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摄影讲评
点评摄影作品,提升摄影技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70-80年代的纽约街头肖像 ·  5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鸟头摄影小组:千秋光 ·  5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图形标准手册 ·  1 周前  
玩转手机摄影  ·  一年一度的贺岁片来了!这次带上iPhone一 ... ·  6 天前  
色影无忌  ·  松下LUMIX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摄影讲评

摄影必学的11尊“雕塑”

摄影讲评  · 公众号  · 摄影  · 2016-12-15 18:11

正文

 

今天欣赏的雕塑主要是国外古典主义雕塑,因为它们能给摄影提供很多的借鉴。其中主要学学古典主义雕塑家对于瞬间的把握。

 

假设你作为雕塑家,让你做一个人物或多个人物的雕塑作品,你会做一个什么瞬间?是日常的、平淡的瞬间?还是美的、好看的瞬间?还是一个静中有动,让观者能联想、想象到这一瞬间之前、这一瞬间之后的事件的瞬间?我们先看看几尊著名的作品。

 


《掷铁饼者》  作者:米隆

 

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现为复制品。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掷铁饼者》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这尊男运动员塑像标志着古希腊人体雕塑达到了难以媲美的高度。 

 

 

《拉奥孔》  制作约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作者是罗得岛的雕塑家阿基桑得罗斯与他的儿子坡里多罗斯、阿典诺多罗斯,现存梵蒂冈博物馆。

 

拉奥孔,是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祭司。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木头做了一匹巨大的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体希腊将士都假装撤退,乘船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奥德赛率领众英雄事先藏入马肚里。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回希腊本土了,就打开了城门。他们看见城门外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以为这是用来献给女神雅典娜的,想把它拖进城来。阿波罗神庙的老祭司拉奥孔便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这匹木马拉进城内,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雅典娜便派遣两条巨蛇,把拉奥孔父子三人缠死。这是一个神与人冲突的悲剧。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

 

1506 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以《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这组群雕被发现的时候,拉奥孔的右臂已经遗失,并且两个孩子当中一个遗失了手掌,另一个遗失了右臂。但如今都被补全。

 

德国作家、美学家莱辛在分析这组雕像的基础上,写了他的名著《拉奥孔》。副标题为《论画与诗的界限》,认为绘画和雕刻可寓动于静,选择物体在其运动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者想象这物体在过去和未来的状态。诗可化静为动,赋予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属性以生动如画的感性形象。莱辛看到了文艺的共同要求,就是赋予描写对象以生动的、丰富的具体形象。

 

《拉奥孔》划定了诗与画的明确界限,但并没有把诗与画的区别绝对化。诗可以描写物体,画也可以描写动作,不过必须采取间接方式,即“暗示”。画用“暗示”方式模仿动作,就是选择动作发展到顶点的那一瞬,从这一瞬中表现出动作的前后过程,这也就是化动为静。诗用“暗示”方式模仿物体,就是选择物体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某一属性,层层展示,从展示过程去表现物体形象,这也就是化静为动。

 

《断臂的维纳斯》  希腊化时期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的作品。从铭文的书体看,应当是公元前100年左右的作品。

 

这座雕像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塑而成,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公认最美的。维纳斯的面孔具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直鼻、椭圆脸、窄额。她那安详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之感。她没有娇艳,没有羞怯,没有丝毫的造作,她的外在的身体比例、内在神韵体现了千年来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纯洁与典雅,形体美和精神美的统一。法国大艺术家罗丹说:“这件作品表达了古代最了不起的灵感,她的肉感被节制,她的生命的欢乐被理智所缓和。”维纳斯半裸的躯体和半落的衣衫既展示了肉体的美,又有所遮蔽,有所节制。它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物的内在神韵,而不仅是外在的肉体。这的确是思落天外的天才的艺术表达手法。雕像的躯体采取螺旋状上升的趋向,略微倾斜,各部分的起伏变化富有音乐的节奏感,也是一种化动为静;下肢用衣裙遮住,从舒卷自然的衣褶中显示出人体的动态结构,给雕像增添了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她的体形符合希腊人关于美的理想与规范,身长比例接近利西普斯所追求的人体美标准,即身与头之比为8∶1。由于8为3加5之和,这就可以分割成1∶3∶5,这就是“黄金分割律”,这个比例成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准则。

 

 

《抱鹅的少年》 作者:波厄多斯 


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


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超凡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这是一组活灵活现的儿童生活雕像。雕刻技艺圆满、高超。

 

《自杀的高卢人》

 

希腊化时期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在小亚细亚柏加马王国。在公元前241—197年间击退了高卢人的猛烈进攻,为此,柏加马王国建立了卫城,并在广场上建立了胜利纪念碑性雕塑群像。《自杀的高卢人》是其中的作品。

 

作品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领,为了不作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杀。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下、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构成了一座三度空间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

 

《哀悼基督》  作者:米开朗基罗  创作时间,公元1498年至1499年,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雕刻在一块完整的卡拉拉产的大理石上,圣母的衣带上有米开朗基罗亲笔签名。圣母和死去的耶稣的这种组合,前所未见。两个人物比例协调,姿势端庄,表现了震撼人心的古典美和怡静美。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十分隐觅,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阿波罗与达芙妮》  作者: 贝尼尼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济安·劳伦佐·贝尼尼1622-1625年创作的雕塑作品,收藏于意大利罗马的博而盖塞博物馆。

 

