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黑金俱乐部
专注于黑色产业链与金融资本的对接,专注于连铁、沪螺、双焦、热卷、新加坡掉期等与黑色产品相关的期货期权产品、场外衍生品的趋势分析、财经、产经等;专注于基本面、宏观面、技术面等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北京领证结婚指南和免费福利! ·  昨天  
最爱大北京  ·  德国“授权”到期 , 「进口德绒」被99元清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黑金俱乐部

基本面研究杂谈---基本面研究体系的组成和构建

陆家嘴黑金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19-03-11 08:46

正文

2019 2 24 日至 3 9 日,笔者一直在出差,从上海到山东、山西、宁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走了一大圈,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工地和仓库、企业等。期间有一瞎掰投资的瞎掰大佬调侃基本面研究无用论,以及部分投资界人士,也极力鼓吹基本面研究无用,技术至上等观点,余不才,对此观点不齿认同,更不屑其水平。认为我们市场上所谓研究基本面的这些人和机构在对基本面的认知上,缺乏全面系统性的认识。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对基本面研究缺乏融会贯通,系统性考虑,分不清基本面研究的长线主线逻辑变化,更是分不清主次矛盾。

本文就笔者眼中的基本面研究做以简要介绍与概述,属于实战型的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欢迎多提意见和看法。

基本面研究体系有什么组成呢?在笔者看来,基本面研究是建立在对产业深层次理解基础上的。什么是产业,这个产业名词,大家可以查阅一下百度百科,当然百度百科里关于基本面研究的内容上也有一些介绍。大家都可以看看,在这里笔者谈的内容为自身对基本面研究体系的组成一点点理解。

我们说基本面研究,不仅仅是一些源自于基本面行业里的各种数据份分析研究研究即可,如果仅仅是数据,这个研究就局限于学院派的形而上学,因为数据都是滞后的,没有前瞻性,可预测性。

笔者认为构成基本面研究体系的内容涵盖产业上下游的供需平衡表,市场驱动力等多种因素,从微观到宏观,从数据到事实验证。基本面分析研究需要做到虚实结合,推测与逻辑呼应,事实与数据匹配。需要在基本面研究中反复证伪,反复验证。

以黑色产业为例:关于对螺纹钢的供需研究,则需要以螺纹钢生产企业为原点,构建上自生产成本,下到房地产基建对需求领域的关于该商品的每一个点。而对需求的预测判断则需要涵盖至于房地产、基建相关的宏观层面,从土地购置面积到、新开工面积、销售情况,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如利率的变化,信贷政策的变化等等诸多层面。成本端确定下限,需求端的需求增长预测判断价格运行高度。而成本端的分析则从原料中铁矿、废钢、焦炭三大主要品种,延伸出涵盖至焦化企业环保政策、限产执行力度、焦煤资源供应情况、焦煤价格运行趋势、焦煤进口政策变化、高炉企业配料、废钢添加比例,废钢价格运行、废钢资源供应供应,以及海运 BDI 指数等等诸多领域。但每一个细分方向仅仅只是影响的一个点,而不是产业链矛盾的全部。由点到面的分析,虽说是做到了面面俱全,但没有把握市场的主线矛盾,仍然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不是庐山真面目,以为自己研究的基本面就是真实的基本面,由此得出的结论和判断或许因此而谬之千里。因此错误结果进而把基本面研究说成是一无是处的,显然是自身水平与能力欠佳的表现。

每一个研究员、分析师们都需要扪心自问一下,你研究的基本面是真的基本面吗?或者仅仅就是 wind 、上海钢联等机构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有无做真实的产业了解,深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去调研,去交叉验证。由表及里,深入一线工地、厂矿企业真实了解呢?或者调研的对象是否全面真实呢?

