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献和生活都在这里打卡吧
每天阅读一篇论文并不定期分享生活,坚持不下来是小狗!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985,成立4个新学院 ·  昨天  
高校人才网V  ·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师资招聘计划 ·  3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招聘日报丨高校人才网2025年2月17日招聘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献和生活都在这里打卡吧

(2024.04.17)【研究与发展管理】促进还是抑制:新能源车企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文献和生活都在这里打卡吧  · 公众号  ·  · 2024-04-17 15:37

正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地方保护”现象,新能源车企为了迎合一些地方保护政策而不得不选择赴异地投资。这种被动型的异地投资会干扰企业既定的创新计划,进而影响新能源车企的创新产出。 文章利用2009-2021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具体影响。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新能源车企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研究关注的“被动型异地投资”,是指新能源车企出于迎合地方保护政策跨区域进行的投资建厂等投资活动,这种异地投资具有迎合地方保护政策的被动型动机。异地市场订单能为新能源车企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和产业补贴,且资本的跨区域流动能够间接集聚创新的相关资源,理论上能够达到 投资换市场 ”“ 市场换技术 的效果。但是,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负面作用会远远大于正面作用。首先,被动型异地投资存在着侵占创新资源的巨大风险。地方保护政策通常会强制性要求新能源车企在当地注册一定规模的大型子公司,而大规模、重复多的产能建设极易引发过度投资,短期市场回报难以填补过度投资导致的长期资源亏空,间接减少创新产出。其次,在地方保护的 组合拳 政策中,部分地方政府还自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或产品目录,这类地方保护政策使得新能源车企在进入异地市场后,不得不针对新的技术标准或产品目录做出经营策略的调整。在定制化的市场壁垒下,虽然新能源车企能够通过被动型异地投资实现 投资换市场 ,但非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却无法引致 市场换技术 ,甚至可能通过干预新能源车企的创新路径进而减少其创新产出。基于上述推论,提出假设。

  • H1 新能源车企被动型的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整体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

(2)被动型异地投资抑制创新产出的影响渠道

首先,被动型异地投资可能通过企业内部的 资源侵占效应 来抑制创新产出。一方面,相较于投入大、周期长且风险大的创新产出项目,新能源车企会更倾向于市场回报周期短的异地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异地投资还可能会挤占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进而滞后技术设备更新升级的周期,抑制新能源车企的创新产出。

其次,被动型异地投资还可能通过企业外部的 需求同质效应 来抑制创新产出。地方政府定制化的产品目录限制了当地消费者的选购范围,变相降低了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自发的需求多元性。单一化、同质化的需求层次则可能降低新能源车企为了争取产品竞争优势而进行创新产出的积极性,刺激企业产生 创新惰性 ,进而抑制创新产出。基于上述推论,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 H2 新能源车企的被动型异地投资通过企业内部的“资源侵占效应”来抑制创新产出

  • H3 新能源车企的被动型异地投资通过外部市场的“需求同质效应”来抑制创新产出

(3)投资分散程度和市场推广阶段的组别差异

对于投资分散程度高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被动型异地投资更有可能抑制创新产出。一方面,异地投资的成本会随着投资广度的增加而提升,进而减少投资的市场收益,削弱对创新产出可能存在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分散化的异地投资还存在着产能闲置于异地市场的风险,进而加剧侵占创新资源,增加新能源车企创新的机会成本。

当市场需求规模化后,部分产业政策对创新的促进效果有所减弱,新能源车企的创新发展则需从政策拉动转变为市场驱动。此时,新能源车企若迎合地方保护政策进行异地投资,则有可削弱企业的市场动机,对企业的创新产出产生更强的负面作用。基于上述推论,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 H4 相比于集中化的被动型异地投资,分散化的被动型异地投资对新能源车企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更强

  • H5 相比于市场推广前期,市场推广后期的被动型异地投资对新能源车企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更强

根据以上假设分析,研究构建的逻辑模型如图 1 所示。

2. 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研究 以2009-2021年的中国沪深A股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处理后得到了共计21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样本。新能源车企的异地投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附注。对于没有披露注册地的参控股公司,使用“天眼查”“企查查”等查询工具匹配注册地。此外,其他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

(2)变量定义与说明

①被解释变量为创新产出( Innov

采用企业的无形资产净额的增量与期初总资产之比来代理企业的创新产出 。同时,在无形资产中进一步剔除了非技术性资产。

②解释变量为被动型异地投资( Ydin

使用了异地投资规模的相对值—— 被动型异地投资金额的总和与期初总资产之比 进行代理。为了更加全面地定义新能源车企异地投资的被动程度,研究以地区营业税、 增值税和所得税占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作为区域地方保护的衡量指标LP1 ,进一步选取每年地方保护指数排名前50%的区域,将其视为地方保护程度高的地区,在所有投资记录中仅保留对这些区域的投资,视其为“被动型异地投资”。

③渠道变量

“资源侵占效应”方面,被动型异地投资可能通过侵占研发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抑制创新产出。 研发投资水平(Res1)采用研发投入增量与期初总资产之比代理,固定资产投资水平(Res2)采用固定资产增量与期初总资产之比代理

“需求同质效应”方面, 新能源车企目标市场中的需求多元程度(Dem)采用销售费用的增长率代理 ,新能源车企的销售费用增长率越高,意味着企业通过广告营销手段来获取多元化需求的努力程度越高。

④控制变量

包括:资产负债率( Lev )、资产收益率( Roa )、经营年限( Age )和政府补助( Sub )作为主要控制变量。

⑤分组变量
投资分散程度。 采用被动型异地投资的区域数与总次数之比代理 。选取投资分散程度的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投资分散化”组与“投资集中化”组。

市场推广发展阶段。 将市场推广发展阶段划分为前期(2009-2015年)和后期(2016-2021年)

(3)模型设定

3. 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

(1)基准回归结果及分析

模型(1)的回归结果如表3列(1a)-(1c)所示,分别对应着仅包含控制变量的零回归模型、个体固定效应和个体时期双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需要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 滞后一期的被动型异地投资强度对创新产出的回归系数分别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 ,这表明新能源车企的被动型异地投资抑制了创新产出,假设H1得证。

(2)影响渠道检验

资源侵占效应 的影响渠道

结果显示: 被动型异地投资对研发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对创新产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而两类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回归系数则显著为正 ;结果表明被动型异地投资减少了新能源车企对于研发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源投入,即侵占了两类投资的相关资源,并通过这一资源侵占效应实现了对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假设H2得证。

需求同质效应 的影响渠道

结果显示: 被动型异地投资对需求多元性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而需求多元性对创新产出的回归系数则显著为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