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新逻辑  ·  跨部门协作难,OD用这六招! ·  4 天前  
薪人薪事企小薪  ·  员工离职当天,要求必须结清工资,合理吗? ·  4 天前  
HR实名俱乐部  ·  目前,什么行业钱多稳定,适合HRBP发展? ·  5 天前  
以航讲公务员面试  ·  2025年京考预测题——电梯“一梯一码”难点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她曾在外资集体撤离时逆势进入,如今又抢先出击“一带一路”大市场,为何每次都能抓住时势变化的大机遇?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4-04 11:56

正文

“房地产行业是男性比较优势的行业,我们女人得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她说。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粟灵    编辑|尹一杰    摄影|邓攀  


“我在‘一带一路’上走了三年多了,想走好这条路,我们一定要先交朋友,后做生意。”王琳达笑得爽朗。


采访间,她收到一条消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协商之后,塞尔维亚最大的房地产商同意其提出的条件,并希望与之开展合作。


“房地产行业是男性比较优势的行业,我们女人得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她说。


对于这位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来说,进军中东欧是她的第四次机遇。她总是善于“烧冷灶”,在目标市场起步或低谷时期,果断入场,再享受丰收的果实。1989年,当外资纷纷撤离中国大陆时,她逆势而入,成功淘到了她在中国大陆创业的第一桶金。三年以后,北京召开第一届香港招商会,第一次允许外商投资房地产。彼时在南方沿海地区拥有一定产业的她,迅速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占据一席之地。2009年,她又把触角伸向在金融危机中一蹶不振的纽约。如今,当年低价收购的房屋和土地,都已暴涨数倍。


“我始终相信政府。以前听邓小平的话,现在听习主席的话。”时势造英雄的背后,是她对中国政局把脉后的伺机而动。


2014年1月,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琳达踏上了去往塞尔维亚的旅程。那个被称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遥远国度,曾以“南斯拉夫”为名。铁托总统、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歌曲《啊,朋友再见》,都是她童年的美好回忆。早在2009年,该国即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东欧国家。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E763高速公路、科斯托拉茨电站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都由中国企业建设。


到达塞尔维亚以后,恰逢该国竞选。机缘巧合,王琳达与佐拉娜·米哈伊洛维奇一见如故。


后来,米哈伊洛维奇如愿成为塞尔维亚最年轻的副总理兼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部长。一年以后,在王琳达的牵线搭桥下,中国建筑与塞尔维亚交通部展开关于贝尔格莱德机场扩建项目洽谈。这是她带去的39家中国企业之一。


在“一带一路”上,王琳达还有一点坚持,“我要让公益慈善跟着‘一带一路’共同走出去”。就在初访塞尔维亚四个月后,该国连降暴雨引发洪灾。获知洪灾消息的王琳达第一时间安排人员捐款。


从香港汇款的30万元,当天到账。来自中国企业家第一时间的关爱,让塞尔维亚政府和人民深受感动。第二年,在“类似于人民大会堂”的国家级殿堂里,王琳达被塞尔维亚政府授予“中塞友好形象大使”。


另一项慈善之举是在考察乌日策投资项目期间。当地一所因经费欠缺而“烂尾”的幼儿园引起了她的注意。“满山的孩子在跑,没有学上。我本身就是一个办教育的,又是一个房地产商,还是一个Mother。我会怎么想?”她当即出资33万欧元援建乌日策Pora幼儿园。王琳达在幼儿园推广中文。她给出的理由是,在未来塞尔维亚与中国的交流,以及拓展中国市场方面,懂中文的孩子将更能有所作为。


然而王琳达并不是一个苦行僧似的慈善家。第一次慕名前去拜谒著名爱国华侨、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之墓时,她开始思考新时代的慈善路径。“当时我就立志,如果有一天我能办学校,我不会倾家荡产办教育,我一定要可持续发展地办教育。”在学区房被炒得如火如荼的当下,很少有人知道,王琳达正是那个把教育与地产结合的第一人。而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北京怡海花园,标志着她从单一的房地产投资开发拓展到教育资源与地产社区的融合。


王琳达有她的野心,她希望把这一模式推广到塞尔维亚。按照她的规划,借助房地产,她将与当地优势教育资源合作,投资建设幼儿园和学校。如果一切如她所愿,塞尔维亚人民将获得实惠。


另一个可与之对应的案例是,去年河钢集团在中国最高层的支持下,以46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收购该国唯一国有钢铁厂——斯梅代雷沃钢厂,以解该国政府燃眉之急。正式签约6天后,执政党在选举中顺利连任。


纵横捭阖于商界,长袖善舞于外交圈,回归家庭时,王琳达也在努力探索“母亲”这个角色。


她用了20年时间,每年带着儿子,乘坐着“不离开地球表面的交通工具”,去中国各地旅行。旅行的同时,她会聘请集团所属学校老师陪同,帮助讲解相关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


“重点是培养他自信、自强和责任感。”提起儿子,王琳达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温柔。而这一游学模式后来被推广到她集团所属学校,发展成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课。


或许,在未来,这一模式还将被推广到塞尔维亚,成为中塞两国民间交流的又一次创新。

(粟灵 [email protected]


在她们的字典里也许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无论是在人生迷茫的路口,还是在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悬崖,对于她们来说只有“挑战”。

 

4月8日,2017(第九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开幕演讲环节,邀请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中国首善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国美控股集团杜鹃,著名管理学家陈春花,高林咨询创始人/前蒙牛掌门人孙伊萍,敦煌网创始人兼CEO王树彤,与你分享她们曾经那些“挑战不可能的事”,希望带给你更多启发、勇气与帮助。扫描下图二维码,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