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江南大学蒋航、香港中文大学魏涛等CCS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Nano ... ·  3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韩国延世大学Cheolmin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东华大学王宏志/侯成义、上海六院王慧/李林鹏 Nat. Commun.:智能纤维用于可吸收自放电手术缝合线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0-28 13:13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智能纤维技术的发展为功能纺织品、医疗健康、复合材料和智能可穿戴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的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提出了“多材料-多界面-多功能”的智能纤维设计思路,在单根纤维(器件)中,同时实现多种光、力、磁、电学功能。2024年以来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Matter、Devi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3篇)、Advanced Materials(2篇)、ACS Nano(2篇)等期刊。近日,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同济医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等单位专家合作探索了智能纤维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潜力,开发了一种可吸收、自放电的新型手术缝合线,相关研究成果以《A bioabsorbable mechanoelectric fiber a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uture》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孙周权为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金越凡为共同第一作者,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侯成义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慧教授、李林鹏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这种体内可吸收、自发电进行生物电刺激的新型手术缝线(BioES-suture)由生物相容的聚合物与金属材料通过多层同轴结构构成,不仅具备超越商用缝线的力学性能、在体内可安全降解和吸收,此外,该缝线在缝合部位微小的肌肉收缩-舒张过程中可产生伏级的生物电刺激,用于强化创面处内源性电场,从而实现了加速伤口愈合、降低感染风险的作用。这项工作展示了智能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BioES-suture治疗术后切口的理念及纤维材料设计)

(BioES-suture在体内体外的发电特性)

该研究中,首先验证了BioES-suture在液体环境中的发电能力,证实了其体内植入的可行性。通过聚合物材料与纤维微观结构设计,使其在机电转换过程中产生负电位刺激,有利于促进细胞基因表达。COMSOL模拟也进一步揭示了BioES-suture在缝合区域内沿创面方向可产生大于100 mV/mm的电场强度,足以对创面施加稳定有效的电刺激。

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刺激组中,NIH 3T3细胞可在24 h内实现高效迁移,明显快于对照组。定量分析也证实,暴露于电刺激的细胞表现出更高的迁移率。孵育72h后,电刺激组的Ki67阳性细胞比例和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BioES-suture提供的电刺激增强了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有望促进伤口愈合。

(BioES-suture提供的电刺激对成纤维细胞行为的影响)

(BioES-suture在体内加速伤口愈合的验证)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BioES-suture缝合的伤口处组织再生明显加快,肌肉组织也未显示出明显的纤维化,证实了BioES-suture在促进急性创面组织再生和修复方面的有效性。通过对促进愈合的相关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其中的机制:首先,BioES-suture沿内源性电场方向产生外加电场进行电刺激,增强了三种生长因子在创面部位的分泌;其次,电刺激下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强,上调PI3K/Akt/mTOR和MAP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迁移、增殖和ECM沉积,加速伤口愈合。同时,大鼠感染伤口模型验证了BioES-suture潜在的抗菌性能,这表明BioES-suture电刺激可能通过促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从而改善局部免疫反应或直接抑制细菌的生长,改善创面微环境,促进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BioES-suture加速伤口愈合机制和抗感染效果)

该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团队将继续联合开发更先进的诊疗一体化智能缝合线,为智慧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拓展智能纤维的应用领域。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2354-x

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报道: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4/oct/08/scientists-surgical-stitch-sutures-electrically-stimulate-wound-aid-healing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旗舰杂志《IEEE Spectrum》报道:
https://spectrum.ieee.org/electroceuticals
英国物理学会科学新闻媒体《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报道:
https://physicsworld.com/a/electrical-sutures-accelerate-wound-healing/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王宏志/侯成义/张青红 AFM:可用于多功能柔性电子的锌离子交联高性能MXene纤维

东华大学王宏志/侯成义/张青红 Science:在智能纤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很神奇!“不插电”的发光发电纤维

东华大学王宏志/侯成义团队 Sci. Adv.:受植物启发的循环吸湿-蒸发发电织物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李克睿研究员 AFM:由规模化制备的辐射电致变色纤维编织出的透气动态温度调控纺织品

东华大学王宏志、李克睿团队 AFM:低成本、无封装的电致变色调光膜-实现可定制化加工和维修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课题组 Adv. Mater.:可在空气中操控的电致变色人工肌肉纤维

东华大学王宏志、李克睿团队《Adv. Funct. Mater.》:环保丝肽添加剂的协同溶剂化和界面调控实现稳定水系锌离子电池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团队:基于稳定水凝胶电解质的柔性且可水下使用的锌离子电池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团队:可拉伸智能变色纤维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具有湿热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摩擦/铁电协同电子织物材料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课题组在趋光可行走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侯成义副研究员课题组:静电纺丝制备纱线“人工肌肉”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课题组在“能源衣”用织物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双响应变色-隐身一体化软体机器人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张青红研究员和佐治亚理工大学Elsa Reichmanis教授: 在智能致动材料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