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为更广泛地展现“土特产”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山海情》以西海固地区人民为原型,讲述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努力脱贫的故事。短短的23集不仅描述出那个年代的艰苦朴素、奋斗精神,更是带火了宁夏的一众土特产。
出场最多的就是宁夏西吉马铃薯,剧中马得宝曾有这样一段台词“早上煮洋芋,中午蒸洋芋”。如今这个西海固的“土蛋蛋”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金蛋蛋”。
宁夏西吉作为宁夏最后的脱贫县,马铃薯功不可没。西吉通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使得背靠洋芋发展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因此,西吉被誉为马铃薯之乡,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西吉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历经300多年,培育选择出最优质的马铃薯。据《西吉县志》记载,明代成化年间“安民垦殖”,已经以“洋芋”作为主要的秋粮作物;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鼓励开荒”,种植洋芋。
西吉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宜马铃薯的种植。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核心区域,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和黑垆土,土壤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佳,并富含钾元素,有机质含量高达1.5%,为马铃薯的茁壮成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西吉县不仅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也是宁夏最大的农业大县。西吉马铃薯作为西吉县的主导产业,立足县区产业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形成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西吉县为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各乡镇积极筹谋,采取各项措施,提高马铃薯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例如红耀乡积极建设2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遵循区域化布局、种植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方针,依据“两个两万亩产业带”的蓝图,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促进产业繁荣,并保障农民的持续增收。
西吉县还不断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对马铃薯深加工,延申产业链路,发展创新多种马铃薯产品品类。坚持产业强才是真的强的发展理念,全方面、多角度发展马铃薯产业,从种植生产到产业加工等,构建完整的马铃薯产销体系,拓宽马铃薯销售渠道,成为宁夏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并成为宁夏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