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张学友,深情表白 ·  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

【夜读】当你的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人民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07 22:02

正文



1

“年轻时如何避免走弯路?”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个问题,他们大多踌躇满志,准备在职场上大展拳脚一番。我猜他们可能是想知道更快通往成功的方法,平步青云。 而这样的问题,我通常都拒绝回答。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踏实才是最快的方法。


没有走过弯路,永远都不会知道直路是什么样子。 互联网行业经常用一个词,叫“试错”。不断改进微小的错误,快速迭代更新,让产品不断趋近完美。 人生也需要“试错”,尤其是20多岁精力旺盛的时候,我们有的是时间。


可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都用来怀疑人生、困惑未来, 把本该拿去体验不同人生的时光,耗费在无休止的自我否定和犹豫不决中。


我曾经的老板是一位女强人,她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问她:“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什么的呀?我今年20岁,第一份实习是在书店打工,但是觉得没有什么价值,对未来也充满担忧,请给我一点建议吧!”


她回复道:“20岁时要干什么?当然是念书之余,打工赚学费啊!我20岁在咖啡馆打工,这有意义吗?当然有啊,你要自己赋予它意义!难道只有拯救地球才有意义吗?等你决定好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时候,你的人生也大致结束了。”


我很赞同她的观点。 20多岁的黄金年龄,本应该去闯荡、去跌倒。过多考虑就像无形中给自己筑起一道道围墙,还没有跨出去过就被死死禁锢在原地。


很多人期望能做出一份完美无缺的人生方案,到头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有风险,那个失败了怎么办……可人生计划永远赶不上人生变化,变化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2

我20岁出头的时候,工作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


改变世界?我连世界是什么样的都没完整看过。


活出自我?我连自己需要什么都没想清楚。


职业生涯发展?我连初级职位的工作内容都没有摸清楚,想那么远有用吗?


那时,老板丢给我什么工作我都去做,找图片、找新闻、搭PPT、跟访谈、旁听会议。我从来没想过这些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帮助,因为我压根儿就想不出来。


直到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熟练掌握了这些工作的套路和规则,懂得了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了行业趋势之后,我的视野也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而更加广阔,眼光更上一层楼,开始去思考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恰好那时,社交媒体刚刚兴起,各式新媒体平台遍地开花。我深感这个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于是义无反顾地决定转行,投入到更加红火的数字营销行业中来。


所谓经历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生活平白无故就能给你的,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人生也不是只靠规划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在大势之下如何实现小我的能力增值,并融入到社会的发展浪潮中去,这是年轻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当经历足够多,你会发现“顺势而为”比“按计划走”更加明智。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试过的错足够多时,我们要学会“复盘”。所谓复盘,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回顾过去的作为和得失,分析错过的机会、做错的决定,也积累成功的经验,形成对未来的参考和指引。


美国经典电影《教父》里有一句话, 每个人都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变得伟大。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你一定会对其中的枪杀、欺诈、兄弟反目、同僚背叛等记忆深刻。正是这些经历让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麦克·科里昂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最终成长为一代教父。


试错之后学会及时复盘,避免下次走同样的弯路,这才是我们更应该从经历中习得的宝贵财富。


3

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被同学带去做过传销。 那时候,我对身处的骗局一点戒心都没有。我被带去听了几次振奋人心的演讲,看着那些靠传销发家致富的人,和那些年纪轻轻就当上全国销售总监的人,我就觉得我也能行。


结果,接下来两个月里,我一个客户都没有找到。相反,自己还倒贴了好几千块钱进去买“产品”。 幸好那时我警惕心起,及时止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这算是我人生经历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弯路”。事隔多年回忆起来,除了觉得当时自己年少无知,就是把成功想得太简单。 再往后,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复盘,记录下自己犯过的错误、未考虑周全的细节等等。这些“弯路”带给我的教训和启示,远比一帆风顺带来的成就要宝贵许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