笔者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泽铁咨询 2018 年螺纹钢供需逻辑的判断的依据和主要验证方式。(新读者可以翻看陆家嘴黑金俱乐部历史文章,了解泽铁咨询对 2018 年房地产高周转的判断,以及对 2018 年环保政策的判断)

2017 年年底笔者掌握了 2017 年全年房地产企业土地成交数据,也切实掌握了房地产企业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带来的资金链紧张,融资利率上行等真实情况。当然笔者更了解自 2017 年三季度以来的 PPP 项目清理、金融去杠杆等诸多事实和市场真实情况。但为何 2018 年泽铁咨询虽在年初贸易战冲击下仍坚定看多 2018 年螺纹钢需求,进而指导现货贸易商在 RB1810 合约上布局远期多单,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呢?核心是我们看到了两大市场主线逻辑,一个是环保攻坚战,其次则是源自房地产行业本身的由于土地储备与融资环境收紧,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房地产企业高周转预期。当我们做出高周转分析和判断的时候,并未有较多的事实支持,但后续随着恒大、碧桂园等一批房地产企业内部文件的曝光,随之印证了判断。虽然房地产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高周转,并有相关的文件作为印证,但还是缺乏有效的事实依据。这个事实依据是要房地产新开工出现环比回升或者与房地产施工相关的领域里出现事实印证。后面市场的表现也切实印证了当初的判断。即我们得到了来自与房地产施工企业高度相关的塔吊设备的一机难求,更是深入的了解了塔吊企业的生产接单排产等情况,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家塔吊生产企业,泽铁咨询依靠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了解到全国塔吊生产企业一线二线三线的主机生产企业都存在着这种情况,从大西北、大西南到长江中部区域再到华东、华南等。多家区域市场的塔吊生产企业均有一致反馈, 2018 年是塔吊生产企业接单最好的时期,塔吊租赁企业也有类似反馈,多个信息的相互交叉印证,则对当初的判断有了胸有成竹的把握,而更大的事实依旧摆在我们眼前,也就是从 6 月份起,螺纹钢库存并未出现持续性的垒库,但随着需求的好转我们看到了产量在快速的攀升。果断的于 8 月份开始要求客户在 RB1905 合约上布局套保空单,以保护现货至 9/10 月份。需求再好,价格不可能一直涨上天去,随着价格的上涨,利润的提高,在高利润面前产量的大幅增加就显得那么显而易见,市场出现调整,大涨之后暴跌则是足以可以提前预见的,毕竟螺纹钢这个品种的季节性是那么的明显,需求再好,螺纹钢在 12 月份、 1 月份必然出现垒库,这是周期性里无法回避的事实, 12 月份不垒库, 1 月份必然垒库。这是贯穿全年主线的节奏判断。

我们再次回到基本面研究体系的组成与构建上来看,每年的市场的主线逻辑,中长线逻辑都不一样,因为经济运行每一年有每一年的特点。基本面的研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2019 年房地产市场是早已存在新开工下滑的预期,但市场还成天拿着说事,意义也不大了。

在基本面研究体系的组成构建中,我们要着力弄清楚基本面产业链上关于产业的每一个细节。以螺纹钢为例,从生产供应上,我们要了解到全国有多少家螺纹钢生产企业,每家螺纹钢生产企业有几条轧线,每条轧线每日产量多少。还要明白这些轧线其中有多少比例可以转换成为圆钢的轧线、可以用来生产工业线材。对每一个规格每日的产量上限做到了如指掌。当然如果能够掌握每个钢厂的高炉容积、高炉数量、转炉容积,转炉数量、电弧炉容积、电弧炉数量、精炼炉数量 / 容积、钢厂每日铁水产量、钢水产量、日均废钢消耗量、日均废钢到货量、废钢添加比例、甚至是原料、成品库存变动情况与销售接单情况更好。