该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情节来自奥维德的“变形记”中的故事,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爱神丘比特为了向阿波罗复仇,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涡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姑娘对阿波罗冷若冰霜。当达芙妮回身看到阿波罗在追她时,急忙向父亲呼救。河神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在阿波罗即将追上她时,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雕像表现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时的一瞬间。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体轻盈、优美。达芙妮的身体已开始变成月桂树,行走如飞的腿幻化为树干植入大地,飘动的头发和伸展的手指缝中长出了树叶,双乳也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但达芙妮的整个身体仍具有凌空欲飞的姿态,手臂与身体形成了优美的S形。她侧着头,目光由惊恐变为麻木,使人怜悯。阿波罗眼睁睁地看到达芙妮变成了月桂树,神情由惊讶转为悲伤,却无力挽回。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达芙妮的身体上,另一只手则向斜下方伸展,同达芙妮的手臂形成一条直线,使整个雕像有一种动荡的感觉,充满了表现力。 无奈的太阳神爱之不得,只得取下月桂枝编织成桂冠,赐给一切有成就的人,这就是“桂冠”的由来。

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由盛转衰,出现了巴洛克艺术派别,从而把面向生活转为面向宫廷,装饰点缀教堂,呈现出细腻而华丽的风格。贝尼尼即是著名的代表,贝尼尼的雕塑技巧娴熟,雕凿大理石如同刻蜡一样自如,所以雕像如同绘画一样极富表现效果。从贝尼尼的作品看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体现为在教堂中把建筑、雕塑、绘画结合成一个整体,注重作品的形式感,特别是在雕塑中注重绘画的成份,善于运用细腻手法和夸张的构图,表现人物瞬间激烈的行动与精神状态,使作品具有了较强的戏剧感。如果允许以一个词来概括巴洛克艺术,选择“唯美”是大家公认的。

 

贝尼尼为罗马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的花园装饰了四组群像雕刻,《阿波罗和达芙妮》是其中的一组雕像。问世后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所有见过它的人无不为之而感动。从这组作品中,优美流动的曲线变化和纤细的柔美风格上,可以看出贝尼尼对纯正古典美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这是他对希腊古典雕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贝尼尼的这件作品是摹仿希腊后期的雕塑风格而创作的,戏剧性的情节使雕像深入人心。整个作品的姿态更是无懈可击,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两个人物都如同舞蹈般的优美。

 

 

《吻》   作者:  罗丹

 

《思想者》  作者:罗丹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1840~1917)的《思想者》、《吻》等名作早已家喻户晓。


罗丹被公认是欧洲雕塑史上的但丁,《吻》是他的经典之作。这件作品完美融合了罗丹独特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同时,又将印象派画家捕捉瞬间自然光影的手法融会贯通,塑造了两个不顾世俗诽谤、毅然幽会的裸体男女。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维克多.雨果》   作者:罗丹


要使一件坐姿的雕像摆脱凝滞、呆板,产生动感,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使雕像的上半身做出任何偏离身体重心轴线的倾斜。罗丹的作品就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成功的范例,如他的另一件著名人物雕像《雨果》。但《思想者》要体现的是人类面对苦难和死亡的至哀至痛的冥思,虽然同样是表现思想,但其思绪不是激昂飞扬的,而是沉郁深邃的,所以以倾斜伸展肢体造成的“动”感是不适宜的。毫无疑义,《思想者》必须在一种沉稳凝重的姿态中体现出其特别的内在的“动”感。


较之常态下的左肘支左膝的动作,《思想者》是右肘支左膝,这会使得正常状态下相对均衡平稳的人体姿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产生失衡、扭曲和对比、冲突。同时,由于右肘斜出右肩左牵,使得骨骼肌肉向背部扩张而在胸部收缩。罗丹正是要用这种不寻常的充满紧张变化、冲突的肢体和肌体造就的雕塑语言来体现人类面对苦难、死亡时内心沉重痛苦的思索。

 

对于现代人来说,罗丹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

 

《斜倚像》  作者:亨利·摩尔 

 

古希腊罗马的雕塑有种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和阳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有种人性觉醒后的挣扎抗争的痛苦,但都属于古典艺术,依然强调着“美”。而罗丹开始把“丑”的东西引入雕塑,出现了残缺、破碎、不对称、肌肤也不再光滑,可以说,罗丹一边结束了雕塑的古典主义时代,一边又成了现代主义雕塑的开山鼻祖。

 

亨利·摩尔是继罗丹之后,现代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他开始突破传统,表现变形的人体和抽象的形体,强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亨利·摩尔的作品,几乎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找到,只要你看到雕塑下有“MooreHenry,1898—1986”的字样,就可以确定了。比如在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的《斜倚像》,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入口前的《斜倚像》。

 

 

总结:


我们很粗略地梳理了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11尊雕塑作品,为的是领略雕塑家们对于瞬间的理解和选择,为我们摄影瞬间的选择和掌控提供思路。雕塑家要做的一个瞬间,必定会深思熟虑,做出自己心中最满意的那一瞬,无论是单人的雕塑,还是群雕,如何“化动为静”,如何“引而不发”,如何让瞬间具有“暗示性”,使人产生关于瞬间前后的联想,对摄影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实,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已经具备了上述奥妙。当然,雕塑在发展,摄影也在发展,摄影可以借鉴雕塑,但不会简单模仿雕塑,古典主义的审美追求是经典的,但不是永恒的,必然产生流变。如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摄影讲评”。





我的著作《一招出牛片》上市。


获得方法:(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有货,进入后搜索“一招出牛片 徐晓刚”,认准作者徐晓刚,即可。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进入当当网相关页面)





 

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讲评”,每天进步一点点。更多文章,关注本公众号之后,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


       如要投稿被点评,可发jpg大图到[email protected],写上您的疑问,留下电话姓名。如果适合后期,我将会把制作好的照片发回给您留念。所以一定要给我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