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要总结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再次表达了他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关切。
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更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方位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增加城市韧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科学统筹谋划,下足绣花功夫,让老城区快速蝶变,旧貌换新颜。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老旧小区改造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责任主体多、矛盾集中、决议流程复杂,弄不好容易形成“好心办坏事”。永川区在城市更新中坚持“一尊重、五统筹”,科学把握“留、改、拆、增”,聚焦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贯彻“五个家园”理念(全龄友好的温馨家园、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回得去”的乡愁家园、创业兴业的梦想家园、全心守护的平安家园),落实“五全”工作机制(全区域谋划、全功能统筹、全过程管理、全部门联动、全周期服务),实施“7个100”专项行动(塑造100个城市街角、展现100处城市记忆、改造100个老旧小区、打造100个社区微客厅、实施100公里城市慢道、活化100个特色商业、提升100处创业里巷),致力让城市更具烟火气、书香味、岁月感。
2023年,永川区投入资金3.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04个、309万平方米。在推进连片联动改造、统筹专项改造“综合改一次”、落实管线专营单位责任、引导小区居民出资、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小区居民主体作用等方面的做法,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事先拟定改造清单。搭建沟通议事平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区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39+25”项“改造菜单”,让居民“照单点菜”。
强力整合专家团队,“三师一家”深入社区。依托西部职教基地人才优势,从区内17所职教院校,遴选近百名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深入社区,帮助项目业主、设计单位、居民了解掌握改造的政策、内容、方法等,开展沉浸式调研,制定多套设计比对方案。
拉网排查老旧小区,提前谋划改造项目。在开展“拉网式”排查,充分征求街道、社区和居民意见的基础上,优先将居民改造意愿强、配套设施缺失严重、资金筹集比例高的老旧小区纳入年度改造计划,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编制了《永川区2021—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计划总投资约17亿元,改造813个小区。做到规划在前,循序渐进。
部门街道压实责任,高位推进改造进度。成立由区长担任组长,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城市管理等10个部门和街道为成员单位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房城乡建委,统筹调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资金安排、建设管理、后期维护等工作。项目负责人每周上报改造进度,督查人员不定期现场抽查,每月开展“晒比评”,高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全力统筹政策资金,合力促成三河汇碧。以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为基础,明确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激发政策资金合力。在素有“永川龙须沟”之称的三河汇碧片区改造中,区住房城乡建委会同经济信息、城市管理、水利、生态环境和管线等部门单位,协调各家劲往一处使,避免“各自为政”“各自改不好”。
街道社区齐抓协调,入户疏通痛点难点。将街道社区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一直是难点、痛点,三楼以上住户诉求强烈,而一、二楼住户因“邻里关系不和”“自身无需求”等因素,提出反对意见。对此,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街道和社区组成沟通组,与小区党员和楼栋长一起,多次上门,先从缓和邻里关系谈起,再讲解加装政策、施工流程、成功案例,最终做通了思想工作,及时破解了“一人反对,全员搁置”的难题。
深度激活“造血”资源,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开发老旧小区周边停车场、农贸商超、广告、楼栋保洁、闲置房屋等资源,吸引市场主体参与,金融机构给予专项贷款支持。比如,三河汇碧片区改造项目,新建约2000平方米特色文化商业建筑,引入专业文创团队发展新业态,引领带动周边百余家杂货小店提档升级。
落实管线单位责任,完善提升城市功能。通过政府引导,平台公司撬动,采取单位改造、合作出资、以奖代补、税费减免、合作申报等方式,引导管线专营单位履行出资责任。比如,北山片区改造中,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一协调下,管线单位改造前多次参与现场踏勘,排查管网老化情况,并为片区燃气、供水管网及设施改造升级,通信线路下地等工程出资,此外还增设了电动车充电桩等。
小区改造深入到户,引导居民直接出资。老旧小区问题多多,深入到户让居民受益更彻底。同时,本着“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引导居民通过直接出资、提取住房公积金、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方式参与改造,从“站着看”到“跟着干”。
整体策划设计引领,以点带面示范推进。永川区重视策划先行、主题明确、设计引领,以片区模式精心打造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安全、整洁、有序”的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全区老旧小区改造。专家组全面评估片区风貌及建筑、环境、配套设施状况,形成“改造+投资+运营”整体方案,一盘棋下到底,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活化利用人文资源。作为永川区城市更新“一核三片”的核心区,北山片区人文底蕴深厚,是古城墙“龙光门”遗址所在地。根据在北山片区改造中不断发现城墙遗址的情况,专家组首先参考《永川县志》等史料文献,重点走访老城年迈居民,梳理明清城墙格局。群策群议之后,决定利用闲置陡坡地打造具有城墙元素的北山文化公园,融悠久的巴渝和永川文化于其中。
整合闲散商业空间,打通片区隐形痛点。永川区瞄准老旧小区内部、周边及相连节点上闲散的商业资源,合理拓展停车、广告、养老、送餐等增值服务空间,用市场化的方式,丰富和完善社会服务,从而打通老旧小区改造的隐形痛点,让小区更具活力和生气。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推动小区改造治理。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永川区以小区为单位成立党支部,推动全区约7300名在职党员回老旧小区党支部报到,并量身定制工作清单。每名在职党员,结合自身特长至少认领一类志愿服务岗,由小区党支部统筹开展志愿问诊、法律讲坛等服务,同时深入楼栋,清扫楼道、搬运杂物、清理飞线,用实际行动推进小区改造治理。
综合三种服务模式,促进基层治理创新。全区328个老旧小区,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推动综合改造与社区服务功能同步提升,引入专业物业管理、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居民自治三种模式,做好居民意愿征集、社区物业管理和物业企业选聘等工作,促进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