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理简书
一个简单而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公众号 一名直白而有内涵性的心理学从业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国家医保局牵头调查!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最新!TikTok:恢复!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TikTok发布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理简书

有一种情感暴力,叫做“我都是为你好”

心理简书  · 公众号  ·  · 2017-08-23 10:27

正文


 在情感暴力下长大的孩子,会有多糟糕?

 作者:加藤谛三   摘自:《情感暴力》


虚有其表的爱最可怕

有些父母会在心理上束缚自己的孩子,阻止他们独立。他们往往让孩子觉得,离开父母是一种不孝让他们因此怀有负罪感。

为什么要这样束缚自己的孩子呢?大概是出于父母对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有些父母会这样对孩子说。这句话看起来是对孩子的理解,是对孩子的爱,但其实隐藏着深深的束缚。

这样的人释放出来的气场,实际上是冷漠的,对社会、族群完全没有归属感。实际上,这些人所散发的,是冷酷的利己主义气场。

会用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其实是在追求权力。一面说着充满爱的话语,一面掌控对方。这种行为用卡伦·霍妮的话讲就是:“爱,是施虐者的伪装。”

“爱”只是为了支配对方而找的借口,是为了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奴隶而做的伪装。但让人感到更畏惧的是,这些伪装者本人并非有意而为。也就是说,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自己正在用爱将孩子变成自己的奴隶。

“情感习惯病”的伤害有多大?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当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父母的内心深处是明白孩子此刻并不幸福的,所以要用这种给对方负罪感的话将孩子留下。

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让“我”幸福,希望孩子觉得能有“我”这样的父母是何其幸运。表面上看并没有对孩子要求什么,实际上却给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锁。

这种话会让孩子觉得沉重,不知该如何是好。总是听到这种话,孩子会渐渐失去生活的勇气。

长大成人后,会对身边的人怀有敌意,但又因为有负罪感,而去压抑敌意,出现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造成各种影响,如总是没办法高兴起来,总是害怕别人说的话,就算是真的出于好心的话也会倍感压力。

于是,不管谁说话,都会感到害怕、畏惧,这就变成了这个人的情感习惯。这样的人,和谁在一起都没办法放松,和谁在一起都觉得不愉快,进而让生活本身都变得不愉快。

我把这个称作“情感习惯病”。

用道德绑架对方

用“我怎样都可以”这种“美德”来束缚对方,用“我只是担心你的幸福”这种借口来让对方变成自己的奴隶。这就是情感暴力。

“我怎样都可以,只是担心你罢了。”这种话,在表面上看是一句充满爱的话,但是下面掩藏的是“按照我期待的去做”这样强烈的自我执着。

说这种话的父母,往往是神经症性的非利己主义者。而且,“非利己主义的正面形象下,是巧妙隐藏的强烈的自我中心性。”

有的人因为无法判别“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背后的真实动机,就会成为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所以,为了从情感暴力的加害者身边逃开,对这种话的理解就尤为重要。

有时候,孩子因为情感暴力,在心理上变得古怪的时候,有的母亲只是沉默地看着父亲这样对孩子继续施加情感暴力。

她知道孩子的父亲一直在精神上对孩子进行伤害,但是,对自己来说,和丈夫的关系更为重要,所以会装作视而不见。

像这样遭受父母的情感暴力的孩子,会渐渐丧失社交能力,就算长大成人也没办法从这种阴影中逃离出来。为了不被人责怪、责难,他总是处在紧张状态。

因为情感暴力丧失享受生活的能力

如果孩子没有直接接受父母的那句“我怎样都可以”所表达的表面意思,就会受到惩罚。因为父母不会承认这句话之下隐藏的自我中心性。

而遭受家长情感暴力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算拼死努力,也很难变得幸福,也没办法和人真正亲近起来。这样的人会“失去爱人的能力、失去享受生活的能力”。并且,由此变成一位施虐者。

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的时候,“想要杀人”的冲动会随之而出,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当自然的事情吧。这就是令社会震惊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出现的原因。

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对所有的事情都会感到厌倦。害怕与人相处,心中的不安和紧张感总是如影随形。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感到愤怒。即便和恋人在一起,也无法感到快乐。

忧郁症患者总是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部分原因就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难以发觉的恨意。

一般人如果觉得生活是有趣的,那么多少的忍耐是可以做到的,做事情也会有干劲。但是生活中没有什么乐趣的话,就算给自己打气,也没办法真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