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杜研究院
金杜律师事务所是亚洲地区居于领先地位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专注于为中外客户就各类境内及跨境交易提供全方位的法律解决方案。“金杜研究院”是唯一官方认证账号,致力于成为与您沟通的桥梁并综合展现金杜的专业技能和律所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西省邮政管理局  ·  江西卫视:快递进村 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  2 天前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  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 ·  2 天前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  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 ·  2 天前  
申妈的妹子圈  ·  阿里第三季度营收2801亿,超市场预期 ·  3 天前  
申妈的妹子圈  ·  阿里第三季度营收2801亿,超市场预期 ·  3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本科毕业6年半!他已任985高校博导 ·  3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本科毕业6年半!他已任985高校博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杜研究院

黄滔:如何做一名“深谋远虑”的跨境争议解决律师

金杜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1-03-28 13:17

正文


对·话·未·来


全球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背后,是暗潮涌动、角力博弈的商业“战场”。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中国商品走向世界的每一步,都面临着潜在的商业纠纷。


作为一名资深的跨境争议解决律师,黄滔律师亲历了过去近三十年中国国家和行业的许多重大项目和案件。今天,我们特别邀请黄滔律师,讲述其执业生涯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感。




Part 1


二十七载律师执业

聆听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


“我的职业生涯始终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黄滔律师回顾自己的执业经历时这样说。


从1994年开始执业,黄律师最先接触的案子就是国际贸易、外商投资等涉外案件。1997年,他跟随研究生导师参与了中国企业向海外产品发起的第一例反倾销案。


黄律师回忆,在早期参与涉外争议案件时,得到的教训远多于经验。那时中国企业面对冲突时总希望“息事宁人”,遇到海外官司几乎都是当被告,更不要说拿起法律的武器主动出击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中国加入WTO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后WTO时代,中国企业的国际规则意识有所增强。在海外业务中吃亏的中国企业开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此期间,黄律师经历了职业生涯里的两件大事。


2002年,北京取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金杜成为北京奥组委唯一的中国法律顾问。黄律师就此担任北京奥组委法律顾问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2004年,中国的大豆产业遭遇重大危机,黄律师临危受命,一举成为首位参与FOSFA仲裁的中国律师。


2008至2013年间,全球性金融危机也带来了大量的跨境商事争议。在此期间,黄律师持续代表了一系列在行业内有高度影响力的案件。


近年来,黄律师和团队处理的一些跨境争议不再只是技术层面的法律和商业问题,有时可能还会夹杂着国家间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而这,不仅需要中国律师能够快速学习和运用国际规则,也对法律服务提供者的全球视野以及研判宏观环境发展态势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art 2


攻坚大豆之战,建立走出去的信心


2004年的FOSFA大豆案,让黄滔律师在中国律师“缺乏先天优势”的跨境争议解决领域打开了一片天地。


当时,大豆经美国金融资本炒作,行情一路走高。谣言四起之下,中国油脂油料企业纷纷抢购。孰料大豆价格此后急转直下,致使中国大豆企业集体陷入严重危机,其中不乏知名的大豆加工厂商、粮食贸易商。


无力承担损失的中国大豆企业四处寻求帮助,但在国内了解商品仲裁规则和熟悉这种贸易形式的律师极其缺乏。


为了争取案件机会,“我们特地向国际油、油籽和油脂协会(FOSFA)购买了手册,学习规则、仲裁员名册等等。凡是能找到的信息,团队都从头一起逐字认真研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和客户见面交流情况时,黄律师俨然成了半个专家。 “因为我们的专业,客户最终选择了我们。”

然而,初通了规则,只是拿到了“参与游戏”的敲门砖。如何运用规则,就是各见所长的事情了。


面对经验丰富的境外律师,黄律师和团队并没有畏缩退却。


他们不断学习和充分运用商业实体间商事仲裁的重要规律:规则灵活变通,当事人自愿遵守、自由约定,保密和效率要求。而此类仲裁通常也会给予律师们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在此过程中,黄律师和团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材料和证据。谋篇布局,在与国外律师的正面交锋中不断赢得胜利。


2004到2010年间,在伦敦涉及大豆危机的仲裁案件有四五十起,黄滔律师完成了其中半数以上案件。


在这场大规模的跨境商事战役中,黄律师和团队获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为中国律师赢得了走出去的经验和信心。



Part 3


办案如对弈,谱写跨境争议案件三部曲


工作之余,黄滔律师爱下围棋,以“善谋略”而著称。


“了解围棋规则,最重要的是先把定式备好。记下几百上千个定式,再根据时局选择定式去布局。但输赢不取决于局部战斗,而在整个盘面的管理。”


对于商事争议案件,不论诉讼、仲裁还是谈判,都是工具。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促使自身商业目的实现,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现实中,不乏这样的对手,“为了让项目失败,可能采用非常规手段通过外交甚至政治途径施压,让项目不了了之。”还有这样的案件,“耗时很久,虽然案子打平手或打赢了,但项目慢了十年,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黄滔律师的策略是:从“技术层面”、“战术层面”、“战略层面”等三个层次,逐级应对。


技术的学习犹如对围棋定式的理解和记忆。作为跨境律师,首先必须精深本国法律和司法实践,熟悉东道国或管辖地区的法律和规则,为战术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战术的培养,源于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如同分析时局,替客户去选择“定式”:如果不能正面交锋,能否围魏救赵,或声东击西?


战略的谋定,关乎如何实现最终目的的升维思考,在于天时地利与人和。


办案如对弈,做好每个阶段的自我修养,才能为下一轮“暗战”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武器”。


随着案件经验的不断积累,黄律师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一,摆正观念和心态问题,以平常之心对待争议;第二,建立主动研判的意识,特别是对成熟市场规律以及各类风险变化的提前研究和判断;第三,充分准备、知己知彼,选择相对有利的主场或者战争打开方式;第四,合理有效利用规则,包括利用潜规则、零规则。


交错的棋局也好,复杂的案件也罢。黄滔律师特别提到:“不争一局一子的得失,不计一城一地的亏盈。要谋长远、观大局,重要的是,我们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



Part 4


厚积薄发

练就跨境争议解决高段位功夫


青年律师如何在跨境争议解决领域有所突破?黄滔律师说这也是有层次的。


首先,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强大持续的学习能力。 在中国现有的法律环境下,法律法规更新得很快,实践中用到的规则很多都不是在学校学习过的。所以,自我学习的能力一定要很强,也要非常勤奋。就像下围棋一样,你背诵了五十个定式,而有人背诵了一百个定式。如果自己“先天不足”,在同一个赛场上,你如何能与对手抗衡呢?


其次,是要具有不断自我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有的青年律师做完一个案子,马上换另外一个,来不及总结和体会。而有的青年律师习惯就比较好,做了一个案子就会去反思,哪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能够举一反三地去学习。这和你的日常工作好像看不出直接的关系。但长期下来,潜移默化,几年后两人间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


还要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 去国外学习是很好的机会,但要认认真真去学,不要走过场。如果可以选择,最好能够实践一段时间后再出去。这样带着问题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会更有动力,收获也更大。如果没有条件出国,也同样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只要自己的语言能力过关,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也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和学习国际规则。


而谈到律师的更高境界,黄滔律师希望给年轻的律师朋友一个建议: 爱惜自己专业的羽毛。


“在我们追求商业价值和客户至上的同时,谨记律师的专业独立性。作为律师,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