为什么说要掌握轧线,铁水钢水的生产情况呢?我们知道,长流程钢厂很多具备了螺纹钢、热轧卷板、中厚板等全系列热轧产品的生产轧线,也就说轧线轧材能力远大于钢水钢坯生产能力。在单一品种出现接单不好或者销售不好时,或者利润走低时,所有的钢水钢坯供应都可以优先满足利润较高品种,订单接单量较大品种。把这些信息掌握透彻,对于衡量钢厂产品结构调整时间,周期就会有非常好的作用。但仅仅是螺纹钢的供应端,而不是成本端,更不是需求端。成本端则需要了解废钢、铁矿、焦炭,特别是焦炭的生产供应情况,对于整个钢铁产业链铁水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焦炭供应局势紧张,价格不断上涨,资源告急,则说明钢厂生产需求旺盛。或者从焦化企业的生产平衡上入手,了解主焦煤、三分之一主焦煤、肥煤、贫瘦煤、气煤、高硫煤、洗精煤等煤种的资源供应情况,价格运行情况,在焦炭生产中的配煤情况去综合衡量焦炭的成本,特别是基于不同焦化企业的不同,把焦化企业的生产能力,从独立焦化厂,到化产、深加工各环节深入区分,分析出不同焦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低成本组成,详细了解独立焦化企业的产能、装备、出焦时间、环保达标情况等,以对焦化企业生产做分析评估。

从高炉角度,铁水成本角度,入炉铁矿品位角度,钢厂利润角度综合分析焦炭价格高低变化与铁矿价格走势或者是铁矿价格变化对高炉的综合用料情况作出分析。在利润较高情况下,高炉追求高的产量,用好焦炭、好矿,甚至是多加废钢,实现铁水的最大产量,在利润被积压,则需要调整入炉烧结矿、废钢、焦炭,进而控制成本,而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则产量也有相应的降低。

需求端则是涵盖基建投资、房地产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建设等领域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该领域的投资额,从需求角度看,更应该考虑的是建筑面积,建设工程的规模。这里本身涉及到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征收价格不一致。三四五六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土地征收价格巨大地价区别。如果仅仅是从投资总额去核算带动的钢材需求,则又会谬之千里。这一点在 2017 年陆家嘴黑金俱乐部的历史文章中有触及,曾经也猛批了一通某期货公司研究院的叶院长(学院派杰出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在逐步强调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的发展差距,基建投资的重点转向长江中上游城市,黄河上游西北地区,着力培育一带一路中的西安、兰州等城市群的崛起。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西安、兰州也好,还是成都、重庆也好,或者长沙、南昌、武汉、郑州等这些地方的土地征收成本远低于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北京、广东等。所以如果不能看到投资结构的变化,地域的变化,仅以投资额同比增幅不大,或者负增长,就断言投资下滑、需求下滑等无疑是一叶障目,不了解真实情况。

如何印证需求端的情况呢?则有必要对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相关的工程机械行业做跟踪比较。如塔吊、挖掘机、装载机、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设备的销售情况进行交叉验证,必要时还可以对比水泥销售情况、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生产运营情况(商砼)等予以交叉验证,核实。

