如果你一直在拍德国人,德国将军在房间里讨论战略什么的,你就掀开了面纱。观众知道的就比电影中的士兵多了。事实上,士兵们在水里站成一排只是因为他们看到别人也这么做,而不是因为他们知道有船来了。我认为这才是最精彩的,也是最可怕的。
豆瓣阅读:有一个镜头是,他们在沙滩上看到另一个士兵在向海的深处走去,他是在做什么?
莱文:现实中,很多人自杀了。他们走向水里,然后就真的这样做了……他们精疲力尽,无法再振作。这件事我始终挥之不去。
莱文:这件事也是电影中那个场景的来源,给电影带来了如此令人震撼的一幕。很多士兵都表示确实看到了这一幕。“他们被巨大的压力压垮了,没有谁能帮他们。”
莱文:也有一些例外,人们发现有些人其实是一直游了下去。在近海的一艘救生船上,有人发现一名士兵正在向英格兰游去,而且携带着大部分武器。看到救生船,士兵大声求助。但是船长拒绝了,因为折返会让船上的每个人都面临危险。这名士兵只能听天由命了。
诺兰:当我看着电影中这个人走到水里的场景,我其实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是想自杀?还是觉得自己可以游过去?不过我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我当时还问了跟我们讲这个故事的士兵,“他是不是想自杀?”士兵说他不知道。他只是看到了这个画面。
莱文:你说这个人他自己又真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诺兰:说真的,我不知道。
面对着大海的士兵们
豆瓣阅读:小船们齐刷刷出现的一幕让人热泪盈眶,在真实的历史中,船员都是什么人?
莱文:埃尔文号很有代表性。退休的海军上尉阿齐·布坎南响应号召,来到萨克福的一个造船厂。他成为了机动游艇埃尔文号的船长,而且有了两名船员,一名是退休的渔夫,另一名是一位航海短篇小说作家。
不过官方一直吞吞吐吐不给他们指派任务,因为觉得他们的船太慢,船员又缺乏经验。布坎南和船员很沮丧,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出发了。
虽然路上引擎坏了一阵子,埃尔文号还是在周一一早抵达了防波堤。当时敦刻尔克滞留的大多数士兵是法国人,一个人用法语问他“船可以装多少人?”他知道对方问的是什么,但他不会用法语说25,只会说30,所以他就回答“30人!”就这样,他的小船超载了。
布坎南本想着可以在回去的路上往其他船上挪几个人,但是他的船太慢了,其他船早就开远了。而且远离大部队,他们也不知道已经排雷的航道在哪里。但是他们的船吃水只有三英尺六英寸,水位又低,所以觉得不太可能触雷。他们最后载着25个法国人和8个英国人成功抵达,小小的埃尔文号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乔治的身上有很多真实的船员的影子,他们非常年轻,毫无航海经验,但义无反顾踏上了征途
豆瓣阅读:电影里的角色都只是想方设法自保,没有任何“英雄主义的光环”,而且最后觉得自己当了逃兵很羞愧,真实的人物也是这么看自己的吗?
莱文:我记得有一个人说,“那种情况下你也只能顾得上担心自己。”
诺兰:对,在我看来他是咱们交谈过的最有意思的人之一。他的话里透露的意思是他经历的这些事他自己是不觉得光荣的,但是他很肯定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给我感觉他的意思不是他做错了或者这件事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我们就不要再谈它了,就让它过去吧。对我来说,亚历克斯、汤米和吉布森(电影中的三个主角士兵)之间的种种关系就是这样的含义。我们没有想对任何人做评判。但是这让我感到有一扇窗户打开了,通向人们各自深埋心中一直秘而不谈的过往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