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虹膜
最专业的电影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虹膜

不想用女神的称呼,她就是法国最伟大的女演员而已

虹膜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8-01 20: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Peter Bradshaw(卫报)

翻译:Issac

校对:Zazie


让娜·莫罗最为人熟知的角色该是《朱尔与吉姆》里的凯瑟琳,这可能也是她最不典型的角色了吧。在片中,她迷人而自由的灵魂最终俘虏了两个男人,也铸就了弗朗索瓦·特吕弗这部电影的轰动。


但那时候,她可不再是纯真少女了。莫罗当时已经35岁,早已是法国影坛名声大噪的影星了。她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自己在《朱尔与吉姆》中的智慧和性感,也使得其追求者无数。想来这也是能让我们一窥这段三角恋中她的超然之魅力和沉浮之辛酸。


《祖与占》(1962)


这部电影最让人惊艳的部分或许是她唱《生命的漩涡》的时候,唱这么一首吟诵令人神魂颠倒的女人的曲子。莫罗的声音不是懒懒散散的烟嗓,也不是酥酥麻麻的私语。


她的声音有一种难以捉摸的愉悦,像小鸟啁啾,像礼貌的小女儿被叫去给餐桌上的客人表演,像被盘着腿坐着的小孩子围了小半圈的老师,就那么唱着,期待着他们也加入到这合唱中来。


然而这歌词却是让你隐隐不安,像预示着什么:「 她有宝石一样的眼睛/让我陶醉/她有苍白的鹅蛋脸/一个充满诱惑女人,致命的女人。」


《祖与占》(1962)


莫罗的脸比鹅蛋要圆上一些,但她的美总是出奇地有一种蛇蝎之感,也许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她眼睛下的黑眼圈吧。对于我来说,她在《朱尔与吉姆》中定是要比戈达尔1964年拍的《不法之徒》里的安娜·卡丽娜生动许多。


《不法之徒》(1964)


她的美更让你不安,更加锐利,更加容易辨别,一定程度上还有着超然冷漠的味道。她看上去总是像要从屏幕里走出来似的,走到其他故事中去。


实际上莫罗自己导演的两部描述她本人的作品里也表现出了这种探寻者的智慧:分别是1976年那部精心叙述了四位女演员的《Lumière》和1978年的成长故事《少女》。


《L’Adolescente》(1978)


莫罗经常出现在当时中量级商业电影中,饰演直白的带有情欲色彩的角色。比如在约瑟夫·洛塞的《夏娃》(1962)中和斯坦李·贝克搭戏,饰演一个致命的引诱者,还有在1963年马塞尔·奥菲斯的里维埃拉的喜剧片《香蕉皮》里和让-保罗·贝尔蒙多合作。


她和贝尔蒙多的联系更具力量,是彼得·布鲁克的《琴声如诉》远远比不上的,尽管后者让她在戛纳上拿到了最佳女演员的殊荣,也就此巩固了她的影坛地位。


《琴声如诉》(1960)


不过她的聪慧,她那慵懒而又不满的味道,全都糅在一起,比那些恰到好处的电影更能体现出她令人不安而忧虑的气质,哪怕这些电影再出名。可能是路易·马勒的精心设计,让莫罗通过他的黑色经典《通往绞刑架的电梯》成为了电影明星。


即使在这部片中,莫罗饰演的是一个已婚的老女人,心怀鬼胎地计划和同样残忍的情夫一起谋夺丈夫的财产,铸成大错,而那可是一个绞刑仍然在使用的时代。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1958)


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在让娜·莫罗身上发现了一些其他法国人压根儿没有或不怎么有的东西:那些其他导演都看重的、将之与快活和性欲掺杂在一起的悲伤、倦怠气息反倒都被他舍弃。


在他早期的黑色杰作《夜》中,安东尼奥尼让莫罗饰演一个时髦的妻子莉迪亚,她丈夫是马塞洛马斯楚安尼饰演的一个同样时髦的作家。在探望了卧病在床的朋友后,这对夫妻参加了一个热闹的派对,会场上大家都暗自不满,处于放纵边缘而又心存厌恶。


在这部电影里,莫罗不再是个引诱人的蛇蝎妇人了——轮到是莫妮卡·维蒂来勾引她丈夫了。但莫罗的表演丝丝入扣:厌恶、自责、挫败感以及冻结了的爱。


《夜》(1961)


这不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角色,但她还是能够让我们看到为什么莫罗在法国和欧洲电影里是一颗明星,具有如此力量。几年过后,安东尼奥尼和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联合执导了《云上的日子》(Beyond the Clouds)。


这次安东尼奥尼同样让莫罗出演一个老女人的角色,依旧是嫁给年迈的马斯楚安尼,还让莫罗嘲笑自己丈夫在业余绘画上的徒劳。看上去她那股对于世界精明敏锐而又印象平平的劲儿被保留了下来。


在单纯的色情描写和黑暗的性欲喜剧方面,让娜·莫罗表演的最高点是在路易斯·布努埃尔的《厨娘日记》里。她饰演一个名为塞莱斯丁的佣人,用她的心计和性感来操纵控制发生在她周围的乱象与古怪之事。


《厨娘日记》(1964)


有趣的是奥逊·威尔斯注意到了莫罗头脑上的智慧和力量,尽管他一干伟大的电影里找不出什么出彩的角色。


在维尔斯改编自卡夫卡的小说《审判》(1962)中,莫罗是像磁铁般吸引人的布尔斯特纳小姐;在改编自莎士比亚故事的《法斯塔夫》(1965)中,她又是有趣的Doll Tearsheet,尽管这次选角不当。在改编自凯伦·布里森小说的电视剧《不朽故事》中,威尔斯给了莫罗更多发挥空间。


《不朽故事》(1968)


莫罗的超凡魅力、聪慧、性感和明星特质在战后法国电影里为女星创造了新的空间,让她们不仅仅只是美丽,还可以聪慧而复杂。


她也让后来的凯瑟琳·德纳芙、朱丽叶·比诺什、玛丽昂·歌迪亚和伊莎贝里·于佩尔这些女星能拥有与众不同的职业生涯创造了可能性。称她为偶像未免使其显得太消极被动,缺乏活力。她远不止于一个伟大的银幕明星。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 hongmomgs

往期 精彩内容

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今年六十,明年五十九

这部电影集中了法国最好的一批女演员

集美丽、优雅和才华于一身的女演员,她死之后好莱坞找不到第二个

《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

在天才导演 奥逊·威尔斯 的餐桌旁

听他“爆炒”好莱坞、 挤兑政要 抖漏历史秘闻

与美国“伟大的文化领域煽动者”共进午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