这对于产业链的完整情况都做了详细了解之后,还有必要实地调研仓库库存的周转情况。从仓库的运营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很多去仓库调研的,往往只看库存堆的高不高,而忽视了很多细节。比如生产流通情况,每日出库情况,库存的周转效率等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盘库中又忽视了对货物货权结构的了解,结算方式的了解等等。仅仅看库存的多寡,也是属于片面的。在仓库调研环节,这里说个简单的方式,怎么去一眼看出仓库的大致库存量。直条螺纹钢的件重在 2.2~2.7 吨左右,最大的不超过 3.5 吨;盘螺盘条的件重在 2.2~2.5 左右,极少有件重超过 3 吨的。具体的可以看吊牌。然后每剁直条螺纹钢看有多少层,每层有多少件,就基本可以估算出大致的每剁重量;而盘螺盘条虽然看上去很多,但仔细注意之下,咱们也会发现,其实每件盘螺盘条,直径在 1 ~1.3 米之间,直径的长度决定了仓库的每跨、每个站台能放多少排,每排能放几件。以火车货运站台的长度在 600 米左右计算,即火车货场站台即使堆满,总共也不过 500 件左右,即每排重量 1250 吨左右,如果是三排则是 3750 吨,如果是 5 排则是 6250 吨,如果是五排两层则是 12500 吨,撑死了五排两层放 13000 吨盘螺盘条。所以一眼望去,仓库里的盘螺盘条虽然看上去密密麻麻,但是实际库存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这也是很多别有用心之辈动不动说某些钢厂库存爆仓,盘螺盘条堆的像海洋一般,但实际库存并没有多少的原因。当然在仓库调研库存结构的时候,不仅仅是看有多少货,还要注意到这些资源是谁的,货主是谁,托盘的比例大不大,托盘的比例大不大,托盘的国企主要有如厦门系建发、国贸、闽路润、象屿、成大、路桥;浙江系的浙江物产、热联、物产中拓等,央企中有苏美达、中铁物、中铁建等,再就是厂商银模式的供应链,货权在银行手中的。把这些信息理清楚,有助于准备判断市场的主要话语权在谁的手中。我们经常去仓库,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一堆货一直堆在这里,但是这堆货的生产日期早已经发生了改变。库存数据还是那个库存数据,但是仓库或许已经周转了三四次,七八次。如何确定周转率高,这就需要我们自身具有很高的问题洞察能力,能够把生产时间、周转时间、运输时间等多个时间周期予以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如果周转率特别高,说明的问题则是需求极度旺盛,因为从生产到出库的时间很短。

简述到这里,还有必要则考虑钢厂库存前置的问题,如果仓库的货权大部分在钢厂手中,我们看到的社会库存数据中其实是包含了钢厂库存前置的数据的,请问,高库存还是很吓人吗?当然调研中,笔者是不相信任何一家网站、资讯机构能够做到把钢厂实际库存,与钢厂前移库存区分开的,因为从钢厂的角度看,我们的库存既有厂内又有厂外,还有运输中的,没有收到下游客户货款的货,不论是在厂内还是在厂外、社会仓库,都是货权属于钢厂的。会计学的角度也是属于钢厂的,但是统计的角度,是钢厂厂内的是钢厂的,厂外的是社会的,问题是社会库存统计的数据,难道就没有包括钢厂在内的部分,就没有重复统计的部分?反正我是不相信的,因为即使每一家网站、资讯机构与钢厂相关人员关系再好,钢厂在回复库存数据的时候,会认真的给你去区分我每个厂外仓库有多少吗?以简单为例重庆钢铁本期库存或为 12 万吨,但是假如在果园港有 6 万多至 7 万吨,在巨龙库有 1 万吨,自身厂内仅有 2 万吨,请问这个厂内仅有的 2 万吨库存,每一家资讯机构、网站能上钢厂去盘库吗?数据真实准确吗?或者像新疆的某些钢厂,库存前移到成都、贵阳,市场里都是它们钢厂的库存,但厂内就没有,有人能去他们厂里盘库吗?至少目前 笔者 接触了那么多家钢厂,想要在钢厂盘库,真是非常的困难,社会库房你随便的盘,数,问题都不大,但钢厂的真实库存能盘到吗?有疑问吧。所以笔者的角度就是看仓库的周转率,周转的时间越短,只能说明需求非常旺盛,这对于判断未来走势至关重要。

上述的内容都是属于基本面研究的范畴,广而全,细而杂,掌握这些信息后还要做到融汇贯通,从万千信息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事情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而这些又不仅仅是基本面的全部,还有更广的产业财税政策,汇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等更多看似宏观,实质属于基本面的内容。也可以将基本面理解为产业+宏观的综合性研究,而我们很多仅仅只看到了基本面的一面,难免就有盲人摸象之感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